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东
1979年8月的《诗刊》上发表了叶文福的长诗《将军,不能这样做》。《解放军报》、《文汇报》等报刊纷纷转载,一些电台也播出朗诵节目。这首诗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其盛况就像《鸭绿江》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所说:“常读诗的人喜欢它,不常读诗甚至根本不读诗的人也喜欢它。”影响远远超出诗歌和文学领域,成为一起撼动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文化事件。其原由也很简单,此诗针对一个拆迁事件——一位“文革”受到迫害的老将军,复出后给自己盖楼,不惜下令拆掉幼儿园。作者这样呼吁:我的将军!第一次长征/你征服了大渡河,而今天/新的长征,你想过了没有——你再后退一步/就会变成了/大——渡——河——不!牛金星的悲剧/决不会重演——因为人民/决不会/沉默!但愿我的诗句/也化作万钧雷霆,挟带着雄风/冲进你的耳朵,冲进你的心窝,在这新长征的路上/且听前进的后人/和前进的法律一道/大喝一声:“将军,不能/这样做!”
当时,国家百废待兴,平民百姓生活水平很低,而某些“文革”中受过冲击和迫害的高级干部,官复原职以后,以权谋私,在住房、出国等方面近水楼台先得月,引起了公众的不满。这首诗批评的将军虽然是个案,但恰好传达了舆情,所以产生了新诗诞生六十多年来不曾有过的强烈反响。
1981年,《诗刊》受中国作协委托,举办首届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评奖,此诗得到的读者赞成票高居榜首,自在情理之中。然而,这首诗获奖还是遇到了麻烦。曾经担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要职的作家刘白羽,给诗歌评奖委员会写了一封信,认为此诗“对于维护人民解放军的尊严和荣誉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并说“此诗发表后不久,即受到中央和军委一些领导同志的多次批评,引起部队的广大同志的反感”。反对这首诗获奖。
《诗刊》收到这封信,认真讨论后给作协党组打了一个报告,报告开宗明义说:“我们召集编辑部同志开会,讨论了白羽同志给诗歌评奖委员会的信件。一致不同意信中对《将军,不能这样做》一诗的评价,强烈要求评委会坚持评选。”他们说,“如果为群众公认的好诗《将军》不能评奖,这次评奖就毫无意义,建议取消。”
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诗刊》毕竟是中国作协下属的刊物,必须服从党组的决定。最后,只好以变通的办法,将叶文福的另一首诗《祖国啊,我要燃烧》评为优秀新诗。
叶文福虽然得了奖,但心里不痛快,有话就要说,应邀到一些大学发表演讲。演讲受到中央领导人批评,叶文福陷入了没顶之灾。他是军人,在单位日子很不好过。据他回忆:“床被专案组办公室的人占领着,夜里不能睡,一轮一轮地检讨,永无止境的深刻,逼得我动用世上最可怖最丑恶的词汇来诬蔑和侮辱自己。我已经活不下去了,为了维护作为人最起码的尊严,我时刻想死,时刻在想以什么方式死,在何时何地死合适。”直到1986年,他转业到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
《诗刊》给作协党组的报告里提到,“部队不少指战员来稿来信赞扬”此诗,“有的将军对这首诗也是肯定的”。的确是事实。叶文福所在的工程兵副政委刘月生将军就是其中之一。1982年叶文福压力最大时,他当面安慰:“不就是写个检讨吗?写就是了。叫怎么写,就怎么写。我们都写过检讨,不也过来了?”到了2006年,已经90岁高龄的刘将军遇到叶文福,又特意对他说:“不,你没有犯错误,犯错误的是那个时代!我今天就是专门来看你的,就是专门来对你说这句话的!”
刘将军说这个话是有底气的。因为他本人行得直,做得正。他和夫人王世昌节衣缩食,捐款20多万元修建希望学校。王世昌在工地上和工人一起喝稀饭、啃馒头。为了省钱,工地上的废水泥袋、破纸盒,都要捡起来卖破烂入账。学校建成后,他们每月从离休金中拿出1200元,建立奖励基金;让孙子到学校去帮助安装调试电脑,特意交代:“不许吃学校的饭。”
在今天的官场上,像刘将军夫妇这样的人已属稀有。而某些地方的拆迁行为,与那个拆幼儿园的将军相比,其蛮横程度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诗人当时不过是出于善意,想振臂一呼,引起官员的良心发现。现在看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是一条铁律,只有让制度把权力关进笼子,腐败才有医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