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乔曾饰演电影《全城高考》中的林叶,电影《柳月弯弯》中的柳月,电视剧《成人记》中的刘,电视剧《活佛济公三》中的朱丽月……AB血型的她性格也兼具开朗热情和沉静优雅的两面性。乔乔用热情塑造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生活中的她反而更安静,喜欢喝茶, 喜欢学习一些古典文化,比如传统的插花或者香文化,这些东西也能帮她在塑造角色时更游刃有余。
习香 品香 用香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宋代诗人苏轼的这句诗,形象地描绘出了当时士大夫们把盏闻香的生活意趣。曾几何时,好茶者依旧,但那一缕香的温馨却渐行渐远。直到最近,一些现代的文人雅士又悄然迷上了香文化,净手、焚炉、品香、酌茗,重拾这门由老祖宗兴起的雅兴,将习香、品香、用香溶于生活乐趣之中。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生活中,人们的行走坐卧、日常起居都会与香相伴。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中国用香的历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汉代时,香炉得到普遍使用,上层社会流行薰香、薰衣,也出现了调和多种香料的技术,香文化开始略具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文人阶层开始较多使用薰香。唐代时,香在诸多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宋代时,香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中随处可见香的身影。街市上有“香铺”、“香人”,还有专门制作“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楼里也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香婆”。其后,香文化在元明清得到了保持与稳步的发展。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镇定。在防病养生方面,早在汉代,名医华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结核病。现代流行的药枕之类的保健用品,都是这种传统香味疗法的现代版。明代医家李时珍用线香“熏诸疮癣”。在清宫医药档案中,慈禧、光绪御用的香发方、香皂方、香浴方等更是内容丰富。从中医药学的角度来说,香疗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各种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通过燃烧所产生的气味,可起到免疫避邪、杀菌消毒、醒神益智、润肺宁心等作用。
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正是由于深谙此理,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竞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焚上一柱香,闭目养神,静静地感悟香气中带来的奇妙感受。熏香还可以有助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自己浮躁的心也会变得踏实。
一支妙香可以提升主人的品味,给客人一个舒适的环境,而一杯好茶可以敬客,拉近彼此的距离。闻香品茗,都需要闲情雅致,才能品出滋味。
认识香品
一款好的香品,在使用过程中给人们带来的享受,不仅仅是简单的香气,而是对身心整体的熏染和濡养,既可安神益智通经开窍,又可怡情悦性降火去躁。香的高妙之处在于,于有无间培补人的道德,调动心智的灵性,又能安和身心,抑阴扶阳,保健养生。
对于香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香品的形态特征可分为“线香”、“盘香”、“香膏”等;根据所用原料的种类可以分为“和香”与“单品香”等;根据使用的制香原料又可分为天然香与合成香等。
和香之美
单品香是指单用一种香药,添加天然粘合剂制成的香,因为单品香的药性往往是比较单一的,只作用于人的某一方面,长期使用会造成人体气血的不合。 早在汉代,古人就已经意识到单品香的局限,于是产生了多种香料配伍的观念,开始转为使用多种香料和合而成的香品。
和香不是简单的香药组合,更重要的是药性的和合,要充分利用药性的五行属性,使香药药性相互生发制逆的过程。许多时候是要把香药先分组和合,有的还需经窖藏,最后再按所需顺序统一合成。
如何鉴别香品
选择香品时一定要选择天然香料制成的,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用天然香料制成的香,颜色大多偏灰、暗,表面也比较粗糙;利用特殊的化学添加剂制成的香表面变得光滑洁净。好的香品都是用天然原料加工而成,只有再点燃后才能散发出香气,并且香气清新,爽神,久用也不会有头晕的感觉。而利用化学香精合成的香即使不点燃也能发出很浓的香气。
