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方 何花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江苏 无锡 214112)
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aken)1971年出版《协同论导论》一书,标志协同论的诞生.该理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协同论指出,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子系统协调与合作,可能使大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使系统得到发展.从物理学得出的协同论思想与方法,可以类比拓展到其他学科,为探索未知领域提供有效的手段,还可以用于找出影响系统变化的控制因素,进而发挥系统内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
物理协同教学主要包涵这样几层意思:
(1)协同教学追求的价值观是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
(2)协同教学的目标是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协同效应,注重整体结构中的协同运作;
(3)协同教学所运用的重要策略是从调控教学系统结构诸要素的关系入手,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协同教学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创造条件形成协同效应,促进教师之间真正的合作和现有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推动教学系统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化,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1].
针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同时结合本校物理教学实际,省梅中物理教研组提出具有梅中特色的物理协同教学方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心理意义上的教学是人的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中国先哲也曾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以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要求和期待去激发学生“爱师”和“重教”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授鱼”升华为“授渔”,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在物理教学中,我们采取协同师生情感的主要策略有师生互爱、相互尊重、教学民主、以情优教等.
省梅中物理教研组在考虑教学目标时,从层次上看,着眼高中三年物理学科教学总体目标.从初、高中物理的衔接,到高二的物理“小高考”,再到高三的系统复习,全面落实课堂达成目标.各备课组集体备课,钻研课标,把握教材每章每节的整体思想、知识结构和能力训练系统,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导学案、精心设计教法、选择范例、编制反馈检测题.年级组实行“三统一”,即进度、教案、作业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的力量和智慧.从类别上看,以物理学科认知目标为主,并多维度挖掘和利用物理教材中的智力、哲理、情感、方法、社会价值等方面的隐性知识,协同品德、智能、个性、审美等多种素质培养目标,从而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传统教学媒体,恰当引进现代教学手段,重视教学信息及时反馈调节,保证教学信息顺畅、快捷地传输.以现代技术为平台,搭建梅中物理学习网.物理学习网是一套运用于教学系统的高科技信息互动平台,它集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无线电技术于一体,实现了家庭与学校及时、快捷地互动.在协同教学创新方面,主要是进行“三化”尝试.首先,课后练习电子化.学生的课后作业经过编辑制成电子版本,上传到物理学习网,学生可以自主点击,并能作出相应的答题情况统计.其次,课堂教学视频化.将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经过精心打造并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物理学习网,学生在家中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性的“温故知新”.第三,问题解答在线化.确立某一固定时间段,安排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种以现代技术为平台的协同教学方法,可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为师生双边活动的课堂,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3].
学校的发展在于教师的发展,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水平”.“教”不仅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场”,也是学生提出问题的“源”,由“教”带动“研”,在“研”的同时,必然促进教师通过“学”拓展知识,然后为“研”提供科学能源,最后回归“教”,“教、研、学”在同时期互动中形成一个循环的自组织系统.所以,“研”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关键,“学”是实现教师自主发展的保障.省梅中物理教研组一直倡导“科研兴教”,强调教师要“教学”和“科研”两条腿走路.成立了“省梅中物理名师工作室”,由相关专家引领,定期进行各种教学研讨,形成浓郁的科研氛围.如今,在校的物理教师,基本上人人有课题,年年有相关教学研究成果收获.通过协同教学与科研,物理教师的PCK(学科教学知识)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通过采取物理协同教学的方式,我校物理教研组的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得到了提升.近几年有5位教师获得“江苏省物理授课竞赛一等奖”,“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全国物理创新课一等奖”,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发表或获奖,75%的教师取得了硕士学位.在生源并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近两年为例,2011~2012年的文科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达B率是100%,2012年的物理高考达B率是95%,这些成绩在同类学校中都名列前茅,有多名学生在各类省物理竞赛中荣获一、二等奖.
协同教学方式形成了一种合作的文化,打破了教师之间常见的相互隔绝,建立了一种相互信任、支持、合作,共同学习的专业关系,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协作、交流与分享,发展了自己的教学策略,加深和拓展了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改变了当前教师专业以个人主义为特征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以合作为特征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如何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经常思考并不断出新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谭小林.让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过程——协同教学的理论.山东教育科研,2000(10):19~21
2 宋洋.普通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现状分析与提高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8
3 郝志方,何花.江苏省“五严规定”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及思考.物理通报,2011(3):15~16
4 王少非.协同教学:模式与策略.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3):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