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民融合为基础重构航天企业发展模式

2013-03-20 10:11北京卫星制造厂厂长孙京
航天工业管理 2013年4期
关键词:制造厂宇航卫星

◎北京卫星制造厂厂长 孙京

当前,国家针对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重点发展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次工作会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的宏伟目标,将打造实力雄厚的生产制造中心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也在深入推进“五个转型”,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同时,积极构建空间技术产业集团。在此背景下,北京卫星制造厂应该如何发展成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面对发展应思考的问题

1.企业的自身价值

北京卫星制造厂在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是由纵向任务驱动的以航天产品试制、加工制造为主的传统国有军工企业。企业的强项是研制,而不是规模化生产,所以一直以来缺乏产品权、设计权及产品的开发。

2.企业的商业模式

在企业商业模式内容要素的六个方面,北京卫星制造厂与之对应的具体表现为:

企业定位——是完成国家星船研制任务的国有军工企业;

业务系统——以国家计划为主,在总体下达任务后,从设计、生产、试制、检测,到最终交付产品一条线;

关键资源能力——包括国家任务、工艺设计、试制生产、试验检测、军品保证、军品队伍、技改厂房设备等多方面;

盈利模式——在计划价格体制下采用军品计价体系,同时也包含国家技改和少量横向任务与民品销售、服务的盈利;

现金流结构——由计划驱动,与任务相关联;

企业价值——包括企业的政治价值、任务价值和国有资产价值。

3.发展模式的重构

从定位的转变方面而言,空间技术研究院由原先的研究院转变为空间技术产业集团,并提出了成为国际一流的宇航系统集成商、面向全球市场的宇航核心部组件产品供应商以及全球重要的卫星应用产品供应商和服务商3个战略定位。

对于北京卫星制造厂而言,将从以计划任务为主的星船核心制造厂逐步转变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型宇航制造企业(集团),其新的企业定位是:成为以宇航制造技术为核心的高端制造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宇航制造装备为核心的先进装备提供商和以宇航产品为核心的高端定制与高附加值批量生产为主的机、电、热产品集成制造商。

随着企业定位的转变,其类型和业务也在发生转变,由原先单一的宇航业务转向宇航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两大主业并行的状态。北京卫星制造厂在分析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与空间技术研究院“五个转型”相呼应的“五个转型”,即由计划任务型转向市场开拓与任务开发相结合型,由少量设计、生产为主转向设计、生产和经营并重型,由配套服务型企业转向整机组批生产、研制集成型企业,由单一型经济结构变为综合型经济结构,由传统封闭式结构变为开放式体系结构和运行机制。

北京卫星制造厂在重新定位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企业的愿景与目标,即“做精品卫星,创高端产业,打造现代宇航制造企业(集团)”。

二、企业发展模式重构的探索与实践

1.目标定位

北京卫星制造厂结合军民融合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构建以航天为核心,辐射军民两用市场的产业体系目标,重点要调整好业务体系中的技术与产品开发系统、生产制造系统、市场开发与销售服务系统。发展目标的转变导致了服务对象的转变,即由原先的只有宇航军品用户拓展到武器和民品用户。

2.发展方向

北京卫星制造厂在寻找企业发展方向的过程中主要从“一个梳理、两个对接和三个调整”的角度实施探索与实践。

梳理企业的产品体系、技术体系和业务流程体系。明确宇航及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两大重点领域、产品阶段性目标及发展方向,分析业务流程和组织构架如何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

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对接市场需要。要立足于北京卫星制造厂55年积累的优势技术与资源,结合市场需求,挖掘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转化点,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并寻求军民融合的切入点。

调整组织结构,调整生产关系,调整业务体系。

在调整组织结构方面,由以适应军品计划管理为核心的行政化组织构架转为适应军民融合、市场化竞争、开放经营、规模化提升生产能力的经营型组织架构。

实施了事业部改造,重点突出了事业部的市场开拓、产品试制、业务领域专业抓总能力以及对生产的牵引和指导能力,为后续事业部发展成为业务(产品)公司奠定基础;推进了车间向制造中心的改造,加强了制造中心的技术能力、数字化能力、自动化能力、过程控制能力和面向产品的独立承担任务能力以及独立核算能力,为后续制造中心发展为制造分厂(分公司)奠定了基础;实施了公司改制,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面向市场的航天技术应用业务板块,为后续商业模式的创新和重构创造了条件;调整了管理和服务保障部门职能,提升了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规划协调、服务保障和监督评价意识,明确了责权关系,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内部控制能力。

在调整生产关系方面,建立了总师负责制,总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对该领域的任务和产品的技术、进度、质量以及经济可行性负责。在行政领导序列之外建立了顶层技术队伍序列,推动了高级技术人员参与市场开发与经营管理。

结合管理提升和内控建设活动梳理了管理业务流程与质量管理体系流程,使管理更加规范化,管理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调整了职级与岗位任职资格体系,完成技能队伍和管理队伍资格认证,按照领域(型号)、产品、专业3个序列及样品、产品、商品3个阶段配置技术、技能、科研管理队伍(见表1),人员队伍结构逐步合理。

调整了部门绩效考核办法,将原来的等、要、靠转变为主动创新、多劳多得。通过一年的试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部门工作量与以往相比有大幅提升;2012年的质量问题发生率为2%,与2010年相比减少了13%,与2011年相比减少了9%。

在调整业务体系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调整技术与产品开发系统。要想获得宇航业务以外的市场,就要促成技术与产品的转化。北京卫星制造厂的神舟北极冷冻站、全向智能移动平台车等一批项目均是成功的技术转化案例,目前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此可以看出,企业的核心技术要有载体、有市场,要形成商品、创造利润。

