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易》看古代性别观——程朱解《周易·家人》

2013-03-19 16:34:55田杰英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治家程颐易学

田杰英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北京100091)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艰深的学问当属“易学”。“汉易”和“宋易”代表了不同时代的思想特征。自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之后,经学便兴盛起来,治易风气大为流行。出现三种解易倾向:一是孟、京易学,建立象数易体系,成为今文易学;二是费直易学,注重义理阐发,称为古文易学;三是严君平、扬雄易学,以黄老之学解《易》。三种倾向中孟、京象数易影响最大,代表了汉易主流。

宋代是历史上易学最为繁荣的时代。宋易主流重视义理、切于人事。余敦康说:“就宋代易学的整体来看,象数派的易学始终未能占据主流地位,而只是作为一种必要的补充,为义理派的易学提供天道观的依据。”这是“一种时代的选择”[1]9。程颐著《伊川易传》,主要以义理解《易》,以象数服务义理,创宋代易学之义理学派。朱熹著《周易本义》,以义理和象数服务卜筮,有“卜筮”说和“事理”说等显著特色。本文以程朱解《周易·家人》卦为例,体现二者解易之异同,重在窥见中国古代宗法社会的性别观,它对后世家庭伦理观影响极大。

一、寻男女有别之源头

(一)男女有别

关于男女有别、夫妇有别的内容,《礼记》记载最为详实。如,“能言,男‘唯’,女‘俞’,男盘革,女盘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2]358能学说话时,教男孩说“唯”,教女孩说“俞”,给男孩佩戴皮革制的小囊,给女孩佩戴丝制的小囊。七岁时,男孩女孩不同席而坐,不在一起吃饭。男女有别自出生就有规定,成年后对男女性别各自角色的定位更为详细。如“凡男拜,尚左手”;“凡女拜,尚右手”[2]359,男子女子行拜礼不同,男子是左手放在右手上面,女子则相反。《左传》载,“男女之别,国之大节”[3]254。视男女有别为国家最大的礼节。

男女在《易》中被比喻成乾坤、阴阳义。“乾为首”“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4]659纯阳之卦,乾之九五,以阳居阳,当位而正,九五之尊,君临天下,高高在上,万物之主,人世之主。“坤为腹”“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4]660纯阴之卦,坤之六二,以阴居阴,当位而正,正直、端方、宏大之美德遍布流行于万物之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4]561天以阳为尊,地以阴为卑;天以轻处上,地以重处下,故人类中的位置得以确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4]8“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4]29天体运行,周而不殆,生生不息,君子亦应效法上天刚健自强、奋发有为;大地平缓厚重,包容万物,君子亦应效法大地厚德载物,知雄守雌,随和顺从。“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夫坤,天下之至顺也。”[4]641可见,乾之男,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坤之女,谦卑处下,包容柔顺。《易》中男女之品性规定大相径庭。

(二)男尊女卑

陈筱芳认为,至迟春秋时期,男尊女卑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基本的社会等级秩序。[5]周武王说“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6]122,显示了妇女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周武王以此告诫战士,商王纣因听信女人而为害百官,作恶于商国,从而鼓舞军心、增强斗志。

男尊女卑地位在出生之时就已注定。《诗经》记载,“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7]260如若生个男婴,让他睡在床上。穿好衣裳,玩弄白玉璋。哭声宏亮,将来准是诸侯王。如若生个女婴,让她睡地上。裹在襁褓中,玩弄纺锤棒。长大端庄又无邪,料理家务,莫使父母颜面丧。男孩一出生,放在床上,以显示其地位之高;女孩一出生,放在地上,以显示其地位之低。从出生时各自服饰、所玩器物就可知道,男女贵贱有别,对其成人后之期待亦不相同,期待男子成为君王,富贵尊荣;期待女子主务蚕织,顺从温良。

男尊女卑还表现在与他人交往时,所使用礼物不同。“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女贽,不过榛、栗、枣”,男子要用礼物“彰物”,女子只需要用礼物“告虔”[3]254男子所用礼物贵重,以向他人彰显身份地位;女子所用礼物轻贱,以向他人表示诚敬。

