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发背景下的西部工业:进展、问题与前瞻

2013-03-13 01:59周民良
创新 2013年6期
关键词:工业发展

周民良

大开发背景下的西部工业:进展、问题与前瞻

周民良

西部工业近年来保持较快增长,对缩小地区差距起到积极作用。文章以2012年相关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西部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揭示了西部工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与问题,研判了西部工业发展的若干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西部大开发;工业;矛盾;趋势;建议

2012年,西部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之势,西部工业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工业增长引领西部大开发取得新进展的势头比较明显。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背景下,[1]如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新的政策背景下进一步推动西部工业科学发展,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破解的课题。

一、2012年西部工业增长的基本态势

在稳中求进的宏观政策引领下,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十分突出,全国经济出现一定下行趋势,但是降中趋稳的势头比较明显。2012年全国经济还是实现7.8%的增长速度,工业增长速度维持在10%。在全国各个地区中,西部经济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尤其是西部工业增长速度十分突出。

(一)工业增长速度较快,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2012年西部经济增长较快,各省区GDP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且明显快于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①本文所引用的数据除了特别注明外,均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公报。尤其是在政策调控与市场驱动下,工业的不平衡增长格局有利于西部。2012年,我国沿海、东北、中部与西部工业增加的值增速分别为10.3%、11.5%、4.4%和15.2%,②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西部工业增长最快。与浙江、广东等省区GDP增速与工业增加值增速相近甚至工业增加值增速慢于GDP增速相比较,西部各省区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都明显快于GDP增长速度,工业增长速度较快是整个西部经济持续向上的重要牵引力。值得注意的是,西南各省区的工业增长速度都超过15%,成为全国工业增长整体表现最突出的一个区域。比较而言,西北一些前几年增长较快的省区如内蒙古、宁夏等的工业增速,则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趋势。这显示出在资源开发和对外开放的不同背景下,西部工业优势的发掘具有一定层次性,西南、西北的工业增长格局带有一定轮动性。

表1 2012年西部各省区及部分沿海省份GDP和工业增长率比较(%)

(二)固定资产投资在西部工业开发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从2004年起,中西部投资就开始超过沿海,投资差距缩小对于区域差距缩小有重要作用。其后,西部对投资的吸引力不断凸显。2011年,全国投资增速前10位的省区中,西部有6个省区位列其中,而第1到第4位的省区都无一例外地出现在西部。在跨地区产业转移和西部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对投资吸引力增强的背景下,2012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快于全国的趋势继续保持,整个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86150亿元,同比增长24.2%,明显快于全国20.6%的平均水平。分省区看,西部地区除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9.2%)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省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大于或者等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贵州、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达到31.8%,并列全国第1位,而甘肃、青海、西藏、陕西、云南等西部省份也都保持了较快增速。

表2 2012年西部各省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三)特色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的影响力不断增长

2006年,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在西部地区要积极发展能源及化工、重要矿产开发及加工、特色农牧业及加工、重大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六类特色优势产业。其中,工业类的能源及化工、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及加工等资源依赖型产业发展较快,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工业增长幅度明显,市场优势得到加强。2012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36.5亿吨,其中内蒙古的原煤产量在2010年超过山西后,2012年达到10.62亿吨,进一步超过山西的9.13亿吨,居于全国第一位,而陕西的原煤产量也达到4.79亿吨。2012年,内蒙古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稀土产业发展较快,稀土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2012年,四川的工业增长达到15.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8.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2.6%,纺织业增长21.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9.1%,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18.2%,家具制造业增长18.0%,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7.1%,金属制品业增长16.4%。陕西2012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847.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食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医药制造、纺织服装、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八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65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在甘肃,石化、有色、电力、冶金、食品、煤炭和装备制造业等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5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89%;实现利润226.51亿元,增长4.9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7.39%。

(四)对内对外开放的新优势进一步发挥

近年来,中央政府为支持西部大开发,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西部对内对外开放的政策。对于西部沿边地区,国务院出台了促进边境贸易、推动沿边口岸建设和设置边境经济合作区的政策,而在西部内陆地区,中央政府也重视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在有利于整体开放的政策背景下,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数据表明,2012年,西部地区出口1487亿美元,同比增长37.8%,增速高于全国6.2%的平均增速。分区域看,西南地区引领全国各地区的出口增长,西藏对外出口增长152.1%,居全国第1位;重庆对外出口增长82.2%,居全国第2位。四川、重庆和广西分别完成出口591.3亿美元、532.0亿美元和294.7亿美元,居西部前3位。

