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比分析到概念迁移——语言迁移研究理论的嬗变

2013-03-23 20:26:30李锡江刘永兵
关键词:概念化二语母语

李锡江,刘永兵

(1.东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吉林大学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语言迁移研究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20世纪50至60年代对比分析假说(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框架下的研究时期;70至90年代先天论(Nativist Approaches)视角下的研究时期;90年代以后至今以概念迁移假说(Conceptual Transfer Hypothesis)为代表的新时期。目前国内对于上述语言迁移研究理论的转变还没有人做过专门探讨,同时对于概念迁移假说也缺乏全面的引介和深入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在简要回顾了语言迁移早期研究的历史沿革之后,重点阐释了概念迁移假说的理论内涵和来源。在此基础上,对语言迁移研究理论转变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探究。

一、语言迁移理论研究回顾

(一)对比分析假说框架下的研究

对比分析假说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联盟的结果。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分层次的、完整的符号系统。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外界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进而形成新习惯的过程。基于以上两个理论,对比分析假说认为:作为一门已经习得的语言,母语会干扰第二语言的习得,母语和二语在结构上的差异构成了二语学习者的主要障碍。对这两种语言进行结构对比分析,就可以借此确定二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先天论视角下的研究

标记理论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该理论指出语言系统中存在着对某一区别性特征有标记的(marked)和无标记的(unmarked)二项对立形式。20世纪70年代,标记理论被引入语言迁移研究,研究发现,语言中有标记成分比无标记成分更难习得,标记程度和习得难度成正比。标记理论不同于对比分析假说,前者将语言差异与学习困难等同起来,后者认为并不是所有二语和母语有差异的地方都会发生迁移,只有在二语成分标记性更强时的语言差异才会导致迁移。

20世纪80年代,随着普遍语法理论取代结构主义语言学成为语言研究的主流,二语研究者们也把研究焦点转移到了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的关系上来。普遍语法可及性和中介语初始状态成为当时基于普遍语法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母语对二语的迁移作用而言,学者们观点不一,大致可分为三种:完全迁移观、部分迁移观和无迁移观。其中,又因为对儿童母语习得是否存在关键期假说以及普遍语法的所有参数值是否能够重置看法的分歧而使分类愈加精细化。

(三)概念迁移假说

概念迁移假说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是近年来语言迁移研究的最新发展方向之一[1][2]。目前国外对这一领域已开展了较多研究,而国内刚刚有学者开始关注这一理论[3]。

“概念”一词是指对一类基本相同或相似事物的心理表征,它由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多个意象(image)、印象(impression)或意象图式(image schemas)依据对某一特定概念的原型性和代表性构成。概念影响个体的感知、注意、回忆,使得特定语言和文化群体中的成员能够以相似的方式进行识别、理解、推理和范畴化等活动。概念是人类对于世界的一般知识的内在组成部分,正是借助于概念人类才能理解正在发生的一切。概念具有以下特征:(1)作为概念原型或中心成员的核心意象或图式;(2)与核心意象或图式相近的典型意象或图式;(3)边缘意象或图式;(4)用于决定某种意象或图式能否归属于某一概念成员的知识;(5)不同层级概念之间的联系[4]。

与概念一词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个术语是“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概念化是指发生在人脑中的认知过程,是对既有概念的激活,是个体参与世界活动的基本方式,具有动态性、互动性、图式性和想象性等特征。通俗地说,概念化模式就是人的思维方式,可归纳为以下类型:(1)看待当前所面对的物体、事件、关系等的方式;(2)回忆以前经历过的事件的方式;(3)预测和想象个体所经历过的事物的方式;(4)推理、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式[5]。

过去二十多年的研究发现,操不同语言的人类群体之间概念种类或概念结构存在差别,概念化模式也有所不同[6][7]。这些发现引发了二语习得领域概念迁移假说的提出:即操不同语言的人在概念种类或结构及概念化模式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就双语者或二语学习者而言,这些差异可能会在语言之间迁移。换言之,一个人因习得一种语言而获得的概念及概念化模式会影响此人对其他语言的学习和使用。