香具
香具是使用香品时所需要的一些器皿用具。除了最常见的香炉之外,还有手炉、香斗、香筒(即香笼)、卧炉、薰球(即香球)、香插、香盘、香盒、 香夹、香箸、香铲、香匙、香囊等。造型丰富的香具,既是为了便于使用不同类型的香品,同时也是一些美观的饰物。
香香香用来盛香粉用的勺子,主要用来打香篆(香拓)使用,勺口比较小,虽然盛的比较少,但容易控制,不会在倒进香拓时将香灰倒得哪里都是。
香铲:也可以盛香粉,但是毕竟是平板的,由于铲面较小,此工具主要用来平香拓中的香粉,使之均匀的铺到香拓的模具里。
平香压:因为在借助云母银叶等熏香时,多数要把香灰打成丘状,此物可以带角度的把香灰拢起,压平滑。
侧香压:应该是用来平整香灰的,尤其在打香拓时很有用,可以把香炉中的香灰很方便地压平。
羽扫:用来轻轻拂去香炉边沿上的香灰,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火箸:用来夹住无烟碳,方便点燃无烟碳所用,基本都是金属质地,也用来捣松香灰。
云母镊:用来把云母片或银叶夹起移动的工具。
品香
中国传统的品香过程是“近闻其香,远品其馨”,所以大多数品香的香舍、精舍要求宽敞、明亮、通风,这样才会使香气具有回旋、与空气和环境融合的条件。品香者在香床上舒缓而坐,离香几三到五尺的距离,既闻香品馨,又观香烟变化之奇妙,悦性时赏诗论赋,率性时引吭高歌,又舞之蹈之。“我之为何,天地间一物耳”,可能这就是香学所及的余韵吧。
香粉
是指单用某一种香药,或按一定的配方将多种香药配制后,磨制成粉状,可用于制作篆香等各种香品或作为制香的半成品原料。
牙香
牙香是以沉香,黄熟香为主要原料,切片后进行炮制,再根据功效需求以多种香药浸泡,蒸炒窖藏而成。
香膏
将香药配制好后,调成膏状,装入瓷罐密封窖入地窖中。用时按量取出,与香丸同为常规的熏香香品。
香丸
一种或多种香药制成的“圆珠”状香品,可用来隔火熏或者串成“香串”。
香篆
用来打香篆的模具,多为铜质,以圆形和长方形的较为多见,中间镂空出古代篆书的文字或者一些吉祥图形。
香炉
是最常见的香具,是燃香最常用的器具。其外形各式各样,如博山炉、筒式炉、莲花炉、鼎式炉等等。材质多为陶瓷或铜、铝等金属,也有石、木等材料。
香炭
专门为品香设计的木炭,以无味、无烟、闷烧时间长为特色。
香具
“七君子”在打香篆或是隔火熏香时要用到它们。
香篆礼法
篆香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悠久的香品之一。篆香制作方法简便,把和好的香药磨细即可,储存也较方便。香篆模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设计制作,线条回环,延绵不断。常见的“福”字、“寿”字篆香就有多种。
1.理灰
取适量香灰铺入香炉中。用平香压把香灰压实、压平。
2.放置香篆
取香篆(凹面朝上)放置已平整的香灰上。
3.铺香粉
用香匙取适量香粉均匀填入香篆的香粉槽内。
4.理香粉
用香匙背面梳理香粉,使之均匀、平整。
5.打香篆
左手扶住香炉,右手用香铲或香匙沿着香粉槽边缘依次轻轻地敲击,使香粉与香粉槽脱离,慢慢向上垂直提香篆。
6.点篆香
清扫香篆槽,将剩余香粉扫入香粉盒。取点香器点火,喷出的火要软火,从起燃点外侧点燃,放回点香器。
唐欣
“东方美芳香SPA 馆“及”三摩地蔬食·茶艺空间“创始人。十余年潜心芳香疗法的研究与实践。追随自现代芳香疗法问世以来唯一得到英国女王授勋的芳香疗法泰斗——伊诗泰莱女士学习真正的芳香疗法。作为传统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她用自己的力量在神秘而古老的东方土地上传播着西方的芳香疗法的同时,也向西方传递着博大悠久的中华文明。中西交汇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让唐欣游刃有余的传播着自在从容的美好人生态度。
隔火熏香礼法
隔火熏香是一种很考究的用香方法,不直接点燃香品,而是以专门制作的香炭块为燃料,通过“隔片”灸烤香品,可免于烟气熏染,有利于香气释放更加舒缓、温润,香韵悠长。 虽然“熏”香不如“烧”香来得简单,但其香气更为醇和宜人,而且能增添更多情趣。
1.松灰
在香炉内放入充足的香灰,用香铲整理使香灰均匀、疏松。
2.理灰
将香灰向山一样聚拢,四周轻轻抚平。
3.开孔
用香匙于炉灰中心慢慢开出一个较深的空洞作为炭孔。
4.烧炭
点燃木炭(炭块或炭球),待其烧透,没有明火并变至红色;这样品香时就没有炭味的干扰了。
5.入碳
用香筷将烧透的炭夹入炭孔中,再用香灰盖上,抚平。用细棒(香棒)在香灰中“扎”出一个气孔,通达木炭,以利于木炭的燃烧(或者不让木炭完全埋入香灰,而是微微露出)可以借助香灰控制木炭的燃烧速度。木炭埋入香灰的程度视香品的特点而定,需要木炭的温度较高就可以埋得浅一些,反之则可以深一些。
6.隔片
在气孔开口处放上薄垫片(云母片、银箔、金属片等),将香品放在垫片上
7.置香
用香匙将香品置于垫片之上。若出烟,可以稍等,待其无烟时再开始品香;或将香灰加厚一点,即可减少烟气。
8.品香
若是小香炉,可以一手持炉底托起香炉,一手轻罩以聚集香气,然后用手轻轻将香气送至鼻部。注意呼气时不宜正对香炉,可将头转向一侧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