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扫大街打了谁的脸

2013-03-11 01:03蔡鎏
投资北京 2013年2期
关键词:竞争机制清洁工失业

蔡鎏

中国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打破“编制”的铁饭碗,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提升国民经济活力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哈尔滨研究生竞聘清洁工事件,让人唏嘘不已。据悉,哈尔滨本次招录的457名环卫工人都为事业编制。有29名研究生学历的考生报考,占0.4%;本科学历2954人,占41.11%;大专学历4203人,占58.49%。最后29名研究生中有7名被录用,现已正式走上清洁工岗位。网友调侃:“连当个清洁工都没人要,这让被拒的22名研究生同学情以何堪。”

有人会说,职业无分高低贵贱,研究生怎么就不能当清洁工了,这是他们的选择。记者对此表示完全赞同,每个对社会有贡献的职业都是伟大的。如果这些报考的研究生都是出于为社会做贡献或是磨砺自己的想法,那本无可厚非。但是,一位在这次招聘中未被录用的研究生的一句话似乎将这个道貌岸然的面具击得粉碎,“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一个编制,何以让寒窗苦读数十载的研究生出卖了自己所有的理想,沦为了编制的奴隶呢?

编制这个计划经济色彩严重的词,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为了防止机构的无序膨胀而设立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制制度已经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经济、服务体系的效率及社会公平性。“编内”和“编外”人员在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异以及不用担心失业的“编制”保险箱,都是很多人挤破头皮也要进入“编内”的很大原因。“死也要死在编制里”道出了这个被编制绑架的畸形社会中很多人的心声。一旦混入编制之内,就不用担心失业,于是开始混日子,事业单位的工作低效率,刺痛了每一个纳税人的心。

当前,中国社会的种种不稳定性,大学生害怕在民营企业失业,民企和国企、事业单位相比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巨大差异,让他们担心居无定所、老无所养,于是这些“压力山大”的大学生毕业生们努力想躲进体制的躯壳中,纵使当环卫工也在所不惜。这与90年代初的下海浪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实将当代年轻的大学生们的所有理想、所有冲劲统统击碎,于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当然,大部分“沉沦”在“事业编制”的大学生们,也与其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和性格缺陷有关。那些年轻的精英人才。因为担心“编外”工作的不稳定性而选择“死在编制内”,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病态。纵观全球,有几个国家,工作是终身制,不论干的好坏都不会担心失业?市场经济下畸形的编制制度,浪费了大量的国家资源,挤占的是大家公平就业的机会。良好的竞争机制是社会前进的重要推动力,没有竞争的社会最后只能是一潭死水。李开复之前有微博说“人与人的差距不是在学校而是在工作后拉开”的,这反应了中国很现实的一个问题。中国的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取得一纸张文凭,然后靠它找着一分工作,最好是“编内”,从此便不再学习、创新,甚至将以前学的知识也忘得所剩无几,差距就会与别人越拉越大,最后被这个社会淘汰。

中国的教育一向都是灌输式的同质化教育,不注重孩子的个性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试问让文科生学习高等数学所为何用?一个个本来充满个性的孩子,被家长放上了“中国教育车间”,以分数为唯一衡量标准的流水线,削去棱角、磨灭理想,最后出来的都是同一的标准品,高分低能现象屡见不鲜。

所以,中国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打破“编制”的铁饭碗,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提升国民经济活力。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解决“国进民退”的问题。其次,教育改革应该更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教育培养的是人长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灌进去一堆乱七八糟、没有消化的东西。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时刻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理想,永远保持精力充沛迎接挑战的人才,他们才是未来助推中国经济腾飞的最大引擎。

猜你喜欢
竞争机制清洁工失业
给人看病的“清洁工”
判断:哪位洗得快
清洁工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失业预警
环境清洁工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如何调动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
浅谈数学教学策略的探究
五问失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