张树良
动 态
2013—2014财年印度地球科学部战略规划特点分析*
张树良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兰州730000)
印度地球科学部近日公布了2013—2014财年战略目标实施框架文件。印度新一轮地球科学研究规划部署有何新变化?近期印度在地球科学领域可能取得哪些重要进展?本文就此基于其新旧财年地球科学战略规划的比较分析予以解读。
1.1 总体目标定位更加明确
总体目标:为印度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知识及技术进步。
与前一财年(2012—2013)规划相比,在目标定位上,新规划不再强调面向整个南亚次大陆及印度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是明确服务于印度本国。
1.2 总体任务界定更为明晰
总体任务:为改进气象、雨季、气候及灾害预报,指导地球系统科学相关科研活动;为勘探开发海洋资源(生物及非生物)并确保其可持续利用,开展极地及印度周边海域考察并进行相应的技术研发。
与前一财年(2012—2013)规划任务不同,新规划将总体任务聚焦于两大领域:天气、气候及灾害预测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再将极地研究单列,而是将其统一纳入海洋资源开发计划。
在具体目标及其行动的确定方面,新规划所确定的目标由上一财年的12个缩减为11个(未将“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纳入新财年规划)。为保证其总体目标的落实,新规划在关键目标的设置上保持了与上一轮规划的承接性,未对其进行大的调整。与上一轮规划相比,新规划在具体行动的部署方面更加细化,并补充完善了相应的考核指标。表1为新旧规划对比分析结果。
2.1 首要目标
根据目标权重值,规划所确定的4个首要目标包括(其他目标详见表1):
(1)改进气象预测并为农业、航空、海运及体育赛事等提供包括长期、大范围季节性降水预报在内的咨询服务。
(2)推动极地科学及其气候变化效应的研究进展。(3)开展面向海洋资源利用的技术研发。(4)提供广泛的包括渔业信息在内的海洋信息咨询服务。
2.2 重要行动计划及可能取得的重要进展
基于新旧规划的对比分析,新规划所透露出的印度在地球科学领域将要展开的重要行动计划及可能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
(1)升级专门及公共气象预测设施:支撑气象预测的高性能计算机运算性能将由目前的不足200兆次/秒大幅提升至600兆次/秒。
(2)展开更大范围极地研究和印度洋南部海域科学考察:将其海洋资源开发范围进一步向极地和南印度洋扩展。
(3)深部海洋资源开采技术研发: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自动取样技术适应深度由目前的100m大幅延伸至1 500m;深海非能源矿产开采深度将达到6 000m。
(4)沿海海洋污染监测:实现全部污染参数数据的实时获取。
(5)地震观测网络建设:实现宽频带地震监测设备的自主研发。
(6)建立国家地震学研究中心(NCS):建设计划最早有望于2013年10月启动。
根据相关信息分析“国家地理信息系统(NGIS)”建设,未被纳入新财年规划的原因为:考虑到项目的规模(投资预算约合人民币32.3亿元)和建设难度,将“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单独列为国家重点项目,改由印度科技部、空间部、地球科学部和电子信息技术部联合承担。项目建设总周期为3年,NGIS初级平台(即NGIS1.0)建设期为18个月。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国家地理信息数据库,为相关科学研究及公共服务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此外,在强化战略规划职能、进行行政改革以及完善内部工作服务机制等强制性目标方面,新的举措还包括增强内部工作机制的透明度、引入独立审计制度、实施创新行动计划等。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MoES.RFD for Ministry of Earth Sciences(2013—2014).http:∥dod.nic.in/RFD2013-14REVISED.pdf;MoES.RFD for Ministry of Earth Sciences(2012—2013).http:∥dod.nic.in/RFD12-13% 20moes%20Apr%202012.pdf.
(作者电子信箱,张树良:zhangsl@llas.ac.cn)
P315;
D;
10.3969/j.issn.0235-4975.2013.08.001
201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