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丹红
(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海量的信息和资源使国家和地域界限日渐模糊。网络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促进了不同地域、民族之间的互联互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作为信息传播媒体的网络,也成为高职院校师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的发展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并与校园文化交叉融合后,形成了一种新的校园文化——校园网络文化[1]。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受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是一种依托多媒体技术而存在的现代文化,具有传递知识和信息、商业和娱乐服务功能,内容丰富、传播迅速、影响广泛、自由度强及平等参与等特点[2]。校园网络文化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校园传统文化相比,它具有数字化、跨文化、开放式和互动式等特点。
校园网络文化以网络为依托载体的网络行为、网络习惯,符合高校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并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由于时空距离的大大缩短,人们为获取知识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也被减到最小,降低了学习成本,节约了学习时间,这是其他任何教育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校园网络文化已经渗透了高校师生的生活,故如何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是一个重要课题。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富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形式,是学校师生在教学和生活中,彼此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人文底蕴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能够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风气及传统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包括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也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些物化形态的内容,还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3]。教育的环境对师生品德情操、思想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信息化校园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物质技术环境,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网络文化也成为传统校园文化的延伸[4]。
网络文化在高职校园中的影响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方面:广域无界限的文化资讯、网络课堂、网上竞赛、聊天、游戏、购物、看视频、写博客等丰富的网络文化生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思想提供了表达的空间。这些积极影响也使网络文化建设、传播和内化功能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对传统的校园文化生活进行了有益补充。
消极方面:如果没有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则容易导致学生网络成瘾、信息污染、人际交往能力下降等。如果大学生将虚拟世界中的极端个人中心意识转化为现实世界中人际交往的实际行动,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就很容易滋长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阻碍了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5]。另外,由于沉迷网络,缺乏在现实生活中的与人交流,会使其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合作能力下降,产生面对现实世界觉得无所适从等网络依赖行为。
高职院校构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实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是很有必要的。与普通高校相比,我院的培养目标侧重于适应社会需要,注重人才的职业性,强调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6]。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适应就业岗位的职业素质,还要有与普通高校学生一样深厚的知识素养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网络校园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新形式。虽然网络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一定冲击,但我们要趋利避害看到网络好的方面,充分发挥网络在校园文化方面的新载体、新平台作用。通过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的快捷与方便,发挥网络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使学生健康地使用网络来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结合高职院校特点,我院采取相关措施,积极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试题库涵盖各个专业科目,每个科目包含大量的练习题,学生可根据个人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科目、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统考练习平台主要针对广东省计算机考试(一级)和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在校园内网络通行的宿舍、教室、图书馆等都可以自由登录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使教师可以更加科学、理性、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依据统考练习平台学生的练习成绩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同时各科目的学习可在教师指点下由学生自己调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风,增强了其自学能力。
针对学校网络遍布的资源,信息技术中心提供了多个内网FTP资源共享平台。如专门提供给每间教室的FTP平台,可以放置教学课件、班级资料和任课教师提供给学生的相关学习资料;机房FTP则给大一学生按学号各提供一个文件夹,以放置个人学习资料、作业等;教师FTP平台则只供教师放置资料,如测试题等。这些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学习资源共享,提高了学习效率。
将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学有所用,创设有职业内涵的教育环境,开展岗位模拟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技能更好地结合,使学生适应岗位需求。
精品课程网站除了可以方便、循环地使用学习资源外,还可以通过实验课录像提高实训效率。比如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放置的实验课录像,是教师设定病案,学生模拟临床医生工作内容,实现了实践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数字化。创建一种在形象直观的环境中进行模拟演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病例诊断相结合的形式,以此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实用的操作技能和检验学习效果,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实验课中易出现的问题,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开发,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使学生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校园网络的便捷使学生能方便地了解到岗位对应聘者的要求,了解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便于找到与自己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学生是校园网络的主要使用者,因此,有必要对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正确引导。可以尝试建立以学生就业为主题的网站,通过学习生活之余的耳濡目染达到对就业岗位、环境的宣传,对职业的认可;也可以多宣传各种职业资格认证,吸引学生参与,如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等。传统的专业知识讲座一般通过组织现场活动的形式进行,但因为时间、场地等原因其只能面对校内部分师生。我院开通的视频点播平台改变了这种状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有选择地观看各种讲座、网络课堂,及时了解各种资格认证考试情况,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满足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生活学习理念、不同“族群”大学生的文化消费需求,实现了文化的跨群体交流。
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校园文化的辐射空间,如远程教育、网上招生与考试等,这种崭新的教育方式在对传统教育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把校园文化传向四面八方。我院的网络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网上学习的服务平台,另外,还为在校生提供了各种资格认证考试等服务。利用网络资源打造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提供各种优质服务的平台是我们的目标。
网络的普及使高校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网民。网络比其他学习媒体具有更大的信息容量和更强的搜索功能,是当前在校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和媒介。如何运用好网络资源,满足大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提高校园网络文化的综合效能,使其成为学生成才道路上的催化剂,促进适应岗位需求人才的培养,有赖于与之相适应的良性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的形成,有赖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1]吴月红.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9):2291.
[2]张国泉.试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定位和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8(6):244-246.
[3]魏春霞.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设思路[J].教育革新,2010(9):26.
[4]敬菊华,张珂.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34-137.
[5]黄丽君.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33):176.
[6]乔海霞.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8):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