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兆光,哈光磊
(大连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认识。在深入落实“十八大”精神之际,又迎来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五十周年纪念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持续弘扬雷锋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洋溢着雷锋精神。把二者结合起来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我国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并将其基本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1]这四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促进,有机统一。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灵魂,树立共同理想是主题,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其凝练为核心价值观,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缩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表述,更加精炼,更易于民众理解,更易于践行。当今时代,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层内在联系。
是什么原因,使得雷锋这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一兵,能够穿越50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是什么理由,让今天这个物质充裕资讯丰富的时代,依然需要他精神的光耀与弘扬?又是什么力量,让学雷锋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民众的道德情操和时代的社会风尚?笔者认为,那是因为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从步入小康社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转变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升华。雷锋精神在每个时代都会得到新的认知与诠释,因而使得雷锋精神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雷锋精神经过几十年岁月的洗礼与积淀可归纳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忠于人民忠于党的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与爱憎分明的政治立场;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的钉子精神;谦虚待人,甘于平凡,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的“螺丝钉”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其中爱祖国、爱人民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忠于人民忠于党爱憎分明的政治信念是雷锋精神的灵魂,艰苦奋斗是雷锋精神的本质,自强不息是雷锋精神的动力。
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审视,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最高层面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均是至关重要的,犹如茫茫大海行船指引航向的灯塔。历史实践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成功,就发展,就所向披靡。[2]雷锋出身贫苦,在旧社会,被逼得家破人亡,是共产党拯救了他。按他的文化水平无力系统攻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但是他拥有朴素的阶级感情,如饥似渴地学习毛泽东选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此乃他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理论基础。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解决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指对国家、民族追求未来美好发展前景的价值认同。[2]在雷锋生长的年代,虽然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概念,但雷锋的共产主义理想一直很坚定。他立志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有人嘲讽他是“傻子”,他表示甘心情愿做这样的“傻子”,充分表现了一位胸怀共产主义理想伟大战士的靓丽风貌。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揭示了实现共同理想的动力源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珠联璧合,共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雷锋精神的核心。雷锋一生始终自觉地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及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事事以国家、民族与集体利益为重,表现出国家主人的高度责任感。他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他立足本职、尽职尽责的钉子精神,与当今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得益彰。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了公民思想行为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映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2]雷锋精神的本质是艰苦奋斗。从某种意义上说,雷锋一生都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他无论当公务员还是农民、工人、士兵,都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的一双袜子补了又补,穿了多年还舍不得丢掉;部队发给每人两套夏装,他只领一套;他把攒下的钱储蓄起来,用于支持国家建设和帮助有困难的同志……他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总之,雷锋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二者相得益彰,互相包含,互相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凝练出的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它的凝练与系统化,必将成为民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化、大众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理论、人性论及伦理理论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描绘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极大丰富、按需分配、超级富强的国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内核、价值体系的起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平等、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前提,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最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旨归是最充分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平等、公正又是法律与伦理实现宏观互补的内在契合点,是一个社会制度是否完善的标志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实际就是一部追求平等的发展历史。
(2)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理论。该理论是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依据。马克思曾经精辟地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3]价值观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抚今思昔,在我国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时期,凝练升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代表了整个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雄踞于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价值顶峰。
(3)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及伦理思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关于人性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研究人性、人的本质及与实践的关系,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关于道德的科学理论。列宁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创造性地提出共产主义道德这一伦理学的新概念,建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相互帮助、互相服务的道德行为准则。毛泽东的伦理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十分丰富。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写下了不朽名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提倡把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劳动者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这三个层面的表述对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具有启示作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会风气,确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指明了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方向。以上可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早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雷锋精神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及伦理理论。从哲学视域思考,对于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及雷锋的利他精神是大有裨益的。马克思站在“现实的人”的基础上,从“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两个角度出发全面思考人本身。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从而实现了对人性的正确认识,把对人的本质认识提升到了科学的高度。
马克思称之为“必然王国”相当于人的生存领域,“自由王国”相当于人的精神领域。这两个领域的总和基本上构成了人生命的全部,所以考察这两个领域,也就探寻了完整的人生。在这两个方面人若想成就理想的状态,都必须依赖他者才能实现。必然王国相当于其他思想家所说的动物性一面。这一面是人为了生存而必须做的,人为了维持肉体的持续存在遵循着动物趋利避害的本能。这种天性也可以使人具备如雷锋般的利他精神。自由王国存在于动物性之外的精神性领域。人与人之间仍是彼此需要的,人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发挥都需要他者。共产主义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这就真正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实现了人所追求发展的最高目标。但离开他人的协助将一事无成,可见在自由王国里,依然需要他者,也有义务关爱他人。而爱他人升华为助人为乐就是雷锋精神理论的初始体现。源于社会存续的需要,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不仅需要个体的自强自立,也需要个体之间的互助友爱。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的理论基础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说,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持续弘扬雷锋精神,这是历史的结论,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未来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以下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层面分析论证。
首先,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雷锋具有执著地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在雷锋时代,虽然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无法勾勒我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想愿景,但是雷锋深厚的阶级感情、真挚的爱国情怀会穿越时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共振。在深受意识形态多元化、信仰自由化冲击的今天,应该深刻领会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涵,体味并表达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美好希冀,而社会理想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需要推动雷锋精神常态化,用人们景仰的先进人物来规范自身言行,用人们信服的道德榜样来激发民众的精神力量,推进当今时代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想目标。
其次,弘扬雷锋精神,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是自由、平等、公正的法治社会,这是共产党人21世纪的价值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平等”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政治文明则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郑重地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并于1999年共和国第三次宪法修正案正式写入根本大法,把我国各项事业纳入法制化轨道。从表面看,雷锋精神似乎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用自己超越时代、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证明了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力度,具有重要的道德榜样与推进作用。
最后,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就是要求每个公民热爱祖国,爱岗敬业,从身边小事做起,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诚信是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其在个人品德中居于核心地位。友善是指待人善良,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友善是一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前提,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集中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要求与雷锋精神紧密相连。雷锋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的崇高精神主要体现在平凡岗位、日常活动中。从某种意义上说,雷锋精神的内核就是爱岗敬业、助人奉献,它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更易。所以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学雷锋,把雷锋精神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追求和价值取向,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雷锋精神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象征。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喷涌洋溢,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感天动地,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永世相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闪耀着人性光辉。这些正是雷锋精神的魅力所在。“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这一高尚的雷锋精神甚至远播至大西洋彼岸,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正在不断与时俱进渗入新的时代元素,增加正能量。雷锋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1).
[2]吴潜涛.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N].人民日报,2007-02-12(9).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4]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