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为 张佐玺 农昌涌 银培杰 黄晓宇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53000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婴儿产品的关注也逐渐增加[1-2],尤其是婴儿摇床,从人体功能学的角度来讲,摇篮摇动的频率要小于50次/分钟,但是国内销售的婴儿床,无论是吊带式的还是拉杆式的,摇动频率通常在60-70次/分钟,容易造成婴儿的摇篮综合症,延缓婴儿的智力和体力的发育,此外传统的摇篮要么只能左右摇动,要么只能前后摇动,无法多自由度摇动[3]。
针对传统摇篮存在的弊端,本文提出了一种由旋转机构、摇摆机构、控制系统、支架四部分构成新型浮动式多功能婴儿摇篮装置。改装置不仅可以将摇动频率降低到50次/分钟以下,而且利用浮动方式,实现了摇篮多自由度的摇动和缓慢的旋转运动,大大的提高了摇篮摇动方式的多样性,为婴儿提供了更多更有健康乐趣的摇摆功能,是一种有较大应用前景的浮动式多功能婴儿摇篮装置。
本文设计的浮动式多功能婴儿摇篮装置由旋转机构、摇摆机构、控制系统、支架四部分构成。
1.1.1 旋转机构
旋转机构由内盘、电动机、齿轮、内盆齿条和套环等构成,电机带动齿轮与内盆齿条啮合,内盆齿条装在内盘上,并通过套环安放在摇篮装置的支架上,通过电机最终带动内盆旋转,内盘齿条机构如图1所示。
图1 内盘齿条机构图
1.1.2 摇摆机构
摇摆部件由电动机、凸轮顶杆机构和齿轮减速机构构成。电动机带动齿轮旋转、进而凸轮旋转,由于升程的变化,带动挺杆上下往复运动,使内盆产生摆动,两凸轮左右配合,通过配合旋转机构,可实现内盘前后左右摆动,进而通过旋转功能,实现相对而言的前后摆动。
其工作原理如下:浮动式多功能婴儿摇篮装置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将传统的婴儿床变成婴儿船,放置在注有水的托盆中,利用浮力抵消婴儿的体重,使支撑块上的滚轮受力相对很小,相对传统婴儿床,能耗明显降低,利用单片机控制电路控制驱动旋转和摇摆的电动机,控制电动机的转动和停止以及转速大小,既可手动控制,又可以自动控制。
摇摆功能的实现:是用电动机带动齿轮转动,进而让凸轮旋转,凸轮旋转过程中,由于升程的变化,推动顶杆做上下的往复运动,顶杆又受限位孔的作用,只能上下运动,并且顶杆下方的滚轮的滚动方向也受到了制约。顶杆的上下运动不断推动内盆在水上做摇摆运动,由于内盆上方导轨与支撑块滚轮一起的限位作用,内盆只能按规定轨迹摇摆。
旋转功能的实现:是将电动机的输出经三级齿轮减速后与内盆上的齿条啮合,带动内盆旋转,内盆上方有柔性导轨,下方有安装着滚轮的套环,在导轨与套环的限位作用下,内盆旋转位置不变,并且在水上旋转,阻力很小,用来驱动的电动机的功率很小,且由于水的缓冲作用,能够实现机构的平稳运动。
控制系统主要由液晶显示模块、输入模块、旋转模块、摇摆模块、循环模块、报警模块、微控制器、电机控制模块、电源模块等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整个运动的控制采用STC12C5A60S2单片机控制,芯片内具有丰富的内部资源[4-5],有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方案,供使用者选择。手动控制有旋转控制开关和摇摆控制开关。自动控制是旋转控制和摇摆控制的结合,即摆动一段时间后停止,接着进行旋转运动,不断地进行往复运动。一个电动机控制摆动功能,另一个控制旋转功能。并且两个电动机分别有各自的调速按钮,可以调节旋转和摇摆的速度。调节支撑块上的垫片数量,可以调节摇床的摆动幅度。
图2 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实验中,将仿真婴儿体放入内盆,开始测试:第一步按下操控板旋转开关,在电机带动下内盆正常旋转,物块没有大幅摇晃,然后关闭旋转开关;第二步按下操控板摆动开关,在凸轮顶杆作用下内盆正常摆动,然后关闭摆动开关;第三步按下循环开关,电机分时启动,半分钟旋转和半分钟摆动,记录数次摇动频率,结果摇动频率均低于50次/分钟。
实验表明,该浮动式多功能婴儿摇篮装置可通过自动控制实现多自由度摇摆和360°旋转功能,具有诸多优点:
3.1 该摇篮装置同时实现了左右摇摆、前后摇摆和缓慢的360°旋转的功能,摇动频率均低于50次/分钟,安全舒适,对小儿进行有规律、舒缓的摇摆,达到提高小脑的平衡功能,有利于促进婴儿的健康发育;
3.2 将婴儿床放置在注有水的托盆中,利用浮力抵消婴儿的体重,使传统的婴儿摇篮变成婴儿船,具有阻力小,耗能低,摇摆和旋转运动平稳等特点。
[1]延海霞.婴儿摇篮产品设计开发与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3(4):84-86.
[2]黄春.婴儿摇床自动晃动装置[J].电子世界,1990,6:14-15.
[3]苏成富.自制多功能婴儿摇床[J].实用无线电,1995,6:12-14.
[4]杨凯,李钟慎,黄春池.名优茶鲜叶智能养护机的设计[J].华侨大学学报,2013,10:13-15.
[5]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349-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