(三)男外女内

如果是男子,“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记,衣不帛襦袴,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紝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2]360男孩十岁以后外出求学,而女孩十岁以后不再出门,在家听从教诲,学习纺织,帮助大人放置祭品和祭器。又有“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外内不共井……内言不出,外言不入。”[2]335男子居外室,女子居内室;男子不谈家务事,女子不谈公务事;男女不共用一口井;妇女的家务事不说给男子听,男子的公务事不说给妇女听。

“男外女内”在《礼记》中有两个含义:一则男子居于外室,女子居于女室;二则男子在外忙于公务,女子在家忙于家务。下文,程朱通过对《周易·家人》卦解读,展现了男女在家中的不同作用,“男女内外”之义与此不尽同。

二、识“家正”在女正男正

(一)程朱解“家人”

“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4]675在外面受到伤害必要返回家中,因此称之为《家人》卦。

程颐在《家人》卦开篇指出,“家人者,家内之道,父子之亲,夫妇之义,尊卑长幼之序。正伦理,笃恩义,家人之道也。卦外巽内离,为风自火出,火炽则风生,风生自火,自内而出也。自内而出,由家及于外之象。二与五,正男女之位于内外,为家人之道明于内而巽于外,处家之道也。夫人有诸身者,则能施于家;行于家者,则能施于国至于天下治。治天下之道,盖治家之道也,推而行之于外耳。故取自内而出之象,为家人之义也”[8]203。程颐强调,治家之道,一则在于父子、夫妇、长幼之间要尊卑有序,应“正伦理,笃恩义”;二则强调男、女皆要端正自己;三则把治家之道推及治国、治天下之道,此与《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一致。

家人,利女贞。

程颐解释为,“家人之道,利在女正,女正则家道正矣。夫夫、妇妇而家道正,独云利女贞者,夫正者,身正也,女正者,家正也,女正则男正可知矣”[8]204。程颐强调,女子正己、正身,关乎家正,关乎男正。朱熹指出,“家人者,一家之人。卦之九五、六二,外内各得其正,故为家人。利女贞者,欲先正乎内也,内正则外无不正矣”[9]60。与程颐相同,朱熹也认为正家首先在女正,而后男正,进而实现家正。

(二)程朱解《家人·彖》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程颐指出,“阳居五,在外也;阴居二,处内也。男女各得其正位也,尊卑内外之道,正合天地阴阳之大义也”;“家人之道,必有所尊严而君长者,谓父母也。虽一家之小,无尊严则孝敬衰,无君长则法度废,有严君而后家道正。家者,国之则也”;“父子、兄弟、兄弟夫妇各得其道,则家道正矣。推一家之道可以及天下,故家正则天下定矣”[8]204。九五居外卦之中,以阳居阳,当位而正,象其男正于外;六二居内卦之中,以阴居阴,当位而正,象其女正于内。阳高阴低,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男女各居正位,在封建社会,正是天经地义之事。治家之道关键在于,上有威严之君长即父母,下有孝敬之子女,没有尊严则孝敬衰退,没有君长则家规废驰,治理国家也是如此。各家家道端正,则天下安定亦是必然。可见,宗法等级思想渗透于家国一体之中。

朱熹主要从卦画解,“以卦体九五、六二,释利女贞之义”;“亦谓二五”;“上父初子,五三夫,四二妇,五兄三弟,以卦画推之,又有此象”[10]110。九五为阳,六二为阴,两者各得正位。上爻为父、初爻为子,五爻三爻为夫,四爻二爻为妇,九五为兄、九三为弟,以卦画推断,又有此象征义。

(三)程朱解《家人·象》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家人》下卦为离,离为火,为女子,在内;上卦为巽,为风,为木,在外。从卦象上看,木生火,风从火出,有女子来入,才称得上《家人》。程颐指出,“正家之本在正其身,正身之道,一言一动不可易也。君子观风自火出之象,知事之由内而出,故所言必有物,所行必有恒也。物谓事实,恒谓常度法则。德业之著于外,由言行之谨于内也,言甚行修,则身正而家治也”[8]204。治家在于正身,正身在于语言要符合事实,行为要符合法则,一言一行都不可忽视。朱熹以一言蔽之,“身修则家治矣”[11]130,直接以义理解之。

