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勤,吴术燕
(1.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7;2.梧州学院中文系,广西梧州543002)
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题的四个“度”
张晓勤1,吴术燕2
(1.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7;2.梧州学院中文系,广西梧州543002)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国家级考试,“说话”题是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影响应试者“说话”的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特别应该重视话语速度、情感温度、内容宽度、紧张程度等问题。准确把握这四个“度”,能有效提高测试成绩。
普通话水平测试;话语速度;紧张程度;情感温度;内容宽度
话语速度通常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和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话语速度与人的表达习惯有关,还与表现的内容有关,一般说来,性子急的人话语速度偏快,性子缓的人话语速度偏慢;要表达热烈、欢快、紧张、兴奋的内容,速度要稍快一些;表达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时,语速要稍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一)话语速度在测试中的作用及体现
语速通常有快、中、慢三种。快速是每分钟说200字以上,用这种速度说话,通常是为了表达紧张、激动、惊惧、欢畅、鼓动、诡辩、责问等内容,或是叙述急剧变化的事情,或是刻画人物的机警、活泼、热情,或是表现作者的质问、斥责、雄辩的声态。中速是每分钟150字至200字,一般用于感情没多大变化的句子,或者是一般的记叙、说明、议论的句子。中速一般用作平静的叙述,情节的交代。慢速是每分钟150字以下,常常被用来表达哀痛、沉着、失望、深切等情感,或者是叙述平静、庄重的情况。
话语速度还与停顿有关系,语速快,停顿就少;语速慢,停顿就多。
总之,影响确定语速的因素很多,应当根据情境、说话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以及表达内容的需要来确定语速。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有快有慢,快慢交替,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缓急有致,不松懈乏味,能以声传情。这样就可以真实生动地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情景,使思想的分量,情感的色彩,外化得轻重有别,浓淡分明,不顾需要的过快、过慢或均等,都是不恰当的。快了让听者思想跟不上;慢了让人感到疲劳,听得不耐烦;速度始终均等,有时又不能激发情绪,这些都会影响表达的效果。
在现阶段,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多快的语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主张快一点好,另一些人觉得慢一点好。笔者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题的语速有其特殊的要求,它与朗读和朗诵的语速不同,与广播新闻的播音速度不同,与日常生活说话的语速也略有不同。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说话,必须明确两个大前提,首先,要意识到这是一种水平测试,也就是考试,考查应试人的普通话发音标准程度,因此,发音正确是首要的,发出信息是次要的,情感表达更是次要的,完全不像播音或主持,需要尽可能多地表达信息。其次,要意识到这是说话,不是朗读或朗诵,朗读和朗诵都不能随意添字或漏字,不能随意停顿(指不流畅),更不能带话把儿。说话却是一种特定的话语形式,具有临时性和和缓性,可以因边思考边说话而形成顿歇,可以自然地添加一些虚词,也允许偶尔带出“这个”、“那个”、“嗯”等话把儿。
显然,说话题的速度不是越快越好。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说的和听的速度都有一个极限。说话的速度太快,“耳朵”就会跟不上“嘴巴”,听的人领会理解就会发生困难。而且语速太快,就会给人造成压力,让人紧张,从而也影响人们的理解。快到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程度,当然就影响人们对信息的接收与领会。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说话”,它与人们平常的“说话”接近,它讲究语言规范、吐字清晰、语音准确。每一个汉语音节(即汉字)都包括了声母、韵母、声调三要素,为了吐字清晰、语音准确,每个字或词的发音都应该按一定的规律发全,调值也要到位。如果一味地加快语速,势必压缩发音过程和时间,显得声音急促,发音不全,动程不够,还可能导致难以辨析。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未开展细节护理的消毒供应室情况作为参照组,选取2016年7月~201年7月开展细节护理的消毒供应室情况作为试验组。消毒供应室共11名工作人员,其中女9名,男2名,年龄30~55岁,其中6名专科学历;5名本科学历。
(二)话语速度的应对策略
那么,什么样的话语速度是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题的速度呢?北京师范大学语音专家周同春教授针对播音的研究表明,对于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语言,在短时间内(几秒钟内),人耳的接受程度最快可达每秒七八个字,一般情况下,人耳的接受程度即辨析率是每秒四五个字,即每分钟240-250字;偏慢一点,有利于听话人接受。速度太快,听者理解辨析就会有一定困难[2]。所以我们在选择语速时要兼顾听众,不能一味求快。周先生的研究是从听话人角度来阐述的,作为应试人,还应该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应该考虑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际要求,准确地传递发音标准程度的信息。众所周知,通常的说话速度比播音语速要慢一些。一般的说话应该是每分钟200字左右。说话的语速通常是有快有慢,时快时慢,说到感性的话语,语速就会加快一点,说到理性的话语,则相应语速就会放慢。
