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与紫砂

2013-03-18 12:04王涛
中国陶瓷工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文脉紫砂壶紫砂

王涛

(宜兴陶瓷博物馆,江苏宜兴 215324)

余秋雨先生说,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并云“在近处很难发现,只有从远处看去,才能领略大概”,是“一种注定要长久包围我们生命的文化仪式”。这引起了我的兴趣。

我们常说的文化,譬如陶文化、茶文化等等,林林总总。所谓文化,实质上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通过历史及传统的积累和沉淀,以及人文遗产和民族精神的浓缩所产生的宏观现象。

文脉与文化,从广义上说,都是民族传统文明进步的特征。文脉的原始材料和表征应该是文字,而文化则是人文的精神与物质相互交融的反映。

紫砂文化是我国陶瓷文化范畴中独特的一页。从它开始至今的不太漫长的岁月里,它的源起,它的植根,除了受民族陶瓷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它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文个性和成熟的文脉潜流。

得天独厚的材料、独特的地域传统文化和富有人文特点的制作工艺,把紫砂工艺带到了人们的面前,具有这种属性的紫砂陶器的代表是紫砂壶。史料记载,从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大批的文人参与,厚实的文化土壤和在民间的生命力延续了几百年,其文字记载也与时俱进。一个陶瓷门类产生的这种具有文化特征的现象和文脉衍生的积累是值得回顾和归纳的。

有了特殊的材料,又有了与之相匹配的工艺,紫砂壶自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的发展逐为世人公认,而紫砂壶成为茶具之首是它的宜茶性,直到今天。仍然是紫砂壶的立身之本。明代饮茶方式的变革,从而使紫砂壶兴盛起来,并出现了大批文人参与改良,文学及文化的特征加上禅学与佛理对其的影响,成为既是茶器又是文化现象的载体,与中国文脉有了联系,并受文脉的影响至今。

从3000 年前的《诗经》开始,文学的现象应是文脉的起源,因它的材料是文字记载并传承衍生的。文学的开始是以思想、哲学、教育、社会活动登场的,我们今天读孔子、老子,都是感觉到他们让自己的思想说服人、感染人,这些先秦诸子都以文学的手段形成了对文脉的培育。而这种文学的形式通过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发展孕育成了中国文脉的最基本的基调。到庄子、孟子到屈原,文脉又有了新的变化,出入于文字内外,游弋于山河之间,蔚成气象。秦以后统一了文字,赋予了文脉新的生命。从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文脉贯通。北宋的苏东坡是一个文化全才,诗、词、文、书法、音乐、佛理皆精通,成为中国文脉一个代表性的形象。可贵的是他与宜兴结缘了,在宜兴有他许多美丽而生动的传说。秋雨先生说,按照文化人类学的观念,传说与神话虽然虚无缥缈,却对一个民族非常重要,甚至可以成为一种历久不衰的“文化基因”。关于紫砂“富贵土”的传说就很生动有趣。从此紫砂器的独特工艺沾上了文脉的因子。当然此时还有梅尧臣、欧阳修、米芾等大家,又与紫砂器以诗咏茶而有了联系。苏东坡的《买田阳羡》,欧阳修的“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米芾的“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为原始初创阶段的并不是当今概念的紫砂壶留下了许多生动的赞誉。这是文人的文脉在传承的过程中的支撑和奠基。从此以后,文人对紫砂发生了兴趣,元代时紫砂壶上已用铭刻装饰,至明代,更成为文人墨客所青睐。明人周高起著的《阳羡茗壶系》一书,这是中国陶瓷文明数千年中第一部专门种类的著作,而且是属于紫砂。紫砂与文脉贴近了。

中国的文化千变万化,中国的文人层出不穷,然而却有一个共同的载体,这就是书法。书法的起源以及走过漫长的岁月,是中国文脉的重要体征之一。这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生命基元。书法与紫砂结缘迄今已有数百年,至当今,更熔铸了紫砂的文化气息,成为紫砂艺术不可缺的重要特征。

明代从时大彬开始,壶上铭文已十分流行,竹刀陶刻,书法颇有晋唐之风。到董其昌已在壶上见到阳文篆印。天启年间,陈仲美从景德镇来宜兴制作紫砂壶,将瓷器中的塑器技术制作以龙、竹等用在花货产品上,尤为可喜,书法、金石、绘画、雕塑已为紫砂壶锦上添花。

至清代中期,紫砂壶步入宫廷,因清代喜好富丽堂皇,将汉民族的精华与满人的传统,尽制繁俗之器,将嵌金、描金、模印、刻划、彩绘、泥绘、金属裹包、珐琅釉等不同技法用于紫砂之装饰,紫砂壶文脉附身,尽显风流。造型以曼生十八式为代表的壶式出现,紫砂壶才又回到质朴、清新的风格。曼生是书画篆刻文人艺术家,为紫砂壶艺及紫砂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图1 圣语Fig.1 Quotations from the sage

历史的脚步跨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大量文化高士继续对紫砂给予关注,郭沫若、秦牧、老舍、巴金、流沙河、艾青以及唐云、亚明、张仃、高庄、郑可、刘海粟、吴冠中、谢稚柳、程十发、华三川、富华、韩美林、冯其庸、冯骥才等众多文化艺术界的大家都给予了关心和亲身参与紫砂的设计制作和装饰,开创了紫砂文化的新时代。紫砂业内的不少名人其实也是饱学之士,顾景舟大师文学功底很厚,一手好书法。徐秀棠、潘春芳、李昌鸿等名家文化功底很深,作品也尽显文化气息,十分可贵。改革开放以后,紫砂已进入国礼行列,其浓郁的中华文化特征和文脉相连的品质使紫砂艺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时机。以至1976 年~1981 年,1988 年~1993 年,2005 年至今都是紫砂发展的黄金时期。今天的紫砂行业赢得了真正的繁荣,师承有序,百花齐放,文脉相连。在造型设计、制作装饰上,汲取了工艺美术中各种工艺手段之精华,追求文化特征,努力打造文化的紫砂,将传统的文化内涵集中地体现文人雅文化,壶的工艺、壶的造型、壶的装饰,壶名、壶铭、壶印,组成了丰富的艺术文化体征,赋予广大欣赏把玩者以健康的享受和精神的慰藉。紫砂壶所构成的艺术体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孕育了崭新的陶瓷文化的文脉。

图2 君子Fig.2 Gentleman

一件好的陶瓷作品,一件赏心悦目的紫砂器,是每位艺人的见地、修养、胸襟、创意、技艺、文化内涵的再现。也是承接文脉的通途,紫砂文化通过自身的辉煌,对中国陶瓷文化作出了实质性的推动。古代的伟大和当今的伟大,通过对文脉的重塑,将会创造未来。

猜你喜欢
文脉紫砂壶紫砂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刘少白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