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涛,谭泽飞,刘 骁
(西南林业大学机械与交通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交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城市而言,交通是联接整个城市的基本“骨架”,交通发展的水平决定着人们的日常出行活动。而交叉口作为连接骨架的关键“节点”,使相交道路上的车辆及行人在此汇集、转向和通过。因此,交叉口交通问题的改善研究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工程改造是指针对交叉口在规划与建设之初就存在的缺陷,通过对其路段线型、几何尺寸和分隔带等采取施工改造,从而对先天不足的缺陷进行一定程度弥补的方法[1]。
在交叉口现场分配若干交通协管员或交警,对当前交通状况进行疏导、调度。人工管理很少单独使用,特殊情况下经常结合其他方式发挥作用。
渠化是指以减轻、改善平面交叉口处交通流的交错数量及性质为目的,布设标志标线或设置适当的“岛”,来规定和诱导车辆行驶,为行人和车辆提供各自场所而达到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措施[2],如人行横道、实体交通岛和自行车左转二次过街待行区等。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对于交叉口交通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交通信号控制,其按范围可分为单个交叉口信号控制、干线交叉口联动控制和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三类[3]。
本文以昆明盘龙区白龙路与东三环交叉口为例,探讨平面交叉口常用的改善方法及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2.1.1 交通量
在早、晚高峰和平峰时段各观测1h获得交通量。其中早、 晚高峰时间分别取7∶30~8∶30和17∶40~18∶40, 平峰时间取13∶00~14∶00, 高峰交通量为早、晚调查值的平均值。由于右转不控,右转交通量不调查。
表1 交通量调查表 单位:辆/h
2.1.2 信号周期及相位
交叉口信号周期总时长为175s,采用四相位(见图1),分别为南北直行(29s)、南北左转(47s)、东西直行(52s)和东西左转(35s),各相位之间黄灯时长均分别为3s。
图1 相位图
交叉口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a)从交通量分析,东西向交通量少于南北向交通量,但东西信号灯时长却大于南北向,显然交通量与信号时长之间存在矛盾;
b)交叉口全天固定采用同一信号控制,然而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的交通量相差较大,使用同一信号周期会导致平峰时期延误增大。
交叉口交通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同交叉口存在的问题不同,改善时应结合交叉口实际情况进行改善。
2.3.1 信号周期改善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交通量与信号时长之间存在矛盾,且交叉口平峰、高峰交通量相差较大,可调整信号时长,并分别于高峰和非高峰时段设置两种信号控制周期。
2.3.1.1 高峰时段信号周期设计步骤
a)确定设计交通量qd,高峰时段配时,设计交通量qd采用实际调查的高峰小时交通量;
b)确定饱和流量S,饱和流量按《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中的方法确定[4],填入表2;
c)确定绿灯间隔时间I,I为黄灯时长与全红时长之和,则I=3+1=4s;
d)计算总损失时间L,启动损失时间LS可取3s,黄灯时长A为3s,一个周期内的绿灯间隔数为4,则信号总损失时间L为:=16s;
e)计算各相位关键流量比yi以及流量比总和Y,,流量比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流量比计算表
Y=0.78<0.9,符合设计要求,继续配时计算;f)计算最佳信号周期C0
根据配时要求,周期应为5的整数倍并大于计算值,因此取C0=135s;
g)计算配时参数
1)总有效绿灯时间Ge
3)计算各相位绿信比λi, λi=
4)计算各相位的绿灯时间,gi=gei-Ai+li,其中Ai为黄灯时长3s;li为启动损失时间取3s,则绿灯显示时间即为步骤②中计算的有效绿灯时间
5)计算各红灯时间ri=Co-gi-Ai
6)高峰配时图(见图2)
图2 高峰时段的配时图
2.3.1.2 非高峰时段配时
非高峰时段配时步骤与高峰时段完全一致,但计算yi和Y时,只需将设计交通量换为实际调查的平峰小时交通量数据。配时步骤省略,得到配时结果如下:
周期时长C0为70s;
各相位绿灯时间g1=14s,g2=20s,g3=11s,g4=9s;
各相位红灯时间r1=53s,r2=47s,r3=56s,r4=58s。
2.3.2 环岛加信号控制
环岛交通组织是一种自调节管理方式,环岛的通行量大约可在2 700辆/h左右,一般不超过3 000辆/h,中低流量交通水平时,环岛对交通组织具有优势。经调查,该交叉口平峰时段交通量约为2 900辆/h,适合采用环岛控制,但高峰时段环岛无法适应交通量,因此不能单纯采用环岛控制。鉴于此,在接近早晚高峰时段, 如早7∶00~9∶00和晚17∶30~19∶30,采用双重信号控制对左转车辆做二次控制[5],其余非高峰时段关闭信号灯,采用环岛自适应管理控制。
2.3.3 其他改善措施
除上述措施外,还可采用其他管理方法。例如通过使用以车辆检测器和线圈作为辅助设备的感应信号控制[6];与相邻路口相协调的绿波控制或区域控制等。
交叉口管理控制和改善的方法很多,但采用哪种方法不能凭借任何人的主观想法确定,而应根据每种方案的侧重点以及实际交通的需求情况,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决策。本文提出的几种改善方案中,方案2加设环岛涉及工程改造,资金和时间投入大;而方案3充分运用线圈、感应器等,能对实际到达交通量进行实时监测,但车辆检测器的购买、线圈埋放也涉及较大工程和较多资金。相对而言,方案1简单方便,操作性强,几乎不需要耗费资源,只需要重新设计周期,调整信号控制机即可实现。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文正是着重从信号配时的优化方面来寻求改善。在研究交叉口问题的改善时,无论工程改造、信号优化还是采用其他方案,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1]肖海承,成卫,曹更立,董玉佩.多路交叉口交通改善方法[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12(4):35-38.
[2]Mohameda,Abdel-Atya,Essam Radwan.Modeling Traffic Accident Occurrence and Involvement[J].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2000,32(5): 633-642.
[3]徐吉谦,陈学武,等.交通工程总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4]杨晓光,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5]张卫华,王召阳,张胜凯.五路交叉口交通改善方法及其应用[J].交通科技,2011,1(1):96-99.
[6]吴兵,李晔.交通管理与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