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中云,黄金光
(文山学院 图书馆,云南 文山 663000)
对高校图书馆发展模式的思考
彭中云,黄金光
(文山学院 图书馆,云南 文山 663000)
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困扰和现有的发展动向模式出发来思考,提出高校图书馆在发展时,要考虑高校图书馆实际状况,考虑弱势群体,以稳定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为基础进行扩展,建立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帮扶体系,分工协作建立健全不同的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技术共享和人才共享的学术网络,最终实现为不同层次的读者、科研服务的宗旨。
困扰;模式;思考
高校图书馆与生俱来的神圣使命和天职是为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这个目标可拓展为为社会服务。其理念是积累文化、传播知识,承担人类的知识信息资源供社会广泛共享的重任;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是一所地区高校文化发展的标志;是人与知识、读者与馆员、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场所。
(一)高校之间的差距
随着数字化建设的增进而投入机制的不尽如人意,导致了普通高校图书馆发展与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差异巨大不平衡问题的集中体现,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设备、环境、数据资源往往呈现出“马太效应”。目前,中国的高校已有2483所,但只有32所是副部级的大学,如清华、北大等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优秀大学,当然其附属的辅助部门——图书馆的建设项目也是重中之重,体现在充足的资金来源、优越的电子设备和优秀人才以及更高的服务手段和方式;可是普通高校有2451所,所在地区条件或经济欠发达或经济落后,加上地方上的行政补给的比例不同,其附属的图书馆发展条件也就千差万别。这就预示着高校图书馆之间差距的存在。若要普通高校图书馆赶上重点高校图书馆,哪怕是“跑步前进”也是难上加难,显现出普通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与评估体制的夹缝中生存的困境。
(二)学生家庭条件的不同
现阶段,普通高等院校的大部分生源来自城市下岗失业者或是部分单亲家庭,以及农民工和贫困的农民家庭的孩子,其显著的表现是经济问题,其学费大都是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费用日趋高涨的高等教育面前,他们以弱势群体形式出现,以知识赌明天来追求文化资源,其目的就是彻底地摆脱贫困,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今高校的许多服务项目均承包给外来开发者,即社会化管理,经济实力影响着贫困生对付费运用的电子型、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而图书馆的免费印刷纸质品,则成为最受欢迎的信息资源。
(三)图书馆的“数字鸿沟”
以我国1910年第一次立法为开端,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已有110多年的历史,而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则是以1949年为契机,走过了从手工服务到网络服务的技术革新。目前,从内部因素来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在图书馆中的普及运用,实现了各业务环节计算机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业务工作水平的提高;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现代社会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信息产品的需求,学生依赖于拥有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和各种网络手段的服务。当然,学习风气不浓也是原因,有些学生为了混文凭,没有专心读书的好习惯,能在网上浏览一下好书已经很不错了。而高校之间最明显的差距是“数字鸿沟”,是由地区、等级差异所造成的信息资源的不对称所致。我国高校信息化从起步开始就是分头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加之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高校图书馆之间各自为政、多层建设、分别发展,形成信息孤岛,尽管资源共享提倡了多年,始终没有达到理想的目的,造成资源无法共享,信息资源闲置或资源重置,致使资金浪费等现象。就以全国高校参加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项目的情况来说,仅有1061所学校参加,还有1422所未参加。一些地区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人情管理模式上,没有完整的科学管理方法。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一直在进行重复劳动,图书馆数字管理体系实际上仍然以纸张为基础,只不过借用了电子手段而已。也就是说,我国现阶段多数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工作处于实现本馆业务工作的计算机管理和积累数据时期,数字图书馆的应用还不是很成熟,很多软件都不能支持正常阅读,不能满足读者需求,有的好书刊还需要付费阅读等等,响应者不会太多。目前,很多数字图书只能看到文章的提示或摘要,看不到具体内容,阅读者不点击,管理层不投入,今后发展更加困难。
(四)馆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馆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人员缺编,职称结构、学历及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很多服务项目尚未启动,特别是为科研服务的定题服务、课题跟踪,以及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现有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服务等工作无法开展,形成“围墙视野”,使短时间内形成规模的大量信息资源无法迅速传递,让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对图书馆产生不同看法,比如:受整体旧观念的干扰,对大多数馆员的知识能力持怀疑态度。[1]还有,不同层次的读者对馆员的服务水平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馆员由于自身业务知识的不足,工作起来感觉压力很大。