(五)新兴增长区域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近年来,在西部设立一批大城市新区,这些新区在引领当地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重庆的两江新区、四川的天府新区、陕西的西咸新区和甘肃的兰州新区的经济总量,都出现明显的增长。2012年,两江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649亿元,同比增长27.2%,占重庆市工业产值的20.2%,两江新区世界五百强入驻企业从建区之初的54家增加到113家。西咸新区确立了以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为先导,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临空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和能源金融业为重点的发展方向。2012年,西咸新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5.8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7.6亿元,融资到位资金158.5亿元。①数据来自西咸新区网。四川省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建设天府新区,确立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高端制造业基地的方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汽车、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设备等重点领域,2012年前11个月已完成投资1168.9亿元。②数据来自天府新区网。兰州新区亦表现不俗。2012年,兰州新区完成生产总值116亿元,同比增长93.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亿元,同比增长77.65%;完成地区性财政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23.8%。

(六)西部不少地方注重以体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规划体制改革的一个突出方向是推进跨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西部各地也力图以跨地区合作突破区域限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都力图推动跨省区的产业合作与要素往来。在整体有利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西部一些省份也纷纷出台省内跨地区工业发展合作方案,例如,甘肃省先后出台酒(泉)—嘉(峪关)一体化、金(昌)—武(威)一体化发展方案,推动省内区域之间的一体化合作。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各地还不同程度地推动省直管县改革和扩大县级管理权限。比如,四川省在全省59个县进行了扩权试点,这些试点县的工业增长趋势快于其他区域。数据显示,扩权试点县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79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2%,增速比全省高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284.3亿元,增长28.6%,实现利润747.8亿元,增长37.9%。除此而外,积极推动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发展,也是不少西部地区深化企业组织结构改革的共同特色。2012年,在内蒙古工业发展中,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增长更快。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21.3%,非公有工业增加值增长16.9%,均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71.2%,同比增长16.0%。

(七)民族地区工业发展引人瞩目

我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都位于西部,享受民族地区政策的一些省份如云南、贵州、青海也分布在西部地区,近年来这些区域充分利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和民族政策,推动工业的快速发展。在西部开发中,五个民族自治区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内蒙古凭借其区位优势和资源开发优势,连续数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全国第一地位,被称之为“内蒙古现象”。即使在一些省份的民族地方,工业发展的速度也很快。以四川来说,2012年民族自治地方(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北川羌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7.5亿元,增长13.6%。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6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八)西部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自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至今,西部大开发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87项,投资总规模3.68万亿元。2012年我国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22项,投资总规模为5778亿元。③数据来自西部开发网。这些重点工程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对改善西部工业投资环境意义重大。与此同时,其他重点工程包括电力等类项目,直接推动西部特色优势工业的发展。

二、新时期西部工业发展的现实矛盾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向内陆推进的,区域发展也有先有后具有雁阵式排列特点。西部工业起飞较晚,发展基础薄弱,结构层次不高,尽管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也客观存在着一些不协调、不平衡与不可持续性矛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强烈赶超愿望与维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矛盾

从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衡量,西部地区都处于全国落后水平,西部各省区推动发展的意愿强烈而迫切。加快发展可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但是忽视自然基础的盲目发展也会带来强大的资源环境压力甚至导致畸形的发展。尽管西部大开发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与生物措施修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带来西部一定程度的生态改善。然而由于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还十分突出。事实上,西部不少省区都存在着偏重型的工业结构(见表3)。2012年,青海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和炼焦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增加值556.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2.0%。甘肃省“两高一资”产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工业曾占全省工业的85%,万元GDP能耗曾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0%,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高达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75%。[2]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在扩大工业规模上的冲动高涨,造成所有西部省区单位GDP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状况发生(见表4),一些省区的单位GDP能耗甚至数倍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数据显示,西部一些省区污染排放数量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

表3 2012年西部部分省区规模以上工业内部轻重结构

表4 2011年全国各省区万元GDP能耗

(二)工业亟待转变发展方式与创新驱动不足的矛盾

在某种程度上,西部工业增长快速时期也是西部传统落后产能复制严重时期。尽管个别省份个别阶段某些技术密集型产业取得较快增长,但不足以掩盖西部整个工业增长方式落后的格局。以内蒙古为例,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9%,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4.5%。四川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0.9%,汽车制造业增长29.0%,重庆的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达到3495.56亿元,软件业总产值达到129.1亿元。然而,总体上看,西部高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工业在全国中的影响还不突出。有数据显示,在第一个10年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在全国的地位未升反降。2010年,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为5.64%,与2000年8.07%的水平相比,下降了2.43个百分点。[3]在全社会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创新驱动的背景下,创新能力不足使得西部工业的转型升级步伐落后于全国其他区域。