概念迁移假说拓展了语言迁移研究的视野,加深了人们对二语学习中概念习得复杂性的认识,是二语习得领域一次意义重大的理论探索和尝试。

二、语言迁移研究理论转变的内在机制

(一)概念迁移的理论溯源

概念迁移假说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即语言相对论。语言相对论阐述的是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又分为强式假说(语言决定思维)和弱式假说(语言影响思维)两种观点,概念迁移假说采纳的是后者。

语言相对论提出伊始曾饱受争议,并一度在语言哲学研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20世纪60年代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的挑战下逐渐势微。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一些实证研究为语言相对论提供了新的证据,进而出现了“新沃尔夫主义”。新沃尔夫主义把语言相对论的研究领域从早期的单一认知范畴扩展到了多种认知范畴,并因得益于对先进研究方法、实验设备和技术的运用而使得研究结果更具客观说服力。

新沃尔夫主义直接推动了概念迁移假说的提出。语言相对论阐述的是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确切地说是语言对思维的单向影响。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语言”和“思维”都是就单语者而言的。概念迁移假说把这一思想借用到二语习得研究并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向度做了扩展。概念迁移假说认为,一种新语言的获得会伴随有概念及概念化的变化,而这种概念及概念化的变化会影响到新、旧语言的使用。因此可以说,语言不仅影响思维,思维反过来也影响语言。

概念迁移假说的另一个启蒙思想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中介说与内化说。前者认为人的思维活动以语言为中介,思维和语言是一起发展的。后者主张人的意识与认知是社会化和社会行为的终结产品,个人的认知结构是在社会交互作用中形成的。

概念迁移假说从社会文化理论得到的启示在于,概念的发展和变化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动态过程,在母语社会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生,并受到二语或多语社会化的影响。在二语或多语社会化过程中,学习者在推理、演绎、分类等认知模式方面会发生变化。随着新语言系统的逐步建立,原来的概念表征会发生调整和转换。Jarvis &Pavlenko把伴随二语或多语社会化而发生的概念变化归纳为五类过程:概念内化(internalization)、概念重组(restructuring)、概念同化(convergence)、概念转换(shift)和概念磨蚀(attrition)[8]。这五类过程具有逻辑连续性,但并非一定要按时间顺序先后发生,在不同的概念域里也有可能同时发生。概念变化过程说明语言迁移是一种历时的、动态的、多方向的现象。

(二)语言迁移研究理论转变的内在机制

首先,从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发展的视角来看。刘永兵从二语习得理论研究认识论的视角,将目前二语习得的主要理论概括为三种认识论取向:结构行为主义(structure-behaviorist)、心灵认知主义(mental-cognitivist)和社会认知主义(socio-cognitivist)[9]。

结构行为主义取向的二语习得理论关注的是语言学习者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其对外部环境的刺激做出的反应。这种思想将意识和行为绝对地对立起来,将人的认知因素排斥在研究的范畴之外。心灵认知主义取向的二语习得理论关心的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强调认识和理性的作用。社会认知主义取向的二语习得理论主张人与社会、语言与文化是有机的整体,语言同时具有社会和认知双重属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二语习得是外在的社会环境与人脑的内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为二语习得的分支,语言迁移研究紧随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步伐,从对比分析假说到标记理论和普遍语法可及性研究,再到概念迁移假说,研究重心从形式到心理再到社会和认知并重,语言迁移研究理论无不刻上了二语习得研究时代发展的烙印。当前二语习得研究表现出多视角跨学科的特征,作为最新研究理论,概念迁移假说的提出使语言迁移研究也呈现出这一趋势。经过一个曲折往复、盲人摸象般的探索历程,现在,语言迁移研究已经被置于一盏多维的聚光灯下,我们对于它的认识必将越来越清晰和深入。

其次,从西方哲学主体性历史演变的视角来看。成晓光指出:“在西方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在这个问题上,哲学经历了由前主体性到主体性再到主体间性的历史过程。”[10]纵观从对比分析假说到概念迁移假说研究理论的转变,我们发现各种理论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主体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暗合了西方哲学主体性的历史演变规律。