(一)现有的发展模式
数字图书馆系统(DLS)的运用正在起步,20世纪初,美国科学家提出了Digital Library概念(以下简称DL),我国直译为“数字图书馆”。[2]由于人们所处的角度和认识的不同,目前DL的概念存在着多样性和多维性,仍是众说纷纭、无统一定义。但不可否认,在我国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DL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不管是DL相关标准的制定,还是各类DL项目的开展和大小DL的建设,都迎来了DL发展的高潮。随之出现数字图书馆系统(DLS),DL利用DLS对信息资源搜集、保存、整理和传播,进行了高效的服务,使DLS成了DL建设的基础。
目前,国内DL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主要集中在现存图书馆领域,DLS软件的用户也主要是各类型图书馆,尤其是专业性的高校图书馆,出现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与DLS并存的局面。在国内部分高校,总体上现在正处于数字资源管理模块过渡时期,其DLS的来源主要有自己开发、联合开发和购买现成的软件或连同数字资源一起购买。据统计,在市场上以DL命名的DLS产品多达几十种,另外还有一些系统具有DLS的功能,如深圳市科图自动化技术ILAS系列产品。总的来说,现阶段DLS正处于发展初期,类型多样、体系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但还是能为高校图书馆普及使用DLS提供重要的机遇。
(二)高校图书馆发展变革
现代图书馆要求以人为本,为读者提供最大的方便,变“闭架”为“全开架”管理。注重功能使用的灵活性是当代图书馆建筑的重大变革。
图书馆的新型功能在不断扩展,多媒体服务功能、文献信息数字化功能、光盘数据库网络功能、文化服务功能等得到蓬勃发展。收藏内容变得更加广泛、信息载体日益多样化,由原来的以纸质为主,扩大到磁盘、缩微胶卷、缩微胶片、光盘。教育功能不断延伸,由原来的读者来馆阅览,发展到组织读书活动,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开展学历教育,举办各类知识培训。知识的传播功能也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由原来的简单的在馆阅览和外借,发展到馆际互借、网上查询、网上预约、上网阅览等等。[3](P73)
(三)传统图书馆持续发展
传统图书资料有利于文字载体实物收藏、保护和利用,它们是民族的宝藏、世界的积累,是人类社会才华不断升华所留下的财富。以书为本的管理模式是一直存在的。传统图书馆建筑主要有藏、阅两大功能,是两块不同的独立结构,书库和阅览室由严格分开、明显界线的管理方式变为阅览零距离的一体功能,也就是说,到了书库就像到了阅览室,书随读者挑选,有阅读桌椅板凳供读者做笔记和阅读,让读者拥有完整的自我书房。传统图书馆还要持续稳定地增长其存书量和阅览功能以及特色文献资料的收集存储。
(四)最新模式说
近年来提出一个新模式:复合图书馆,集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三者并驾齐驱的态势,这种提法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的,但现阶段是无法实现的。
注重每一个高校生全面、和谐、多样、健康发展,这是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价值所在。解决问题、提升质量,不是哪一个高校图书资料个体的问题,而是整个高校体系的总体布局考量。面对普通高校图书馆的困境,未来改革的方向是如何实现普通高校图书馆与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的无缝对接。
(一)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时机
从当前的发展动向和模式来看,建立数字图书馆应该是一个最佳选择。
作为专业性信息服务主体,数字图书馆应当提供的检索主要是:结构化信息检索、全文检索、异构异地数据源检索、概念检索、多媒体检索等。而作为咨询服务的主要服务形式应是:Help系统、非实时网上参考咨询系统、实时网上参考咨询系统、同步浏览页面的咨询服务系统。如果一个高校图书馆不能做到这些构思或实体的运行,就不要盲目构建,应等时机成熟,运用雄厚的资金购进较先进的设备,聘用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完成优质服务,否则,将成为投资大、见效小的负面结局。建议现阶段普通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应以传统图书馆为主导地位,数据资源不搞独立性,走资源共享之路,馆藏建设和建筑环境及配套服务上可突出其独立性,营造自主的读书氛围;数字图书馆建设居于次要地位来发展,待人才编制和资金到位,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理清投入渠道,强调质量立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不同高校资源的扩充,再进一步发展数字图书馆。当然,也可以先构建院系信息系统,主要针对无法专注于计算机技术的领导、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信息查询需求,建立一种以简单、醒目形式的界面访问数据库的一种应用,就好比傻瓜相机,系统运行快了,阅读容易了,关卡少了,数字图书馆就基本成功了。这既是一种宣传,又能为今后建设资金购置设备打下基础。
(二)在建设中如何兼顾弱势群体
目前,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只能维系贫困群体的“生存”,而图书馆的免费知识和对教育资源的占有,则能使贫困群体有机会分享高校文明的成果,培养参与知识经济的资本和竞争力,从而获得“发展”的能量。这是高校对贫困群体最长远、最有效的关怀和救助。据对文山学院2011年在校学生进馆人数中的1000人调查得出,有五分之三的学生是贫困生,他们最能依赖的资源是纸质的文献资料,其次是网络,但在校的其他学生则是弱势贫困生上网人数的4倍,他们纸质文献资料的借阅率只占30%。在文化和精神产品日益成为商品的时代,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处免费提供文化和精神食品的殿堂,满足着贫困群体的文化渴望,使得贫困群体在这里获取知识和文化资源成为可能。如果数字图书馆没有全面开放免费服务的宗旨,知识和信息不冲破权力金钱的樊篱,使包括贫困群体在内的所有高校学子共享知识和文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恩泽,那么它的存在也只不过是一个高新技术支撑的平台而已,或者说是少部分人的受用场地。所以在数字图书馆应用中应考虑弱势群体,可以采取人性化记录在案,持借阅证免费使用的方法,这需要学校的行政支持和资金支撑。当然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有人宣称应该向用户收取信息下载使用费,否则著者、出版者、系统开发者就没有积极性。这种观点为高校图书馆的一个大忌,它不仅损害了贫困群体学生获得知识的权利,而且从根本上影响到馆员的形象以及存在的意义,无异于饮鸩止渴,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的长远规划和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必须思考从适应各类用户对知识的需求,考虑读者使用习惯的角度入手来有效地加速信息的流通,使个人和社会的决策在“法治”和“人治”中趋于合理和客观。[4](P78)