(三)工业规模迅速扩大与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亟待加强的矛盾

在后进地区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增强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无疑是关键一环。但是在西部一些地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不足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领导在工业项目的决策时很少考虑环境影响。近年来,一些旅游咨询机构在西北诸多缺水城市到处兜售“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发展思路,不切实际地处处设计北方水城,这样的论点居然在不少城市的决策者那里通行无阻。显然,普遍采取“水城”式的发展决策,会使现有的城乡之间、区域上下游之间用水矛盾加剧,在大旱之年造成严重的自然用水与人类用水冲突,也影响到城市的工业供水能力与河流的自净能力。不仅如此,甚至有西北政府出于强烈的发展愿望,提出在崎岖山区环境下建设经济开发区。此类决策极有可能在前期带来不恰当地大规模先行资本投入沉淀,影响到园区建设效率。

(四)工业生产链条延伸与工业配套能力不足的矛盾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类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地方政府希望在工业发展中延伸产业链,把资源开采—原料生产—产品深加工结合起来,并且在园区建设中强调发展产业集群,以形成最佳的产业增值效果,其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与项目的快速上马相比较,不少地方产业配套、产品配套、技术配套、人才配套等能力不足的瓶颈制约问题短期难以解决,影响到工业项目的建设进度与产业链条延伸效果的发挥。

三、对西部工业发展的几个趋势性判断

根据国际环境、政府政策及市场变化判断,西部工业发展会保持以下趋势:

一是西部工业快于全国工业的强增长状况有望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多年来,中国经济受益于加入WTO后外需扩大带来的快速增长,同时又为稳定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巨大。但是目前实现快速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改变。一方面,国际市场整体需求没有明显增强的趋势,世界权威机构一再下调全球增长预期;另一方面,国内发展中内需不足、产业协调性差、创新驱动受到诸多干扰等问题一直未能解决。2013年4月上旬,惠誉下调中国长期本币信用评级,这显示地方债务问题、通胀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笔者一直以为,在自身存在大量不平衡、不协调与不可持续性问题需要解决的前提下,中国不具有单兵独进、付出巨大成本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义务。鉴于全球经济复苏尚需要时间,国际市场对中国工业品需求增长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沿海制造业出口很难恢复到国际经济危机前的高速增长态势,而在外需增长不足的情况下,稳中求进型经济增长将更多依赖于扩大内需来推动,而这种内需扩大应该建立在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基础之上。发展程度较低、与全国其他地区发展差距较大的西部理所当然会成为扩大内需政策所格外关注。从全国工业空间分布趋势看,近年来工业生产要素北上西进特色鲜明,沿海在全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西部在全国工业的比重明显上升,这一态势会在一定时期维持不变。也就是说,受优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资本与要素从高成本区域向低成本区域转移双重因素推动,西部将继续成为政策关注区域与要素流入区域,加之西部地区工业基数较小,西部工业还会持续保持相对的较高增速状态。

二是工业面状扩散与核心区域集中集聚的趋势同时进行。在西部内部发展冲动强烈、发展水平较低的背景下,西部各地都期待以发展来解决地区面临的诸多问题,争取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迎来难得机遇时,各级政府都不愿意放过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在省、市、县甚至乡镇都高举工业强省、工业兴市、工业兴镇的旗帜下,工业的面状扩散趋势将不可避免。与此同时,从国家的角度看,继续有效集中资源,引导市场要素适度集中地进行重点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导向也将长期进行下去。从各地政府政策看,西部各省区也会十分注意发挥区域优势,依托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建设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甚至城市新区。这些新兴区域由于历史负担较小、管理机制灵活,在汇聚高层次资本与技术要素以实现规模化扩张中发挥重要作用,将日益成为带动大都市经济起飞的新引擎。

三是特色优势工业将继续引领西部增长。西部地区占全国国土的70%,空间差异大,地质环境复杂,矿产资源与生物资源种类多,储藏丰富,且勘探开发较晚,农业、煤炭、石油、电力、医药、钢铁、有色冶金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较好,开发潜力巨大。新疆、青海、陕甘宁、川渝的石油天然气生产、黄河上游长江上游的水电开发、陕北、蒙西、宁东、云贵的煤电资源开发、青海新疆的钾肥生产、甘肃云南的铅锌、四川的钒钛、内蒙古的稀土、云南贵州的磷肥等都具有显著的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在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特色药材培育与加工、特色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等领域,西部地区都取得了规模化的产业扩张。而三线建设时在西部建设的军工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等工业,也在企业改革和政府采购需求扩大下显示出较强市场竞争力。特色标识差异性,特色显示竞争力,西部地区要走自主发展之路,必须进一步发挥特色优势工业的先导与带动作用,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思路,创特色、打品牌、拓市场。随着国内外需求规模扩大,尤其是在需求多样性扩展和特种需求放大的背景下,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前景将持续看好。

