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典利,谢雪莲
(1.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
影响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的因素分析及优化
——以广西少数民族为例
许典利1,谢雪莲2
(1.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广西少数民族妇女在促进广西民族地区的发展中作出了新的贡献,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但广西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由于其社会生存环境、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和风俗等特殊性,使得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在成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障碍,亟待研究。
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环境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自治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各少数民族人口占37.18%,女性人口占48.02%,妇女半边天,她们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家庭子女的健康和教育、民族的繁衍、社会的进步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因素,如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教育资源、课程设置等均对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的成长有一定的阻碍。关于社会环境因素对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的影响问题笔者已有过相关研究,此处不再重述,此文主要针对文化环境、教育资源、课程设置等几个方面对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的影响作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求教于方家。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西女性人才的培养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少数民族女性人才在参与民族地区的政治和社会事务管理方面,无论是能力还是数量,都在与日俱增,也得到了社会的公认。但是,由于广西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生存环境、民族历史、民族文化与风俗的特殊性,使得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民族性。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是少数民族的成员,所以她们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都具有民族性。广西地处中国南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有壮、汉、瑶、苗、侗、回、仫佬、毛南、京、水、彝和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另有满、蒙古、朝鲜、白、藏、黎、土家等20多个其他民族成份。长期以来各民族杂居形成了特殊的民族环境和民族文化,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制度、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历史沿革、风俗习惯等文化形态,会深深植根于少数民族女性的心理和行为,形成不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因此,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具有民族性。
(二)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虽然受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但她们比男性更能吃苦耐劳。广西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不仅与男性一样在成才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而且还与各种世俗偏见作斗争。因此,广西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较男性也更具有毅力。
(三)广西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就其心理和性格特征而言,一般心细、勤奋,比较善于沟通、善于观察。广西少数民族女性因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性,在家族中要照顾长者和弱者,兼顾家庭、家族成员的方方面面,她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和养成了良好的性格特征。
(四)与汉族女性相比,广西少数民族女性相对缺乏自信心和独创性,家庭观念重、依附意识较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广西民族地区,封建思想还占有一定的地位,“男尊女卑”等伦理观念像绳索一样束缚着少数民族女性,致使大多数民族聚居地的女性成为文盲。虽然,少数民族女性凭着主观努力与斗争,使自己的状况有了改善,但还是或多或少地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
(五)广西少数民族女性特别是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女性的自我定位较低,人生目标不高,掌握高科技的尖端人才少,素质较低。
(六)行业、职业分布不均衡,广西少数民族女性就业困难。行业、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教育、机关、卫生等,任职县级领导干部的比较少。
(七)少数民族女性是社会性别分层形成的社会群体,是改变少数民族地方落后面貌的主力军之一。在新中国建国之后,少数民族女性积极参加到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对国家的工业和农业生产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影响广西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的内因
1.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指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成就动机促使人产生成就行为,追求在某一社会条件人们认为重要的社会目标。成就动机是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资源成长的方向、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成就动机强烈时,对困难工作越具有挑战欲,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会表现出具有很大的韧性和毅力。对成功较低的期望和对成功缺少的自信是影响女性人才成长和智力发挥的内部障碍。只有具有高尚而朴实的成就动机,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才会立足本职岗位为追求优异成绩而执著地努力。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创造品格。
2.职业情感
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有强烈职业情感的人,能够从内心产生一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需求意识和深刻理解,因而无限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职业情感消极者把自身工作当作谋生手段,较多地考虑个人得失和物质待遇,对职业会流露出不满足情绪,对工作怀有消极的情感,缺乏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这是人们在生活、工作当中应极力克服和纠正的不健康心理情感。一般人才成功需要克服这种不利的心理情感,少数民族地区女性高层次人才成功也不例外。
3.心理品格
少数民族地区大凡成功者就内在心理素质来讲,均有显著的创造个性。没有创造个性的人在心理上会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力,随之在行动上会产生不求进取、满足现状和依赖别人的现象。因而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要成长、要创造成功,首先要有自信心。少数民族地区女性人才要培养自信心,势必要克服自卑心理。调查表明,少数民族女干部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和信心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大多生长在边远贫困地区,长期遭受各种歧视,虽然最终走到高层次人才的位置,但是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卑心理的因素。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女性要成长为人才,必须要坚决克服自卑的心理,为自己民族优秀的文化底蕴而感到深深的自豪,进一步培养自信心,通过接受学校的学习和再教育,努力成为高层次人才。
4.职业态度和人格特征
