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丰霞 王 娟
(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 271100)
糖尿病致足坏疽是糖尿病晚期血管闭塞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大面积坏疽和严重感染具有致命性危险,而截肢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1]。手术对手术室要求较高,因此手术室护理工作值得重视。手术室护理是围绕手术这一特定时期,针对手术和麻醉对病人造成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有效护理措施。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护理不再是单纯的配合手术步骤的完成,而是注重“以人为本”的全程护理。全程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建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佳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我院在糖尿病足手术患者中开展全程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先后收治的36例糖尿病足部坏疽患者,均作截肢处理,男18例,女12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5.3岁,2型糖尿病史,空腹血糖为12.3—21.7 mmol/L。根据糖尿病足 Wagner分级标准[2],本组病例均为4级以上,主要症状表现为下肢趾端疼、麻木、怕冷、皮肤温度偏低、皮肤苍白或发绀,皮肤色素沉着,其疼痛可导致夜不能寐;合并感染后足部溃烂、坏死、皮肤干痂、创面经久不愈,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
2.1 心理护理 无论何种截肢手术,均会造成躯体外观永久性缺如及肢体功能的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社会交往,对患者精神造成持久性心理创伤,患者对手术存在焦虑、忧伤、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手术前应护理人员与患者多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变化,生活习惯、疾病过程、治疗态度,关心体贴患者,给予其生活上的周到照顾,向患者讲解行截肢术的必要性。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理解患者的苦恼,给予精神上的安慰,耐心讲解糖尿病坏疽截肢的必要性和不截肢的危害性。对担心血糖高造成术后感染或切口不愈合的患者,详细介绍控制血糖及感染的治疗方案,同时介绍以往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2 控制感染 对于局部坏疽创面,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保证抗生素及时准确应用。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及下肢肢体变化,发现患者表情淡漠、体温升高或过低、局部发黑范围增大时高度怀疑败血症,给予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2.3 控制血糖 长期利用血糖仪监测每天4次、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制订治疗方案。36例患者均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血糖,动态调整胰岛素用量,警惕发生低血糖反应。并告知低血糖的应急措施。待患者空腹血糖<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 mmol/L即可安排手术。
2.4 足部护理 糖尿病足坏疽患者肢端痛、温觉障碍,嘱病人勿长时间交叉双腿,以免压迫血管、神经。同时严密观察其皮温、感觉、足趾活动及动脉末梢搏动情况,并做好记录,以供术后参考。注意患足保暖,每晚睡前温水泡足10-30分钟,用软布轻柔擦干,观察有无微小损伤,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嘱患者穿合适鞋袜、勤剪趾甲,防止划伤皮肤发生感染。坏疽局部用2%碘伏湿敷,每天3次。
在进行麻醉、手术时,巡回护士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安慰,做好血糖监测,防治低血糖发生,在床旁及时做好患者不良情绪的疏导。关心体贴患者,尽量减少暴露患者的身体,以保护患者的自尊心,并在每一步操作时,应耐心解释,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术中适当抚触患者的肌肤,如轻握患者的双手,可使患者感到心理舒适。术毕用温盐水擦净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及消毒液,为患者穿好衣服,盖好被单。若患者清醒时,应告知其手术已经完成,并感谢患者的配合。
4.1 一般护理 备齐急救器械,密切观察意识、血压、尿量、生命体征变化及切口出血情况。残肢适当抬高放置,减轻水肿和疼痛,床头备止血带,预防继发性大出血。切口敷料渗血者及时更换,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本组1例术后切口再感染,经局部换药,纠正低蛋白血症后痊愈。
4.2 疼痛护理术后疼痛者,护士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减轻病人的精神紧张和焦虑,帮助其取舒适体位,并适当应用止痛剂缓解伤口疼痛。幻肢痛者,应给予心理疏导,让患者正视肢体已被截除的事实,指导患者利用看报纸、听音乐与亲人聊天等方法转移注意力,使患者较舒适地度过术后疼痛期。
4.3 控制血糖 因手术和麻醉刺激,术后血糖可出现反跳现象[2],因此,术后应定时监测血糖,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及截肢后体重调整胰岛素用量,除严格糖尿病饮食外,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以促进切口愈合。注意观察用药反应,出现心慌,汗出等低血糖反应及时处理。由于护理人员饮食宣教到位,患者配合良好,36例患者术后血糖均控制在5.7 -7.5mmol/L,促进了伤口愈合。
4.4 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病室定时进行紫外线照射,保持空气流通;做好口腔护理及管道护理;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床铺平整无渣屑,预防压疮;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多食粗纤维食物,如含糖低的蔬菜、水果,预防便秘。
4.5 残肢护理 术后前2天患肢抬高20°~30°,以利于静脉回流,避免残端水肿;2天后患肢伸直位放置,保持关节功能位,防止关节挛缩;保持截肢残端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换药,争取切口一期愈合;残端妥善包扎,所有骨凸处均用软棉垫衬护,弹力绷带裹扎不可过紧,预防残端压伤及感染。残端完全愈合后经常给予均匀的压迫、按摩、拍打和蹬踩,并逐渐增加残肢的负重,强化残肢面的韧性和肌肉力量,为安装假体做好准备。
给患者讲解出院后饮食、用药及自我护理方面的知识,指导定时复查血糖、尿糖。嘱患者注意肢体残端护理,加强功能锻炼,每天用中性肥皂液清洗残肢,不可涂以冷霜或油剂。若残肢皮肤压痛,发红或撕裂破溃者及时就诊。冬季残肢注意保暖,同时注意对侧“糖尿病足”的保护。尽早为患者配置轮椅或选择合适的假肢,指导装卸及使用假肢的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参加社会娱乐活动,消除心理障碍,保持心情舒畅。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恢复力所能及的工作。
36例糖尿病足部坏疽截肢患者,无死亡及继发感染患者,手术创面愈合良好,精神状态平稳。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革,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也从相对封闭的手术室走到了病人的床前[3],为患者提供全程的整体护理。全程护理是本着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系统护理干预。使其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和缩短其不愉快的体验,真正从心理、社会、精神方面达到舒适的目的。从而促进患者的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对糖尿病足手术患者增加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从心理层面上精心护理患者,使其树立战胜手术,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术前、术中、术后加强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互动沟通,以患者满意为出发点,努力为患者提供手术全程的护理服务。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全程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降低手术应激反应,使患者的生理、心理有了很大改善,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安全,充实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1] 史轩蘩.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372.
[2] B faecrirly ity RM,Raleigh,ED,Diabetic foot care in a long-term[J].Gerontol Nursing,2004,30(4):8 -13.
[3] 姜平桂,王维,关雪蕾.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的有效干预[J].现代护理,2006(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