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江勇,蔡元菊,邓文强
(韶关学院医学院,广东 韶关 512026)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最核心的课程之一。在该课程的整体教学内容中,实验教学所占比重较大。通过实验课,不但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具有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是关系到能否实现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重视实验基本操作的学习,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需求脱节,实验课的设置不重视综合性实验等。我们在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中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中所涉及的基本操作主要是离心、液体量取、吸光度测定及电泳,所用到的器材与仪器很多学生都不能熟练、准确地操作。因此,我们在进入生物化学实验项目测定之前,安排了基本仪器操作的教学内容,包括离心机、移液管、微量加样器、分光光度计及电泳仪的使用、日常维护与安全防范教育等。对基本操作进行反复示教,对实验过程中学生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使学生能够规范操作。经过反复强化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了提高。
以往的实验考核往往以最终的测定结果作为评分主体,对学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则很少做出评判,这样的评分制度不科学、不严谨,不能引起学生对基本操作的重视。因此,教研室经过认真研究,制订了一套更为科学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具体做法为:将实验考核内容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与实验技能考试成绩,占的分值比例分别为20%、30%与50%。在实验技能考核中,实验结果只占实验考试成绩的50%,另外的50%包括了从实验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操作以及实验结束后是否注意打扫卫生等细节。这一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对基本操作的重视程度,也为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临床检验实验室不仅要能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而且要提供其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服务,包括对结果的解释和为进一步的适当检查提供建议[1]。这要求临床检验人员除能独立完成日常的检验工作外,还应具备对检验结果的解释和把关能力,对临床疾病诊断提出新的检测项目和优化组合检测项目,并能从实验室角度参与临床病例讨论和提供临床咨询。因此,这要求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前对所测定的结果有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特别是各实验项目之间的相互联系。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繁多,以往一堂实验课通常只检测一个临床常用的项目,项目之间独立存在,缺乏连贯性。为此,我们开设了一些以病案分析为基础的设计性实验。教师提前1周将准备好的病例资料和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初步判断患者可能的患病类型以及需要申请哪些检测项目。实验中,学生每4~5人为一组展开讨论,确定需要做的生化检测项目并展开具体操作;实验结束后由学生写出体会和病例总结报告。这样的方法突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使学生循序渐进、系统地掌握知识,综合应用知识,从系统的角度来研究问题[2]。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实验,大大促进了他们创新性思维的形成,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判断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实验效果明显提高[3]。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堂教学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医院的操作模式以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为主,这使得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差甚远。为解决学生“学的”和实习及工作时“用的”之间的差异问题,我们除购买了一些先进的仪器外,还安排学生集体到医院见习,由生物化学检验室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现场讲解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等大中型仪器的结构、原理、参数设置、基本操作、日常维护等。通过这种见习模式,使学生对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查有一种直观上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分子生物学检验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其在检验科的地位不容小视,特别是PCR技术在检验科的运用,大大提高了遗传性疾病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实验改革中,我们为学生开设了PCR技术实验课,包括:鼠肝中DNA的提取实验;DNA的定量实验;PCR扩增实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等。通过这些基础实验,使学生对PCR基本操作技术及相关仪器的使用不再感到陌生。另外,我们还对学生开展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了学生对实验室有毒物质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改革,首先,使我校学生的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大大提高,对常用仪器的日常维护也有了理性的认识;其次,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最后,新实验技术的学习也使学生对检验科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开展更多和检验医学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工作适应范围广的合格检验人才。
[1]申子瑜,李萍.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唐任光,罗艳红,王太重,等.重视临床生化理论教学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J].右江医学,2008(1):98-100.
[3]武文娟,章尧,陈昌杰,等.病案分析为基础的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5):573-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