三、观六爻爻辞之本色

《家人》之六爻,二、四为阴爻,初、三、五、上为阳爻。治家主要在男子,持家主要在女子;男子高高在上,以威严树立家风、门风,制定家庭礼法、规则;女子谦卑处下,以温良顺从男子,主管家人起居、饮食生活。

(一)男重法防家

初九,闲有家,悔亡。

初九,阳爻,以阳刚居正于《家人》之始。程颐指出,“初,家道之始也;闲,谓防闲法度也。治其有家之始,能以法度为之防闲,则不至于悔矣。治家者,治乎众人也,苟不闲之以法度,则人情流放,必至于有悔,失长幼之序,乱男女之别,伤恩义、害伦理,无所不至。能以法度闲之于始,则无是矣,故悔亡也。九刚明之才,能闲其家者也。不云无悔者,群居必有悔,以能闲故亡耳”[8]205。治家开始,能够用家规法度以进行防范邪恶,则家不至于有祸患,这叫防患于未然。治家就是治理众人,如果没有家规,必会出现祸患,丧失长幼秩序,混乱男女差别,有伤害于恩义、伦理。阳爻具有果敢刚明的才干,群居生活定有不尽如意之事,绝对无祸患亦不可能,如能早作防范,则能把祸乱减至最低甚至消失。朱熹指出,“初九以刚阳处有家之始,能防闲之,其悔亡矣。戒占者当如此也”[9]60。告诫占卜者,治家之始,如能防止邪恶,则会免于后悔。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程颐对此解释为,“闲之于始,家人志意未变动之前也。正志未流散变动而闲之,则不伤恩、不失义,处家之善也。是以悔亡。至变而后治,则所伤多矣,乃有悔也”[8]205。治家应及早防范家人越轨,要在家人思想感情尚未改变时加以预防,故制定严格家规实属必要,能规范家人行为,以免意外祸患发生。朱熹以“志未变而豫防之”[11]130解说之,也强调预防的作用。

(二)女中馈正家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程颐解此爻为,“人之处家,在骨肉父子之间,大率以情胜理、以恩夺义,惟刚立之人则能不以私爱失其正理,故家人卦大要以刚为善,初、三、上是也。六二以阴柔之才而居柔,不能治于家者也,故无攸遂,无所为而可也。夫以英雄之才,尚有溺情爱而不能自首者,况柔弱之人,其能胜妻子之情乎。如二之才,若为妇人之道则其正也,以柔顺处中正,妇人之道也,故在中馈得其正而吉也。妇人居中而主馈者也,故云中馈”[8]205。依程颐之见,在家庭内部,只有刚正之男子才能不因个人之私而失去正当公正的家规。六二爻的性质是阴柔处于阴位,是不能治家者,所以无所成就,作为妇人,在家主管饮食之事,视为端正,家中吉祥。朱熹解为“六二柔顺中正,女之正位乎内者也。故其象占如此。”[9]60六二阴爻居中得正,女子在家内端正,所以从象上、占卜就是这样。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程颐解,“二以阴柔居中正,能顺从而卑巽者也,故为妇人之贞吉也”[8]206。对妇人而言,在家能够顺从且谦卑,就是吉利的。朱熹对《六二·象》《九三·象》《六四·象》《九五·象》一并解之,并且借助程颐的话,“程子曰:夫爱其内助,妇爱其刑家”[11]131。朱子赞同程子,认为丈夫喜爱妻子能为自己的贤内助,妻子喜爱丈夫能为家人做榜样。要求女子顺从丈夫的同时,也对丈夫提出要求,作为丈夫,应首先以身作则,起带头引领作用,唯如此,家庭才能够和睦、美满幸福。