就普通话水平测试而言,理性的语速要大大多于感性的语速,应该学会“慢”语速,有意放“慢”,“慢”比“快”好,一定要把语速相对放慢一些。作为方言地区的受测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时,通常有由方言思维转换为普通话思维的过程,把语速放慢一点,巧妙利用适当的停顿,可以“咬”住一些字音,可以思考如何连接下面的话语,可以考虑一些细节问题。如果按照兼顾大多数的原则,选择每分钟150-180字的说话速度是比较适宜的。当然,“慢”也有个“度”的问题,还应该像自然状态下的说话,应该是流畅的最低限度,很明显,话语速度绝不能过慢,如果说话慢到一字一顿,一词一顿,结结巴巴,或者说出一句后思考半天,话语接不上气儿,是不行的,因为这已经不成说话了。为了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谈时,应试人就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有意识地将语速放慢。
当然,适宜的语速并不是从头到尾一成不变的速度和节奏。一般说来,说话不能使用一种速度说到底,其中应该有些变化,在改变语速的时候,要有一个适当的过渡。比如由慢转快,中间应该有一个逐渐加快的过程,这样听起来就比较自然。要根据内容的重要性、难易度、音的高低调节语速和节奏。说话节奏适宜地减缓比急迫的机关枪式的节奏更容易让人接受。
紧张(Stress)是指在人体的需求与反应能力之间的一种(可感觉到的)实际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能满足要求,就可能引起许多(可观察到的)功能紊乱,能引起人体产生心理、生理紧张的环境因素和事件称为紧张因素或紧张源(Stressors)。这里谈的紧张程度包括心理紧张和器官紧张两个方面。心理紧张与发音器官紧张,是一对矛盾,要采用相对相反的方法来处理。对心理紧张,要强调一个“松”字,心情要放松;对发音器官,要讲究一个“紧”字,器官要紧张,把音节的声韵调发准确、发饱满,动程要完整。但是,发音器官的“紧”是发音准确的适度的“紧”,“紧”而不僵,“僵”是我们反对的,发音器官“紧”到僵硬程度,必定是舌头发硬,部位走形,音色变味。
(一)应试与心理紧张
心理紧张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作为紧张性刺激作用于人的结果,心理紧张可以提高警觉度,以便做好操作的准备,从这方面来看,心理紧张是有益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一个人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或紧张状态过于强烈,以致超过适应能力,它就可能受这种紧张的损害,特别是身处考场,战战兢兢,不能控制自己,对人和事缺乏信念,从这个意义上看,紧张对人是有害的。因此,心理紧张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在测试中适度的紧张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测试当中,相关实验表明,紧张度过低不能激发人的兴奋性,也就不能发挥其最好的状态。随着紧张度的提高,注意力高度集中,测试效果可以达到最高点,此时,最高点可称为最适合的紧张度。从消极的角度来看,在测试中,心理紧张的消极结果突出表现为应试人一旦心理紧张,势必会思维混乱,表述不清,结结巴巴,“无话可说”和“少有话说”。关于心理紧张的成因,学者们进行了研究。一般认为:个体通过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觉察到环境的需求和人体的适应能力之间存在差距时的心理状态,称为心理紧张。研究表明,个人经历、认知评价、个体的情绪状态、个体的倾向性、生活经历对心理紧张的产生都有影响[3]。每个人的社会生活经历不同,所经受的紧张体验也不一样,因而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感受也会不一样。
认真而充分的考前准备是克服紧张情绪的有效办法。毫无疑问,要想克服心理紧张,首先要准备充分,在考前作强化训练。积极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可以有效地降低紧张体验;准备充分,自信心会增强,就不会很紧张。要仔细琢磨每一个题目,早早就对所有说话题进行构思,最好对每一个题目都列一个提纲(记在心里),平时以提纲为基础多加练习,先说什么,次说什么,再说什么,考虑要充分,准备充足的话语量。说话能力涉及方方面面,除普通话水平外,还涉及人的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社会阅历、心理素质等等。应试人要针对自己心理紧张的原因仔细分析,采取积极的方式开展克服训练,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说话”的具体准备而言,可以从“说什么”、“怎么说”入手,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得越充分,心里就越有底。其次就是恰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常心对待测试,努力不去触动伤心的事情。在考场说话时,要努力控制住情绪,控制住语音语调,控制住音量;控制住情绪是控制语音语调和音量的基础。最重要的是先得有话说,自然流畅地说下去,把3分钟时间填满,把语音咬准,其次再考虑内容和形式及修饰语句的问题。
(二)应试与器官紧张
器官指发音器官,器官紧张就是发音器官的紧张。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发音器官宜紧不宜松。多数广西人说普通话突出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发音器官偏松,紧张度不够,应该圆唇的音却没圆唇,如o、u等音素;应该加大开口度的音却没加大开口度,如a、e等音素;应该提升声调高度的音却没提升高度,如阴平调和阳平调等。致使音素或韵母不饱满,声调音高升得不够高或者降得不够低,如ai、ao、uai、iao等复韵母及阴平、阳平、去声等声调。