表1 人员队伍结构配置

北京卫星制造厂在调整技术与产品开发系统的过程中结合需求分析搭建了创新平台,如图1所示。在实施途径方面,通过与高校、地方联合建立实验室(研发中心)构建开发与孵化平台,如以神舟学院制造分院为平台联合国内10余家高校开展项目研究,并已在月球采样、高端装备制造、自动化焊接等多领域有所突破;加大了资金投入,建立了军民结合实验室和试制生产线,促进技术开发与产业聚集发展,如建立冷冻站专业实验室及自动化焊接技术试验室(军/民)以及星球采样与高端制造技术联合实验室等。

二是调整生产制造系统。以前的军品研制重点集中在产品阶段,主要的业务模式是产品研制,但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得出了将商品生产与产品研制分离的思路(见图2)。从产品到商品有一个基于制造特性的定型过程,这不是简单的产品性能指标、产品型谱的定型,而是对产品再做一次分解提炼和梳理,要针对生产线的规划做产品定型,在规定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达到一定的生产数量和销售数量,并保证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包括有些半成品或部件级输出物,其由产品到商品的转化过程实际上是由传统的研制体系向市场化生产体系转化与衔接的过程。因此,要在这个转化过程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销售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进而完整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引导用户需求。实践证明,将商品生产与产品研制分开实施有利于市场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

随着业务载体与服务内容的不断丰富及变化要求的不断增大,要建立以民养军、军民融合的工业化能力,就要做到:保证宇航产品试验、研制的绝对能力,支持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多模式、交叉并行,难于均衡生产的高端定制模式;通过建设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生产线保证军品生产线有足够的余力(高水平的设计与制造队伍、高水平的设备与场地能力)支持技术与产品开发,促进样品的高质量、快速试制,保持航天产品的技术与质量优势;通过国家技改投入保证民用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优势;通过扩大民用市场的规模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保证资金流动性,促进研发的提前投入。

图1 北京卫星制造厂的创新平台

图2 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化过程

加强基于产品制造特性的单元化、数字化生产线建设,提升宇航、航天技术应用的组批生产能力。要基于生产的共性特点,做业务流程的细化、量化、优化与固化,提前抓好自主组批投产的产品;要基于产品个性的生产组织,突出产品对用户的特殊要求和满足能力。在此基础上,北京卫星制造厂制定了以单元构建生产线提升数字化制造能力的发展框架,从金属结构、复合材料、电子产品3条厂级自动化生产线入手,大力推进数字化工业能力建设和信息化水平提升。

三是调整市场开发与销售服务系统。北京卫星制造厂以前基本没有销售,是在冷冻站推广过程中建立了区域销售制度,以石家庄、武汉、成都、上海和深圳为中心建立了5个销售区,实施各区销售经理负责制。构建了独立的销售公司合作制;建立了渠道公司合作制;从管理上实施技术与市场管理相结合,保证技术引领开发;实施了厂、部门两级市场机制。

通过摸索多渠道、多方式技术与产品推广策略,采取专业化推广、展会与媒体宣传相结合以及与设计方、用户方技术推广交流及网络平台推广等多种模式,推广航天技术应用的技术与产品转化。

三、有待解决的问题

北京卫星制造厂在以军民融合为基础重构企业发展模式的实践过程中认识到,带头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源动力;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研讨论、充分统一思想是发展的有力保证;勤于思考、大胆尝试是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要以坚持寓军于民、以军促民、以民强军、以民养军、军民融合为根本,充分利用宇航制造在资源、品牌、质量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军民融合发展创造条件。

但北京卫星制造厂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宇航制造在市场竞争中还存在不足;面向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也明显不足,灵活的市场竞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体制机制和产业软实力建设相对滞后;在思想意识方面仍存在军品意识,被动接受任务,没有主动承揽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

北京卫星制造厂在军民融合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在建设自身的工业体系过程中,如何建立好企业的盈利模式成为北京卫星制造厂的重要课题。企业的发展一定会出现重组、并购或合资经营的情况,所有权、使用权以及产品和技术的价值在盈利模式与合作方式中应如何体现,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摸索和尝试。

在追求企业销售收入时,企业更应关注资本周转率和有效利润,关注现金流对企业资金压力的影响,以提升企业规模效益。但现有的考核机制与之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还需要随着北京卫星制造厂的发展和相关工作的深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努力做到利润与规模的统一。

2.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

随着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应的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更为凸显。由于人才队伍的流进与流出机制还不尽完善,使得从事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核心技术人员及骨干力量如何重新回到宇航业务领域开展研究,成为需要进一步尝试和探索的问题。

要保证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人才队伍的成长及上升通道,体现人才队伍的自身价值,就要建立更为畅通的人才成长渠道,以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身荣誉感。

3.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

在发展中如何树立产品品牌,明确实现企业价值的标准,以及企业的品牌、专利、声誉等无形资产价值的利用、评估、保护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此外,随着企业品牌的树立,宣传和推广活动也将逐步增多,如何在充分宣传企业价值的同时又能确保宣传载体或平台的安全性,也是急需解决的另一大问题。

猜你喜欢
制造厂宇航卫星
《宇航计测技术》征稿简则
汽车制造厂水处理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狼蛛
miniSAR遥感卫星
“大地球”
静止卫星派
迷你学霸“制造厂”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2016年中国宇航发射将首超20次
What Would Happen If All Satellites Stopped Working? 假如卫星罢工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