(三)男严厉治家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程颐对此爻解释甚为详细,“九三在内卦之上,主治乎内者也。以阳居刚而不中,虽得正而过乎刚者也,治内过刚则伤于严急,故家人嗃嗃。然治家过严,不能无伤,故必悔于严厉,骨肉恩胜,严过故悔也。虽悔于严厉,未得宽猛之中,然而家道齐肃,人心祗畏,犹为家之吉也。若妇子嘻嘻,则终至羞吝矣。在卦非有嘻嘻之象,盖对嗃嗃而言,谓与其失于放肆,宁过于严也。嘻嘻,笑乐无节也。自恣无节则终致败家,可羞吝也。盖严谨之过,虽于人情不能无伤,然苟法度立、伦理正,乃恩义之所存也。若嘻嘻无度,乃法度之所由废,林立之所由乱,安能保其家乎。嘻嘻之甚,则致败家之凶,但云吝者,可吝之甚,则至于凶,故未遽严凶也”[8]206。在程颐看来,治家如果过于严酷,难免有伤骨肉恩情,可能带来祸患,虽有祸患,但却能使家风整齐严肃、人心敬畏,进而确立法度、端正伦理,以保证恩义之所存,于治家还是吉利的,这样好过容忍女人孩子之嬉笑没有节制。如若女人孩子没有节制,轻则会带来“吝”即小的灾难,重则发展到极致,导致败家,结果为凶。

朱熹解为,“以刚居刚而不中,过乎刚者也,故有嗃嗃严厉之象。如是则虽有悔吝而吉也。嘻嘻朱熹者,嗃嗃之反,吝之道也。占者各以其德为应,故两言之”[9]60。可见,从《象》义来看,朱熹同意程颐观点,“嗃嗃”胜于“嘻嘻”。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程颐解释为,“虽嗃嗃,于治家之道未为甚失,若妇子嘻嘻,是无礼法,失家之节,家必乱矣”[8]206。与其“嘻嘻”失去节制,毋宁“嗃嗃”加以束缚。

(四)女顺从富家

六四,富家,大吉。

程颐说:“六以巽顺之体而居四,得其正位,居得其正,为安处之义,巽顺于事而由正道,能保有其富者也。居家之道,能保有其富,则为大吉也。四高位而独云富者,于家而言,高位,家之尊也,能有其富,是能保其家也,吉孰大焉。”[8]206六四之位,以阴居阴,得到了当位,有安处之义,柔顺处事且安于正道,是能保有财富之人。治家能保有财富,是为大吉。四爻居于高位,只是尊荣,如保有财富则能保其家,即是尊荣且富贵,此为最大吉。朱熹认为“阳主义,阴主利,以阴居阴,而在上位,能富其家者也。”[9]60程朱二者都认为此爻吉爻,能富家。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程颐讲:“以巽顺而居正位,正而巽顺,能保有其富者也,富家之大吉也。”[8]207行为端正性格顺从,是能保有其财富之人。六四上承于尊贵之九五,下比于阳刚之九三,有富家之象,此爻爻辞主在说明女子正于内之益处及顺从其夫之美德,

(五)男修身齐家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程颐解:“九五男而在外,刚而处阳,居尊而中正,又其应顺正于内,治家之至正至善者也。‘王假有家’,五君位,故以王言。假,至也,极乎有家之道也。夫王者之道,修身以齐家,家正则天下治矣,自古圣王未有不以恭己正家为本,故有家之道既至,则不忧劳而天下治矣,勿恤而吉也。五恭己于外,二正家于内,内外同德,可谓至矣。”[8]207九五爻男性处于外卦,以阳居阳,当位而正;其应爻六二女性处于内卦,以阴居阴,当位而正。如此治家,至善至美。自古以来,圣明君主都把自身恭敬、家道端正作为根本,如此,治理天下则不必担忧,因为修身可以齐家,家道端正,则天下太平。自然是吉利之爻。五爻在外卦做到自身恭敬,二爻在内卦做到端正守家,内外同心同德,这是最好的。朱熹解:“假,至也,如假于太庙之假。有家,犹言有国也。九五刚健中正,下应六二之柔顺中正,王者以是至于其家,则勿用忧恤而吉可必矣。盖聘纳后妃之吉占,而凡有是德者遇之,皆吉也。”[9]60朱熹认为此爻可能是聘纳后妃的吉利之占。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程颐解:“王假有家之道也,非止能使之顺从而已,必致其心化诚合,夫爱其内助,妇爱其刑家,交相爱也,能如是者,文王之妃乎。若身修法立而家未化,未得为假有家之道也。”[8]207治家之道,不仅仅在于女子对男子的顺从,还在于男子自身修养要高,要诚心对待女子,为家庭做榜样,相互喜爱,才能把家维持好。