因此,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题,笔者认为,发音器官应该突出一个“紧”字,设法让发音器官适度地紧张起来。拿播音界的行话来说就是说话必须“端起来”,有意识地“拿腔拿调”,目的是提高发音质量。
器官紧张与心理紧张密切相关。心理紧张会导致器官紧张,心理紧张导致的器官紧张是致使发音器官发僵,甚至颤抖,就是说心理紧张使发音不自然,声音走样,这是有害的。
情感温度,就是“情感度”,即说话自然流露的感情程度。一般说来,凡说话都自然而然地带有感情,普通话测试也不例外。内容宽度即内容宽严度,指的是说话内容扣题的问题。一般而言,依照扣题的程度,可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情感温度和内容宽度在测试中要把握适当。
(一)情感温度在测试中的作用
测试时,普通话标准,感情充沛,语速恰当,自然是最理想的。但是,如果对一般人而言,特别是普通话不太好的人,则需要认真把握情感温度,有的人甚至需要“冷漠”一些。不少人开口说话,投入了真情实感,但正是因为太投入,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当现象。一是触发情感灵敏度,特别是触及心灵的伤心处,说不了几句话,一阵心酸从心灵深处汹涌袭来,情不自禁而痛哭流涕,泣不成声,说话被迫停止,无法继续下去。另一种不当是有些人话匣子一打开,说到高兴处,得意忘形,忘记身处考场,当成了平时闲聊,致使“原形毕露”,把带有浓重方音色彩的“普通话面貌”暴露无遗,从另一方面把考试弄砸了。总的来说,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情感”是需要小心去经营的,我们强调一个“低”字,就是说,要低调处理或者说冷处理。在上考场前,应该努力调试好自己的情感温度,以平常心来对待测试,以冷静的心态参与测试。应试人务必意识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不是文艺演出,也不是朗读、朗诵或主持节目。
在把握情感温度方面,有几个窍门。首先,要注意控制情感。普通话水平测试最好只是适当地表现自己的情感。适当地表现自己的情感是指“情感与理智相结合,在理智控制下表达情感”。运用理智,以平常的心态和应试的心态参与测试,说出自己的话语;运用情感,适当地流露情感,以内在的情绪,增强说话的感染力,取得良好的测试成绩。情感与理智相结合,表明情感的传导是有技巧的,它要求受测人在说话表达时要掌握好尺度,要学会情感控制,情感表达太“过”,或者好似舞台演出,或者真正悲伤哭泣,都于测试无益。说话人的情感应受控于测试环境制约。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情感,可是,当我们处于受试人的位置,情感就应受控于特定的测试环境,要着重考虑追求语音语调标准的测试需要,不应毫无控制地宣泄自己的情感。
其次,要努力实现从“真我”到“非我”的角色转换。应试人在测试时具有双重身份,既有生活中的“真我”,又有作为应试人参加测试的“非我”,身处特定的测试环境,既是“真我”,又是“非我”,应试人最好不要作“本色演出”,必须做到从“真我”到“非我”的角色转换,实现从“真我”到“非我”的统一。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情感温度把握得越好,在测试中就越处于有利的地位。
(二)内容宽度在测试中的体现对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题,切合题意及符合题意是极好的,然而,能基本符合题意也是可以的,不会丢分,但偏离题意就要被适当扣分。
特别要强调的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说话”题,与口头或写作中的作文是两码事。作文,一定要内容充实,切合题旨;结构完整,起承转合,环环相扣;有头有尾。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千万不要把“说话”当成作文来做,就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说话”题而言,重在语音形式的考察,与内容虽有一定关系但对扣题方面是不太严格的,只要不明显跑题(即偏离题意)就行了。“命题说话,根据话题单向说一段话,时间3分钟。此项测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4]“说话”题对结构即布局谋篇的完整程度也很宽松,要求不严。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题的要求是基本扣题,语音标准,话语连贯,表述清晰,加上说够3分钟,而对结构的严谨、完整方面不作严格要求,不扣分;换句话说,就是允许“结构残缺”,可以“有头无尾”,也可以“虎头蛇尾”。意思是,在不明显跑题的前提下,应试人要集中精力咬准字音,竭力避免方音,用词造句符合规范,把话语说连贯,说流畅。
因此,在“说话”时,大家要谨记一个“宽”字:内容是宽泛的,结构是宽松的。在测试实践中,有些应试人易走两个极端,一是极怕跑题,思路不能扩展开来,导致说话的时间不够,影响了成绩;一是思维跳跃性太强,造成明显跑题,比如有的应试人在“我尊敬的人”这一个话题的说话过程中大谈红烧肉的做法。因此,正确地理解“命题说话”项的要求,才能避免跑题和说话时间不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题应恰当把握四个“度”:话语速度宜慢不宜快,心理状态要努力放松、发音器官应适当趋紧、情感温度宜低不宜高,说话内容宜尽量放宽。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周同春.汉语语音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卞成林.普通话培训与测试[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H102
A
1673-8535(2013)04-0078-05
张晓勤(1959-),男,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研究方向:普通话与方言比较研究。
吴术燕(1981-),女,梧州学院中文系讲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研究方向:普通话与方言比较研究。
(责任编辑:覃华巧)
2013-06-12
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204LX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