对比分析假说强调母语和二语之间的结构对比,把语言差异视为学习困难,学习者主体因素被排除在外,导致主体客体分离,这显然具有片面性。可以说,这一研究阶段属于前主体性时期;标记理论不再强调单纯的结构差异,而是将二语学习难度与学习者认知心理联系起来,以语言的标记性作为衡量学习难度的标准,学习者认知因素被考虑进来,这是重大的进步。但在标记理论中,语言标记性与认知难易度所代表的主客体关系被对立起来。普遍语法可及性及中介语初始状态研究考察的是普遍语法对于二语学习的适用程度和普遍语法、母语、二语以及学习者之间关系的问题。此时,学习者主体因素已经成为研究的中心问题,主客体关系被拉近,但主体与客体之间没有互动,这一阶段可以视为主体性时期;概念迁移假说认为语言与学习者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语言是人类学习的对象,反过来语言又影响人的思维认知。就二语学习而言,首先母语塑造人的概念结构和概念化模式,这种基于母语的概念结构和概念化模式会影响二语习得,而二语习得反过来又会使学习者的母语概念结构和概念化模式发生改变,出现前面所阐述的概念重组等一系列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母语、二语学习者和二语相互作用、密不可分,这一阶段已经步入主体间性时期。

综上,从对比分析到概念迁移,语言迁移研究理论的转变体现了从主客体二元对立、彼此分离走向主客体相互交融、内在统一的哲学思想演变的过程。因此,可以说我们为语言迁移研究理论的转变在哲学上找到了注脚。

结 语

从对比分析假说到概念迁移假说,语言迁移研究理论的转变顺应了二语习得研究理论的发展趋势,暗合了西方哲学主体性的历史演变潮流。概念迁移假说采用“概念分析视角”(conceptual approach),一方面它打破了“形式分析视角”(formal approach)的局限,不再拘泥于对表层语言现象的探究,另一方面,它弥补了“心理分析视角”(psychological approach)的片面和不足[11],力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深入挖掘语言迁移发生的内在心理认知因素和外在社会文化因素。

概念迁移假说构建了一个具有较强解释力的语言迁移研究框架,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上都有新的突破[12]。概念迁移假说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对于重新认识母语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对二语学习教材的编写也都具有借鉴意义。

[1]Jarvis S.Conceptual Transfer in the Interlingual Lexicon[M].Bloomington,IN:Indiana University Linguistics Club Publications,1998:8.

[2]Pavlenko A.SLA and acculturation:conceptual transfer in L2learners'narratives [A].Paper presented at AAAL,Seattle,WA,1998:1-19.

[3]俞理明,常辉,姜孟.语言迁移研究新视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45-158.

[4]Murphy G.The Big Book of Concepts[M].Cambridge,MA:MIT Press,2002:5-6.

[5]Jarvis S.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theinvestigation of conceptual transfer [A].Vig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VIAL),2007(4):43-71.

[6]Lucy A.Grammatical Categories and Cognition:A Case Study of the Linguistic Relativity Hypothesi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140-158.

[7]Slobin D.Learning to think for speaking:Native language,cognition,and rhetorical style[J].Pragmatics,1991(1):7-25.

[8]Jarvis S,Pavlenko A.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 [M].New York: Routledge,2008:156-171.

[9]刘永兵.西方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两种认识论取向——对我国外语研究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86-92.

[10]成晓光.语言哲学视域中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建构[J].外语学刊,2009(1):9-15.

[11]Talmy L.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M].Cambridge,MA:MIT Press,2000:2.

[12]徐颖,高凤兰.论维果茨基概念形成过程的语言发展观[J].东北师大学报:哲 学社会 科学 版,2011(6):104-106.

猜你喜欢
概念化二语母语
汉韩空间关系表达式差别的概念化原因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治理
党政研究(2022年3期)2022-05-25 16:11:20
母语
草原歌声(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2
母语
草原歌声(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7
行政法的概念化——法律保护还是规制进路
行政法论丛(2016年0期)2016-07-21 14:52:23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