四是循环型工业将进一步发展。大量西部工业处于资源开发前端,传统产业、初级产品、高耗能低附加值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后续加工链条较长,加工过程存在大量的资源消耗与废弃物产生,有进一步强化废水、废气、废渣综合利用、对排放物“吃干榨净”的物质基础,可以在较大范围发展循环型工业。这既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又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目前,青海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宁夏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等区域性工业集群建设,都较好地体现了循环型工业的发展模式,在西部许多工业集中区域,都有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在企业、园区、社会层面构筑循环型工业体系的极大潜力。可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把老工业基地生态化改造与新建园区的循环型布局结合起来,推动钢铁、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电力、建材、煤炭等重点产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

五是以开放促发展的潜力有望进一步发挥。我国对外开放是从沿海发起的,西部是对外开放最晚的区域,同时也是边境线最长周边环绕国家众多具有巨大开放潜力的区域。从全球范围看,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大陆,又是一个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很深的大陆,亚洲53%的贸易是在本地区内部进行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在国家亲邻、睦邻、善邻、友邻的政策下,促使西部从开放后队变成开放前队,本着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精神与周边国家发展贸易、投资、商业往来,可以实现经济一体化下西部工业与周边邻国工业的互利双赢,促进西部工业进一步提升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使沿海曾经有过的开放效率在西部工业发展中得以复制。

六是会出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相促进的新局面。除了内蒙古、重庆等少数省市外,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比重普遍较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受市场与政府政策引导,在工业与城市建设投资拉动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城镇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反映在对就业需求的大幅度增长上,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得以扩大。而在国家重视以新型城镇化拉动内需的政策下,西部城镇化速度快于中部并且快于沿海的局面将有可能继续维持。[4]西部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必然会放大西部的消费能力,增加西部地区社会商品零售额,又会反作用于工业需求,对西部的工业增长起到良性拉动作用。当然,在促进西部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上,应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更加注意推动有产业支撑和人口有序转移的城镇化,防范出现空心式城镇化。

四、促进西部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首先,西部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稳中求进的政策。西部是全国一盘棋中的重要一环,需要贯彻执行中央的各类调控性政策。与此同时,还应顺应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关系变动趋势,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管理关系,更加注意提高西部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当然,多年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重要教训是,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需要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改革与政策形成机制改革。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除了要求包括西部在内的各地呼应与贯彻中央政府政策外,也需要中央政府按照实干兴邦的原则设计出更为科学的调控政策。要防微杜渐而不放任自流,曲突徙薪而不火上加油,以明规则制约潜规则,以公开政策操作抑制利益相关者的私利企图,把可预见的风险与不安全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并精心评估各类政策的利益受益者与受损者,使广大城乡居民成为政策实施的受益者,不断提高政府的纠错能力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在科学改革与科学管理中,切实保障“中国梦”就是人民梦,并以实现西部梦圆“中国梦”。

第二,积极促进西部工业转型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大力推动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从国际市场竞争与中国资源禀赋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在工业领域。西部工业结构相对落后,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工业技术创新严重不足,转型升级的难度较大。尽管如此,鉴于经济下行过程中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西部地区再难也得努力转型。西部各地政府应该借相对较快的增长势头,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标准,以增量转型带动存量转型,统一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投资行为,顺应市场规律与政策管理规律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在积极发展特色优势工业中,有效引导企业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流程、新技术,在走创新驱动道路中提升西部工业的竞争力。

第三,更加主动地推动西部的对外开放。应把促进西部内陆开放型经济与沿边开放结合起来,尤其应重视开放大通道建设并加强基础设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通过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国经济合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形式,建设面向周边的特色外向型产业群和产业基地。要积极优化进出口结构。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提升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此同时,扩大国内短缺资源和调剂型农副产品的进口。积极引导外资更多投向西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并鼓励西部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中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

第四,不断优化西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方针,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促进西部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积极控制开发强度,不断调整和优化区域结构,促进西部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局面;重视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建设适合西部省情区情的城市带、城市群,推动大中小型城市协调发展,注意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防范地方盲目列举城镇化项目带来的规模化投资沉淀;要通过规范化的工业园区建设和提高产业配套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工业的集聚效率;优化对口支援结构,以跨地区工业分工与合作提高对西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与扶持效率。在西部建设跨地区的工业园区,并共享工业发展成果,也是一种可以进一步探索的工业合作方式。

第五,进一步提高西部的科技教育水平。工业是高度依赖科技教育资源的产业,西部工业发展能力的培育离不开西部科技教育的振兴。应通过增加科技教育投入、深化科技教育改革和优化科技教育援助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西部的科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加强对工业发展各类人才的培养,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顺玲.顺应三个转向,有效推进甘肃经济结构调整[J].开发研究,2011,(5).

[3]申兵.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取向[N].2012-10-15.

[4]武洁,李桂芝.2011年人口发展报告[M]//国家统计局.2012年中国发展报告.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86.

[责任编辑:李君安]

C913;F290

A

1673-8616(2013)06-0064-07

2013-05-21

周民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36)。

猜你喜欢
工业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工业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