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华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随着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全面紧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根据中国软件人才培养工程协会调查,目前市场对软件人才需求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高质量的软件人才在市场上更是稀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企业所需软件人才的重要基地,担当着向社会输送高级应用型软件人才的重任。虽然现在全国高职在校软件技术相关专业学生人数在20万以上,但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鸿沟,致使部分毕业生毕业后需要通过在培训才能走上相关岗位。以上状况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在培养软件人才时出现了问题,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突破传统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型教学模式,以适应市场和学生职业发展,从而改善学生就业难、企业吸纳人才难的局面。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实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也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起来。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在教学过程与学术研究中,有关软件技术专业的新型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是众多新型教学模式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过于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这虽然部分解决了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但是忽略了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只能适应初级的软件技术相关的工作,缺乏自我提升的能力,违背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型,它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指导,以体验式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注重学生理性思考,强化专业技能,关注学生职业道德培养。
“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由“引导”和“体验”两部分组成。“引导”是指教师的引导,教师在讲解示范的基础上,突出帮助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以精讲、示范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和任务,创设情境,通过逐渐引导从而督促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并在适当时候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式的讲解示范。而“体验”指的是学生通过看别人做以及亲自做的过程,形成对知识和技能的体验和经验,最终形成实践技能。“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现代教学手段、学习条件下的高职软件技术相关专业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在任务的自我决定及教师等其它资源的帮助下中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真正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高职教学特征。“引导”与“体验”这两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而成为一个整体,高职教育正从单纯的“教”向“教+学”的双边动力教学模式转变。
“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模式的“教”不一定导致“学”,更不一定产生“会”。而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习者通过具体情景中的“引导性”活动获得即时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有效促进了学习者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是旨在通过转换单调的学习活动,为学习者创造适合学习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其作用是产生“学习”。“体验”是指学习者经过“体验(先做)—反思—分享讨论—概括总结—指导实践”,从而促使学习者的行为发生改变,其作用是产生“会”。有利于克服软件技术学习的单调性和枯燥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2.1 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2.2.2 注重学生主体探究和反思
2.2.3 关注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
“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安排是逐级上升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时间为3年,分为6个学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把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精基础理论教学阶段,第二阶段是重灵活应用阶段,第三阶段是主抓实践技能阶段。三个阶段之间并不是孤立和毫无联系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目的和升华。
第一阶段(精基础理论教学)为大学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主要进行知识积累、通识教育和编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完成计算机基础和软件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强化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在“基础扎实、理论够用和编程能力强”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引导体验式”教学。本阶段,教师“教”的作用突出,“引”的作用辅助。
第二阶段(重开发能力培养阶段)为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和大学二年级第一个学期,共两个学期,此时进入面向专业方向的课程学习和模拟项目训练阶,该阶段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阶段。此阶段,每个班级安排一名有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和一名公司一线开发人员作为教辅共同带领本班学生完成所有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体验更加具有连续性和针对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阶段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主讲教师仍然是设计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及时足够的讲解、演示、指导、帮助等,甚至是当学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带着学生完成任务,然后组织其总结反思。而教辅老师则是全天陪伴学生,随时解答问题和提供帮助,并起着敦促监督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强心针”,提高“引导体验式”教学效果。
第三阶段(主抓实践技能培养阶段)为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和大学三年级第一、二学期,共两三个学期。“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第一个学期,安排企业教师为学生授课,开设市场急需的相关专业的新技术课程。本阶段要完成毕业设计和到软件企业跟班实习等任务,每个专业方向安排一名带队教师(由学校派出)和一名指导教师(由企业资深专家担任),带队教师全程跟踪服务,进行全程指导,采用企业真实的项目实战训练,使学生适应实际的工作环境,在实际工程环境中真正提高软件工程实践技能,顺利地进入工作角色。
“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利于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仍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实践与完善,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培养出符合软件市场需要的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深入的技术技能+精准娴熟的工程实践”的人才。
[1]苏小会.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1(01:) 41-42.
[2]纪宝成.第四届中国国际IT人才教育培训高峰论坛讲话[EB/OL].2006-6-23.http://digi.it.sohu.com/20060623/n243896934.shtml
[3]杨风义.职业教育体验训练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3):36-37.
[4]刘明伟.加强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2010,25(3):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