态度是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性的定势。作为人才的职业态度,实际上就是人才对待工作的认知、情感及其在行为上的反应倾向的总和。态度一旦形成,直接影响着人才对待本职工作的荣辱感、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直接关系到人才资源的成长。调查表明,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针对职业态度和人格特征而言,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女性高层次人才明显的特征有:“细致性”、“坚韧性”、“正直公正”、“平易近人”、“人际关系协调”。这些职业态度和人格特征,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女性高层次人才资源成长。
(二)影响广西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的外因
1.文化环境
人才成长环境是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环境是人才成长环境中的基础性因素。因此,文化环境影响着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的成长与开发。
民族文化是一种特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特定地域背景下形成的。因其行为结果的历史沉淀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生存方式的体现,代表了不同民族在特定环境和生活中的创造和再认识。人类成员是文化发展、维持和产生的媒介、载体和动力,而人类成员由于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又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民族,所以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文化,都是建立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的;而民族文化对于人的生存、成长、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基础作用。对于少数民族女性而言也是如此。
民族文化的基础是家庭文化。家庭的物质文化是人才成长的基本条件,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物质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除了九年义务教育,在此之外的其他教育消费,基本上都是由家庭来承担。而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一些重要因素包括消费条件、居住条件等等,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在高层次人才的成长中,这些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更大。若在家庭行为文化中崇尚科学,则会进一步促进人才的成长。如果崇尚封建迷信陋习,则会对人才的成长起到阻碍作用。而在少数民族聚集地,相对落后的信息条件和经济条件,残留的家庭迷信习俗以及“男主外,女主内”、“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性别歧视观念等因素严重制约了高层次女性人才的成长。
站在人才的视觉上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的女性,对促进民族地区教育、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和作用,成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女性人才在当今社会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整个民族地区和下一代人口素质的培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必须高度关注民族地区的女性,特别是那些具有较高层次和水平的人才。但有一个问题不得不令人担忧,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和缔造了绚烂多姿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作为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现实和历史的原因,和主流文化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特别是作为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广西一直保留着其自身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这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女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文化环境中生活,使她们在适应主流社会文化时存在困难,也使得少数民族女性成长为高层次人才变得困难。
现代教育主体表现形式是现代民族教育。而在少数民族地区所接受的现代教育是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背景下进行的。所以民族地区的人们对于一些价值观念,无法达到和汉族人一样的接受和认同。主要是由于民族文化心理犹如一道厚厚的屏障,隔离和过滤了现代教育。学习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要对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进行营造。站在民族学的角度上,广西中等教育以上的学校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没能很好的完成其自身的使命。所以无法造就高层次的人才尤其是女性人才。在绝大多数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气息并不浓郁。因此要对校园文化的多元化进行提倡,大力倡导少数民族女性进入高层次学校接受教育。
2.教育资源及经费
少数民族地区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教育资源落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广西“两基”改造工程目前已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但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人才成长的硬件设施无法保障。
除硬件外,从教育资源的软件上看,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也受到制约。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还需要提高,教育经费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例如:实现“两基”的达标县的普通九年制义务教育欠债严重、师资和资金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就阻碍了女性高层次人才的成长。
广西民族预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瓶颈。首先是缺乏完善的办学条件,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它是民族预科教育相对集中的基地,无论是附属用房、实验室、还是人均教室、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室面积,这些固定资产总值目前还与国家规定的标准相差甚远。其次,民族预科生有相当大的贫困比例,很多学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针对女性人才,学校也没有倾注更多精力去关注,使学生对学费疲于应付。最后,教学力量相对薄弱,没有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当前,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设有1个综合实验室,6个教研室。但却缺乏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力量,更缺乏对少数民族女性人才的教育计划,还有待提高教师的层次和学历,提升教学效果,。
没有充分宣传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骨干人才的培养,没有足够的生源,同时也没有合理地配备学员专业结构。相关部门没有充分实施和宣传人才培养计划,同时由于针对女性人才,少数民族地区一直存在着偏见,所以造成了大量优秀的女性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源的质量和数量带来了影响。同时针对那些理工科高端人才,没有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造成了产业结构和专业结构的错位,不仅浪费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同时还使人才的使用效率降低。
以教育部在2012年公布发的“民族骨干人才计划”名额分配为例,新疆自治区的招生人数为430人,占最多的总量,而贵州和内蒙古分别占有360人和420人。根据全国人口第六次普查数据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约有1711.05万的人口,占全区总人口数的40%,但却只有287名的招生人数,如下页表1所示。
表1 2012年“民族骨干人才计划”部分省份名额分配表(单位:人)[1]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致使大量潜在的高层次人才得不到良好受教育的机会。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性别歧视观念又会跳出来,男性人才成为了争夺少数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先者,而女性人才则丧失了成长为高层次人才的机会。
3.专业化、民族化课程
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现行的培养模式与民族地区人才的需求相脱节,导致人才无法适应地区发展需要,也就难以成为真正的高层次人才。
