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的路径创新

2013-03-24 04:55卢爱新梁建新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卢爱新,梁建新

(1.洛阳理工学院,河南 洛阳471023;2.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410114)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1]这是我党第一次完整概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工程是当前和今后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的中心任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风尚与人们思想观念的引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临挑战

比如有人把马克思主义仅仅等同于一种普通的思想观念,没有从“指导思想”的高度看待马克思主义,在企业界和娱乐从业人员当中,马克思主义甚至成了茶余饭后的“笑料”与“谈资”。还有人认为,国家强大关键在经济,马克思主义没有存在的价值。

(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淡薄

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社会主义的信念成了“忘却的记忆”,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念产生动摇,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缺乏信心。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多地集中在生活和职业理想上,而对国家前途和社会理想则关注很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对有些人而言简直成了遥不可及的童话故事与天籁之音。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科学内涵认识模糊

一方面,在如何把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关系方面,有相当一部分人看不到两者之间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甚至割裂两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在机关干部和企业人员当中表现比较明显。另一方面,在对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的理解上,有相当多的人把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混为一谈。不能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的真正涵义,直接影响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发展,这在大学生当中比较突出。

(四)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知行脱节”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知识即美德。其实知识与美德并不能打上等号,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个转化的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要求经过持久的宣传教育,广大社会成员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道德认知并未转化为道德行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行脱节的现象也较严重,“是非不分、荣辱不明,颠倒是非、混淆善恶、以耻为荣”的现象屡见不鲜。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把握不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在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在社会发展层面的核心价值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在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追求,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共同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体的核心价值观构图。这三个层面既突出重点又紧密相连,国家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是其他价值观的动力和引领;社会层面的价值观是在国家层面价值观的统率下,全社会良性运行所必备的价值旨归,也是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内涵并不一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在前面两个层面价值观基础上,对于社会主义公民个人的价值要求,既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和国家富强的必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二、“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全社会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追求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这一工程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主要存在如下原因: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社会风气不够浓厚,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人越来越少,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不强,一些人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透彻,缺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法,一遇到不良现象就丧失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不能有力抵制国内外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思潮,没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又怎么能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呢?

(二)分配不公与社会腐败消解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化力

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的两极分化和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是影响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与稳定和谐的重大障碍性因素。这两大问题严重消解着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产生了动摇,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缺乏信心,对党和国家的前途表示担心,对社会主义正义原则表示怀疑等现象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

(三)宣传形式空乏弱化了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的实效性

形式主义、内容空乏等表面化所为,会钝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建设实效性。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形式主义,过多地关注表面的形式化的东西,而忽视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教育和培养,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一些地方和单位,跟风炒作,不求真务实,搞突进运动,片面追求学习数量多、参加人数多,而不能从思想上、根源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当代大学生和社会公民的观念和行为中。

(四)文化多元化的外部环境混淆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的主旋律

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针对思想禁令的不合理时指出:“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散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2]社会主义不排斥在文化多元化,但在多元文化思潮中应该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与价值理念,比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封建迷信、违法乱纪等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应该坚决摒弃。邓小平指出:“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3]

(五)社会矛盾的凸显动摇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建设的信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利益集团和强势阶层为主导的刚性利益配置机制。在过去短短二三十年时间内,与经济快速发展一样惊人的是各种新的利益群体迅速出现和成型,并开始明显地左右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利益分化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矛盾激化问题。阶层冲突、群体性事件等社会冲突都是利益分化所导致的直接后果。这些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深刻影响和动摇大众对社会主义富强、民主、自由、公正、平等、和谐的信心。同时,还有一些人利用网络夸大社会矛盾,散布虚假社会事件,引发社会对公正问题的焦灼与不安。这些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产生负面效应,使得核心价值引领工程变得困难重重。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的路径创新

党员领导干部与当代大学生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全局与未来的两大社会群体,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应该重点针对两大社会群体,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路径: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的路径创新

1.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建设重要性和特殊性的认识。一个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与民族是很难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美国之所以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除了过硬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之外,美国文化的软实力也是功不可没的,而美国文化的核心就是其核心价值观。因此,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是绝无可能的,而没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只会成为毫无影响力与辐射力的喧嚣与骚动。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灵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内容上要“新”,要用新成果、新案例、新问题丰富教学内容;二是在方法上要“实”,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方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三是在方向上要“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始终清醒而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方向。

3.优化社会环境,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就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大众媒体,全方位、多视角地在大学生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能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和主动性。

4.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知行合一”。学校和社会应为大学生搭建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的平台,引导其在实践中受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实现知和行的统一。

5.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除了学校与社会之外,还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撑。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系统。家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长期深刻的影响,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基本最直接的单位,家庭教育是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化和大众化,而家庭教育的缺失会削弱学校和社会对孩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

6.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中的作用。网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拓宽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渠道,丰富了教育形式。网络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同时也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结合提供了方便。而且网上交流减少了学生与老师面对面的压力,为师生平等深入交流提供了可能。利用网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工程,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网站的建设,丰富网络教育中的“红色资源”,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正确鉴别、规避网上的不良信息。

(二)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建设的路径创新

1.处理好公与私、个人与他人、工作和生活的关系。要始终自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组织忠诚老实,识大体、顾大局,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同一切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要坚持处事以公,待人以诚,与人为善,不能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甚至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在工作中,要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牢牢站稳自己的脚跟。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领导干部要增强自律意识,自觉磨炼自己,切实解决好每项具体工作中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问题。只有形成了这种理性的自觉,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自我评价与公众评价的关系、行政道德与行政才能的关系,才能做一个让党和人民满意放心的好干部。

2.领导干部发挥核心价值引领工程的示范作用。十八大要求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的重要实践,是通过转变领导干部作风搞好价值示范的有力举措。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领导干部的作风如何是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体现。要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风气,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这将有力地促进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先进示范和良好教材,带动全党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建设。

3.加强领导干部对文化强国建设工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辩证关系的认识。文化强国建设工程和“核心价值引领工程”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文化强国工程既是建设工程,又是核心价值引领工程。要以整体性思维把这两项工程作为统一体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文化建设,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4.建立以党政机关为示范的文化强国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建设。科学地、系统地、规范地建立以核心价值引领工程、宣传舆论导向工程、文化精品繁荣工程、文化遗产传承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文化产业发展工程、文化改革创新工程、文化人才建设工程八大工程为主要考核内容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在党政机关进行试点施行,积累经验,然后向全社会逐步推广。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11.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7-168.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