(三)分类分步走,建立帮扶体制
现阶段高校的发展应以稳定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为基础来扩展,采取分类分步走,就好比一国两制的政策。按图书馆的条件进行分类:一类馆,有资金保障、追求最优服务的图书馆(如清华、北大图书馆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图书馆等)先发展;二类馆,中等条件的图书馆(如地区高校图书馆)跟随发展;三类图书馆,条件较差的图书馆(如地区专科学校或职业学院等图书馆)扶持发展。目前,自动化系统基本上已在一、二类馆中运用。在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中,首先必须立足于自己学校的实际背景;其次要考虑我国目前网络建设和数字资源建设的大环境,既要适应高校信息用户群的需要和特点,又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相应地扩大数字化、网络化资源建设及用户服务领域。这需要建立具体的帮扶体系和指标,由实力强的高校图书馆带动实力较弱的高校图书馆,着眼于服务、技术和产品等方面的拉动,形成优势互补,有助于图书馆打破条块分割,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联合。因优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无论在视野和理性的水平上,一般优于地区性的普通高校图书馆,假如能作为舵手引领、扶持,牵头搞好科研项目,把科研成果无偿援助给普通高校图书馆,为不同等级高校和不同层次的读者、科研服务,才能使高校之间缩小差距,从中得到真正的共同发展目标。如清华、北大资源优势明显,可以作为高校馆的牵头人,再指定各省、市的一所重点高校图书馆为代理点,定期举行会谈查找差距、制定具体的帮扶对象指标,加强各项服务的培训计划,编写服务教材,形成服务全国一盘棋,实现资源共享,使不同地区的高校图书馆成为学习辐射中心,营造科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这有利于数字图书馆降低运营成本,有效地使用有限的经费,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用处,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四)分工协作建立健全不同的信息库
以国家图书馆为主舵,以优秀高校图书馆为示范点,建设不同的资料类型和不同的数据库,其他普通高校辅助协作,建立共享平台,在做到数字化资源、便利的服务和分布式的管理三个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兼容计算机软件的技术。也就是说,在高校内继续推广使用国产DLS,这除了有价格便宜、售后服务便利、减轻高校发展资金压力等因素外,最主要的是,这些年国内DL技术与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小。如国内系统的多层体系结构开放协议的支持、各种最新国际标准的采用等,建立学生信息系统和教师信息系统。
1. 图书。提供该主题较全面、完整的概念。
2. 期刊。内容较新颖,主题较专业精确。
3. 报纸。资料新颖,内容简洁。
4. 会议论文集。具有特定主题。
5.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诸多相同或近似的学术领域或信息。
6. 政府文献资料。提供各级国家机关施政相关信息及举办各项活动之报导。
7. 网络资源。内容包罗万象,但良莠不齐,可使用各种搜索引擎搜索,如百度、搜狐、Google等等。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应以数字图书馆为契机,发展时考虑高校实际的时机成熟度,发展过程中把弱势群体考虑进去,以稳定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为基础来扩展,按图书馆条件划分等级类型采取分步走的措施,及时建立帮扶体制硬性指标,分工协作建立健全不同的信息库,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技术共享和人才共享,完成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任。
[1]彭中云.文山学院图书馆SWOT分析[J].管理观察,2012(10):85-86.
[2]数字图书馆名片[EB/OL].http://baike.baidu.com/ view/8181.htm.
[3]严明.20世纪中国图书馆建筑之演变[C]//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事业百年.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4]雄澄宗.信息社会:中国社会构建新对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Thoughts on Development Mode of University Library
PENG Zhong-yun, HUANG Jin-Guang
(Wenshan University Library,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00, China)
Considering the actual troubles of University Library and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disadvantage groups, the paper thinks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library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y supporting system, division of labor cooperation to establish different databases, in order to fi nally realize sharing of resources, technology and talent and provide service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readers and scienti fi c research.
Troubles; mode; thoughts
G258.6
:A
:1674-9200(2013)05-0117-04
(责任编辑 杨永福)
2013-03-20
彭中云(1969-),女,云南西双版纳人,文山学院图书馆馆员,硕士,主要从事图书馆资料管理研究工作;黄金光(1966-),男,云南麻栗坡人,文山学院图书馆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图书情报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