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提升的机制构建*

2013-03-19 15:55韦焕进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媒介领导干部

王 颖 韦焕进

(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引入我国学界和进入官方话语的时间不长,主要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在当今高度媒介化的社会中,媒介素养已经和科学素养、道德素养、法律素养、政治素养一样重要。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主要指领导干部对媒介全面地认知及对媒介的理解力、思辨力和应用力,这是信息社会对各级领导干部综合执政素质的新要求。新时期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提升,应当着眼于长效机制的构建及运行,要构建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提升的组织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再生机制。

一、构建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提升的组织机制

第一,发挥政府在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中的主导性作用。首先,政府可开发媒介素养的测评系统,媒介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应包括对媒体信息的认知、理解、评判和使用等方面的指标,各级领导干部参加媒介素养测评并形成相应评估报告,可以作为领导干部自身查缺补漏和参加培训学习的依据。经过媒介素养的专业测评,能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也方便检测学习的阶段性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学习提供依据。其次,政府对各级领导干部开展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媒介素养提升培训。尽管媒介素养对不同层级的领导干部有不同的要求,但强化培训是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政府须加强对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培训,提供相关经费保障,可以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干部培训基地为依托,开展不同层次的媒介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的培训。要改变只有单位或者部门新闻发言人才有机会接受媒介素养培训的局面,媒介素养培训扩大到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乃至全体公务人员。

培训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编撰、挑选科学实用的教材并吸收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鼓励领导干部广泛涉猎计算机、公共关系学、心理学、沟通艺术、领导艺术、逻辑学等学科知识,夯实提升媒介素养的知识储备。二是将组织领导干部统一培训与加强领导干部自身学习结合起来,把领导干部自我学习作为培训的延伸。三是创新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培训方式。可开设专家讲座,传授应对媒介的经验、技巧,通过角色扮演、模拟采访、模拟新闻发布会、知识竞赛等方式促使领导干部相互交流经验;还可通过开设媒介素养的网络公共学习平台,如网络论坛、门户网站、博客、QQ群、视频等方式,方便领导干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学习和交流。

第二,发挥市场和社会在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中的作用。一是在培训中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即培训项目运作市场化。“要制定并实施公务员培训机构资格认证制度和公务员培训任务公开招标制度,从而降低培训成本、提升培训质量。”[1]政府培训和服务外包的形式在国外已经比较普遍和成熟,国内可以借鉴这些做法,将高等院校、社会培训中介机构的培训资源整合起来,拓宽培训渠道,建立培训主体多元化的媒介素养培训基地,实现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按需培训和个性化培训相结合。二是在高校成立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创建媒介素养协会。政府通过扶持此类NPO(非营利性组织)的成长和壮大,便于专家学者对媒介素养开展深入而广泛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为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也有利于领导干部与专家学者、知名记者编辑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应对媒介信息和媒体的技能和经验。对领导干部个人而言,要提升与媒介打交道的能力,还应当多与媒介从业人员交流,尤其是与优秀的媒介从业人员交朋友,获得更多有关新闻传媒业务的认识和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二、构建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提升的动力机制

“制度之所以成为人类社会最为成功的发明,是因为它建立在‘不相信任何人’的前提之下所产生的‘好人如鱼得水,坏人无机可乘’的严谨社会体系。”[2]这揭示了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意义,即作为一种社会整合和行为引导的机制,能够普遍规范、引导、激励政府的行为。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作为一项政府行为,它的效率和效果与其所受到的推动力大小成正比。

首先,要细化落实网络问政、听政与施政的机制。互联网作为官民互动的场域,经过甄选和整合的网络民意是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网络已经成为民众广泛政治参与、表达诉求的最有效率、最低成本和最便捷的途径。自2009年以来,全国每年两会期间网友向政府提出的建议数以万计,涉及惩治腐败、扶贫、医改等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杭州市政府通过门户网站全程视频直播市政府常务会议,并在每个议题后留出10分钟,通过视频连线,听取市民意见,“问计于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湖北应城市长信箱回复网民“没时间瞎扯”,彰显“官本位”的作风和媒介素养的欠缺。如果对待网民反映的问题和意见不重视,政府就难以全面知晓社情民意,也不利于政府凸显亲民形象。将网络问政、听政与施政机制落实到行政管理工作的细节中去,才能从制度上引导和推动领导干部积极区分、回应网络民意,养成用网民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网络交流的习惯。各级领导干部可通过博客、论坛、电子邮箱等平台与民众有效沟通,并把它常态化,不凭主观意志行事,密切干群关系,预警社会矛盾,在网络沟通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

其次,要完善包括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内容的选拔考核机制。对有志于获得入职或职务晋升的人来说,考试的内容和方式是其最关注的导向,把媒介素养知识和实践技能引入相关考试范围,可使其主动加强对媒介的认知、理解和应用。一方面,在领导干部的选拔方式上,采用电视答辩、网络直播等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的方式,有利于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激励领导干部把个人晋升与媒介素养联系起来,产生学习、提高媒介素养的热情。另一方面,将领导干部应对媒介的状况与其绩效考核相联系,领导干部中能够有效应对媒介的,在评优评先活动和干部提拔中优先考虑,改变一些部门和单位应付式、走过场式的学习态度,促使领导干部提升媒介素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再次,要构建包含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监督问责机制。“要以执政的使命意识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把提升媒介素养、增强媒体意识,提到完成新时期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3]将媒介素养与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与新时期的要求相吻合。因为,媒介素养低下的领导干部,对待媒介容易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和态度,会损害其自身和政府的形象。为唤起领导干部提升自身媒介素养的使命意识,应建立与媒介素养相关的问责机制,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在媒介面前谨言慎行,达到领导干部个人自我调控言行的目的,在面对媒介时,既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一旦发生领导干部在媒介面前“爆粗口”、“大放厥词”而引发损害公共利益、政府公信力的事件,就应当启动问责机制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以此来引导领导干部加强媒介素养的学习。

