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哲
新加坡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模式可以归纳成政府主导的产业研发创新和产业化。新加坡的实践表明,我们不可以把产业、科技以及金融分裂开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总体的顶层设计
新加坡没有一滴石油,却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第三大石油贸易中心以及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同样,新加坡没有世界知名生物医药公司并缺少相关人才,却发展成为亚洲的药剂制造中心。新加坡生物医药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一整套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综合性的政策体系。浙江省的情况与新加坡类似,是一个资源、人才、技术相对匮乏的省份,近年省委、省政府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了不懈努力。探索新加坡成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奥秘,对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新加坡政府选择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因为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同时也是为了改变国内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在新加坡工业发展远景规划中,政府把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推动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制造的第四大支柱,并且创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价值链,将新加坡建成“亚洲生命科学中心”和“世界卫生保健服务中心”。新加坡计划在10年内将其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提高到15%至20%,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增至5%以上,至少吸引15家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公司在新加坡安家落户。到2015年,新加坡生物医药产值要达到250亿新元,解决就业人口15000人。
新加坡从2000年开始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近十多年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6-2010年生物医药产业对GDP的贡献平均在4%左右,解决就业人数年均12392人,年均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在226亿和113亿新币左右。目前新加坡共引进和培养了近7000名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人员,拥有由50多个公司、高等院校以及30个公立的生物医药研究机构组成的研究体系。成功引进了包括礼来制药公司(Elilily)、默克公司(Merck&Co)、Aventis公司、AstraZeneca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Novart及谢林普罗公司等世界级生物医药公司来新加坡投资设厂。其具体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专门的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协调机构。新加坡政府于2000年6月成立了由副总理陈庆炎挂帅的生命科学部长级委员会,生命科学部长委员会下设生命科学执行委员会。委员会邀请葛兰素史克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被誉为分子细胞学之父的美国分子科学机构总裁布伦纳教授担任顾问,领导由至少12名国际科学专家组成的国际咨询理事会,协助执行委员会制定生物医药业的发展方向。
——建立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执行机构。新加坡科研局下属的“生物医学研究理事会”和新加坡经发局下属的“生物医学集团”、“生物投资有限公司”是政府扶持生物医学产业发展的执行机构。生物医学研究理事会主要负责公共研究机构的研发与商业化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等,主管启奥生物园区、七大生物医药公共研究机构、五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涉及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相关的部门和单位。生物医学集团负责吸引国际企业来新加坡投资建厂生产以及鼓励私营企业的R&D活动。生物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不同领域的项目投资。三者统一部署,明确分工,形成推动生物医学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建立完善的生物医药公共研究体系。在生物学的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方面,建立了七大生物医药公共研究院以及五大生物医药实验室,进而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再到下游技术的一整套以公共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为生物医药的发明创造、核心技术突破和医药新产品的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研究机构彼此独立,分工明确,但在具体的运作当中是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支持生物医药的核心技术突破和新产品的发现。如新加坡基因研究院与RocheNimbleGen研究院共同开发研究抗HINI病毒的药物。
——建立了生物医药研究机构研发集聚区。2001年12月,新加坡投资了5个亿新币建立了著名的“启奥生物城”,科研局的七个公共生物医药研究机构、五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生物医药私营企业研究院汇聚此地。科研集聚区内的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和研究人员,通过深入的研究和研究生培训计划,建立伙伴关系,并与知名科研机构共同发展。研究人员能够利用各种最先进的科学设施与服务(如核磁共振、电子显微镜、核酸测序、蛋白质组学、实验室用品、洗玻璃器皿和动物资源等),使企业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
——引进外籍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新加坡政府于2008年成立了名为“联系新加坡”的机构,主要负责新加坡吸引全球人才到新加坡工作、投资和生活,制定了包括高薪、税收、假期、住房补贴、子女入学补助、配偶工作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培养本土人才方面,建立了一套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端研究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并设立“生命科学人力开发计划”。
——建立生物医药企业生产制造基地。政府投资兴建了占地约360公顷的大士生物医药园,目前已经吸引了世界顶级的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在新加坡建设生产基地。大士生物医药园离新加坡唯一的干货集散港裕廊港仅有20分钟的路程,大大地减短了生物医药企业配送产品到全球市场的物流时间。
——设立专项投资基金。生物技术投资有限公司管理资金总额约为12亿新币的生物医药投资基金,分别为生命科学投资基金、新加坡生物创新基金、生物医药科学投资基金和生物药剂增长基金。生物技术投资有限公司以新加坡的生物医药企业为主,对全世界的生物医药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形成从资本到产业的真正的良性互动。
新加坡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经验告诉我们,政府主导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即建立和完善政府组织构架、创新研发体系以及产业化路径。
——政府组织构架设计。一是建立全面综合的领导协调机构。新加坡的生物产业的领导团队由高级别的领导挂帅,还邀请了科研院所的专家、国外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以及国际顶尖专家作为顾问,给予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以及核心技术等方面的意见。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导小组由高级别领导挂帅,可以考虑引进科研院所专家、国内外该产业龙头企业负责人以及国际知名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给予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以及核心技术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建立高效精简的政策执行委员会。新加坡的政策执行委员会权责明晰,有效地落实了推动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浙江省领导小组成员已经包括发改、经信、财政、科技和人才办部门,要切实发挥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执行职能,分别落实推动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科研和人才工作,做到权责明晰,统筹高效。
——创新研发体系设计。一是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公共研究体系。如生物医药新产品的研发以及核心技术的突破更加依赖于一套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再到下游工程技术研究的公共研究体系。政府选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建立公共研究体系,加大从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研究到工程技术的研发产业链投入,集中力量建设若干个具有国际水平的公共研究院和实验室。二是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机构集聚平台。新加坡生物医药公共研究机构和私营企业研究院全部集聚在一起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提高运作效率。浙江应以杭州为重点合理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研究机构集聚区,集聚政府主导的公共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以及民营企业的企业研究院,成为研发和创新的核心地区。三是围绕重点产业建立一套人才培养体系。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建立一套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端人才培养的人才建设体系是高科技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浙江可以依托本省教育资源,联合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全方位多层次培养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人才,从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
——产业化路径设计。一是坚持开放合作。新加坡生物产业的发展与其不遗余力地吸引国际顶级生物医药公司来新加坡投资建厂的努力密不可分。国际顶级企业落户新加坡带来的是产业最新的理念、最重要技术研发项目以及众多的技术人才,这对产业的初期发展特别是当本国不具备该产业发展的任何优势的时候,具有极其重要地推动作用。浙江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期,要重视引进国内外重点领域的产业龙头企业,在短期内爆发式地推动该领域产业的发展。二是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企业集聚区。同类生产企业聚集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创新效益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也有利于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落户。三是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险投资基金。新加坡政府利用风险资本的催化剂作用,将研发创新的成果迅速产业化,而产业化后获得的巨大收益(如成功培育一个上市公司)又拿来继续投资研发创新以及新产品的产业化,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浙江要重视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险投资基金,针对不同重点领域设立专项基金,加速新成品和服务的产业化过程,使其快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风险资本支持创新和加速产业化,而创新和产业化的发展又不断地促进风险资本和股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