(六)男诚威守家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程颐说:“上卦之终,家道之成也,故极言治家之本。治家之道,废至诚不能也,故必中有孚信,则能常久,而众人自化。为善不由至诚,己且不能常守也,况欲使人乎。故治家以有孚为本,治家者在妻孥情爱之间,慈过则无严,恩胜则掩义,故家之患常在礼法不足而渎漫生也。长失尊严,少忘恭顺,而家不乱者,未之由也。故必有威严,则能终吉。保家之终,在有孚威如二者而已,故于卦终言之。”[8]207上九爻标志着家道的完成。治家之本在于至诚,心中长久存有诚信,众人自然受到感化。倘若自己为善不至诚,半途而废,则如何使人为善。治家者在处理与妻子儿女之间感情时,如慈爱过分则没有威严,恩情过分则掩藏道义,故治家所怕在于,家法不够严谨而亵渎之心生起,长者丧失尊严,少者忘记恭顺,如此,则家乱必然而至。保家之根本在于诚信、威严两种品质,因此,在爻的最终对此特别说明。朱熹解:“上九以刚居上,在卦之终,故言正家久远之道。占者必有诚信严威,则终吉也。”[9]61他认为“家人”卦最后谈正家长远之道,后又强调占卜者必须有诚信威严,最终就会吉利。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程颐解:“治家之道以正身为本,故云‘反身之谓’。爻辞谓治家当有威严,而夫子又复戒云当先严其身也,威严不先行于己,则人怨而不服,故云威如而吉者,能自反于身也。孟子所谓‘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也”。[8]208朱熹也说:“谓,非作威也。反身自心,则人畏服之矣”。[11]131正人先正己,严人先严己,就是这个道理。

四、结语

程朱二人解《易》,各有侧重,语言风格亦相去甚远。程颐重义理,以象数服务于义理,解《易》至细微详实,认为《易》是明道之书;朱伯崑认为,朱熹对挂爻辞的解释,基本上是继承程颐的学风,注重义理但又不废取象说。[12]429朱熹解《易》只寥寥数语,看似重象数,实则将象数与义理相调和,以此服务于卜筮,认为《易》是卜筮之书。

先秦典籍《礼记》《周易》《左传》《国语》等典籍中可以说最早出现男女有别思想,即男尊女卑、男刚女柔、男外女内观念大概在春秋时期已经形成,自此便成为后代社会普遍所接受的伦理观,对后世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约定俗成的角色定位束缚了女性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发展。不过整体来看,中国妇女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与过去相比,与其他国家的妇女地位相比,如韩国、日本,还是有很大进步。

[1]余敦康.内圣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现代阐释[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2]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清]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庄公二十四年[M].李解民,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4]杨天才,张善文.周易·说卦[M].上海:中华书局,2011.

[5]陈筱芳.春秋男尊女卑与女性的抗争[J].江淮论坛,1998,(3):93 -99.

[6]慕平.尚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1.

[7]孟庆祥,沈薇薇,孟繁翠.声律启蒙外二种[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8]杨军,王成玉.程颐讲周易——白话《伊川易传》:卷三[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

[9]陈鹏,宋卿.朱熹讲周易——白话《周易本义》:卷二[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

[10]陈鹏,宋卿.朱熹讲周易——白话《周易本义》:卷四[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

[11]陈鹏,宋卿.朱熹讲周易——白话《周易本义》:卷六[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

[12]朱伯崑.易学哲学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治家程颐易学
THE NUCLEAR OPTION
汉语世界(2021年6期)2021-12-17 10:53:12
从周易中学习治家智慧
公民与法治(2020年5期)2020-05-30 12:33:56
清初学者对“图书易学”的再认识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06
探春治家新论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44
“布衣宰相”之父 范仲淹节俭治家
中华家教(2018年10期)2018-10-30 01:43:26
近二十年来朱熹易学思想研究述评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
“勤俭持家·廉洁治家”家庭格言选登
妇女生活(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
简单易学的口水巾
亲子(2014年5期)2014-07-16 19: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