此外,还应发挥榜样作用,激发领导干部提升媒介素养的主观动力。正面榜样本身具有内在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启迪力,它可以成为一个尺度,人们可以根据这个尺度自我衡量和对照反思。对榜样的学习和仿效,能使具备较高媒介素养的领导干部受到激励,素养一般的受到推动,素养低下的受到震动。在榜样的示范激励推动下,领导干部能够在处理媒介信息和应对媒体的技巧、经验等方面获得更多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事新闻媒体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资深且有造诣的媒体从业人员以及出色的政府新闻发言人都可作为学习和效仿的对象。领导干部要寻找与榜样的共性和契合点,把提升媒介素养的过程视为打造自身人格魅力的过程。

三、构建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提升的保障机制

处理政府与媒介的相互关系已成为当前部分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提升的难点,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才能保障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提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传统的简单的“党管媒介”的模式已渐显不足,大众传媒单纯作为党和政府“宣传工具”的角色和承担“喉舌”功能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对待媒介用“堵”的思维和方式,其效果愈来愈不尽人意,譬如,一些领导干部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束手无策、逃避或者口无遮拦、蛮横,爆出诸如“你们记者管得太多了”,“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等“雷语”。根据对重庆、太原、天津的100余名司局和处级干部的实证研究,反映出当前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相当数量的人不能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在面对媒体时多数表现得比较被动。[4]可见,领导干部要处理好与媒体间的关系,还必须重构政府与媒介的关系。

“共生理论”的引入为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定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共生理论的精髓是合作与协商。我国各级政府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媒介往往代表社会和公民发出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与大众传媒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只是肩负不同的职责。一方面,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日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按照发展传播学的观点来看,媒介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5]另一方面,政府及其领导干部常常是新闻的报道重点对象、权威信息之源。领导干部在媒体面前的一言一行都带有独特的符号意义,这些符号通过媒介与社会互动,向民众传递出信息,因此,和谐共生应作为政府与媒介的理想关系。

构建政府与大众传媒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制度上重新定位大众传媒的地位和作用,建立与政府合作共生的制度框架,保持媒介的相对独立性。在制度的保障下,促使领导干部尽快转变对媒介的观念,正确理解媒介的功能和特性,加强与媒介的沟通和彼此的信任,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引导舆论和服务大众。第二,政府加快新闻传播立法,加强传媒监管,坚持“法管媒介”的原则,用法律引导大众传媒强化传播伦理,减少媒介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效益的动机和行为。大众媒介对政府和领导干部“挑刺”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舆论督促政府走向“善治”。第三,建立领导干部媒介维权机制,以应对新闻媒介的侵权。媒介的不实报道,会给领导干部的工作和身心带来消极影响,建立维权申诉渠道对此类现象进行防范是非常必要的。第四,建立信息风险化解机制,减少信息风险对领导干部提升媒介素养的消极影响。在高度媒体化社会里,面对的信息过多过滥,即使领导干部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也可能会犯错误,如领导干部在媒体面前发生“口误”,如果媒介揪着“口误”不放,甚至大做文章,就会挫伤其积极性,要秉持协商的精神来化解政府与大众媒介间的误会、矛盾或冲突,要避免一些领导干部在媒体前“受伤”后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四、构建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提升的再生机制

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提升是推进全民媒介素养提高的重要方面,同时,要建立覆盖大中小学各个阶段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发挥教育对素养提升的源头作用,不仅有助于全民提升媒介素养,也能源源不断地为公务员队伍输送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发挥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提升的再生作用。

发达国家已经把媒介素养列入到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中,媒介素养已成为信息时代对人才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必备素质。“媒介素养教育已成为全球化教育的新趋势。”[6]按照学生各个年龄段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来培养学生对媒介的认识,使其理解媒体是如何运作、如何传达信息、如何与媒体进行有效沟通等,能使学生评判媒介内容,认清媒体组织及其生产方式和机制,最终造就有较强批判能力、能自主独立思考和参与评判、传播媒介信息的未来公民。台湾和香港地区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在中小学开始推行,大陆地区目前还处于准备阶段。我们一方面要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将媒介素养的课程融入现有的教学体系内,在吸收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特色编撰适合各阶段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教材。高等院校应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通识教育的基础课,利用校园媒介,如:学校广播、报纸等进行实践活动或实例分析,加强大学生对媒介的感知认识能力,提升媒介素养。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以年龄为基础的传播内容分级制,防止青少年受到媒介传播的消极影响。对媒介内容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识别划分,提醒社会公众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媒介内容,减少媒介传播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消极作用,这既是对青少年是一种保护,也是提高其媒介素养的另一种方式。

媒介素养已成为当代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应当不断提高对媒介的认知、理解、评判和运用,培养辨别媒介传播内容的能力和媒介批评能力,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为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服务。对各级政府领导干部而言,了解媒介,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娴熟运用新闻发布技巧,妥善处理与媒介的关系都是检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1]李和中.21世纪国家公务员制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341.

[2]刘文俭.政府公共性:现实缺失与实现策略[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6):31-34.

[3]林淑梅,苗葳.以执政的使命意识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N].中国民族报,2008-11-21.

[4]袁军,王宇,陈柏君.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现状及提高途径[J].现代传播,2009,(5):31-33.

[5]李军林.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9.

[6]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5):11-13.

猜你喜欢
媒介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