以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例,中国目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专业型和学术型两类。而二者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实践型和理论型。从“民族骨干人才计划”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情况可以看出,目前民族骨干人才培养基本上都是学术型的硕士[2]。但是,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实用性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越来越大,专业性人才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少数民族地区,女性高层次实用性、专业性人才缺乏显得尤为突出,与民族地区社会需要相脱节,导致学术型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无用武之地。
此外,专业分布也不合理,使得缺少民族地区急需的理工科人才无法得到满足。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根本问题之一是科技产业发展不足所导致的生产力落后,科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研发型、高新技术型人才,而这类人才又主要集中在理工科领域[3]。而目前的“民族骨干人才计划”基础培训班专业分布,文科班几乎涵盖了所有人文社科类专业,而理工科班人数较少且专业相对单一,尤其是女性人才几乎全部进入了文科班学习,使得女性人才成长道路变得狭窄。
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对女性人才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也对人才的成长造成了一定困惑。“民族骨干人才计划”的学生毕业后,需根据相关规定回定向单位和地区参加就业,而教育行政部门需对非在职学生毕业后给与一定的就业指导,这样因为没有具体的指导方案,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与自己专业相适合的岗位,无法正常发挥能力,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严重的闲置,导致无业可就,和毕业学生违规现象屡屡发生。
因为少数民族女性在就业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得到专业型指导,帮助她们正确认识形势。由于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许多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毕业后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履行合约回到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而是去往沿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当初享受少数民族入学特殊政策照顾的考生,也有很多不回民族地区服务,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发挥力量,这些现象都大大降低了“民族骨干人才计划”实施过程的效果[4]。
(一)在少数民族女性当中树立“男女平等”思想,鼓励她们成才
少数民族女性尤其是边远乡镇少数民族女性受“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思想观念的影响比较严重,近亲结婚、早婚早育、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陋习没有多大的改变。很多边远贫困家庭不愿意让适龄女孩去学校接受教育,更不愿意掏更多的钱培养女大学生,少数民族妇女自信心不足,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参与社会决策与管理的意识也不强,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各级政府有必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在少数民族人口密集地大力宣传“男女平等”思想,鼓励少数民族女性积极参与教育、培养、选拔等高层次人才资源活动。
(二)加大培训工作力度
人才的教育培养是经济发展的后续动力,要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培养各类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努力造就一支根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专业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首先,要抓好少数民族女性的职业和专业技术教育。各级政府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与相关职业高等院校联合,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其次,要抓好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的在职教育。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力度,侧重提高她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敬业精神。各业务主管部门也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她们进行定期培训,把她们接受培训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建立继续教育档案,作为她们晋升职称的条件。
(三)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
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包括充分落实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建立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优先使用和优先选拔机制,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大力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
(四)国家在经费上要给予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支持
少数民族教育因许多学校办在山区,地处偏远,地理环境较差、办学条件欠缺,建设费用、交通费用等各项开支要多些,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发展教育的财务相对不足。因此,需要国家在经费上给予扶持,以逐步缩小与其他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可设立“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补助经费”、设立与“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类似的“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基金,为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的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对民族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广西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成长不仅是妇女问题,更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问题。因此,促进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的成长与发展不仅是“科教兴桂,人才强桂”战略的重要内容,而且关乎广西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创新型社会建设。因此,要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关注少数民族女性高层人才的成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为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人才搭建发展平台,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徐顽强,朱喆,邓小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贵州社会科学,2012(5).
[2]孟立军.关于完善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6).
[3]田阡,熊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模式探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4).
[4]王振权,肖建芳,张晓帆.西部民族区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梯田模式”[J].教育研究,2007(5).
F241
A
1673-8535(2013)04-0087-07
许典利(1974-),男,壮族,广西隆安县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谢雪莲(1974-),女,壮族,广西横县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馆员,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管理学与文学。
(责任编辑:高坚)
2013-05-12
2012年广西区教育厅广西高等学校科研资助一般项目(201203YB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