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晓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必将给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为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养老产业得到兴起和发展。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存在着缺乏政策支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老年人消费观念落后、市场不成熟等问题,因此,如何发挥养老产业在提高我国老龄人口生活水平、完善社保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将是养老产业在理论和实践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产业养老产品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进入了人口高速老龄化时期。据国际标准,若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或等于10%,或者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大于或等于7%,这个国家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我国于1999年10月已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据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13.26%,总数达1.79亿。由此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日益加深,正面临着一场“银发浪潮”。
一、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分析
首先从养老服务业方面来看,目前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数量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总床位数尚不足养老人口总数的0.9%,供需严重不平衡。此外养老服务的内容不够全面,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其次,老年用品市场发展滞后。我国老年人购买老年专门用品的需求日益强烈,但老年用品却供给短缺。再次,在老年文化生活领域,目前我国老人的娱乐场所主要是在家里、马路上和公园里,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年人闲暇时间充裕,可自由支配收入高,老年人在娱乐健身、绘画书法等方面的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专门针对老年人休闲娱乐市场的潜力巨大。据旅游部门统计,我国每年老年旅游人数已占全国旅游总人数20%以上。2005年,我国老年出游人数达到全国出游总人数的25%。
二、我国养老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政策指导与支持,政府和社会投入不足,养老产业缺乏资金来源。
养老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在其发展初期,政府应该制定可操作性的扶持政策,引导和培育养老产业市场,为发展养老产业提供必要的便利政策保障。但无论是在计划层面还是政策执行层面,一些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明显不够,并没有真正把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养老产业发展问题尚未纳入到政府产业部门的发展规划之中。
(二)社会养老法规体系和保障制度不健全,使得养老人口消费结构单一,缺乏有效需求。
我国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而且由于社会保障资金地方管理、财政分灶吃饭等原因,一些地方设置附带条件,流动人员养老保险关系衔接难,已到退休年龄人员无法办理退休,不能领退休金,使得农民工大量退保。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相比,社保制度改革的进程相对缓慢和滞后,新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即使能够享受社会保障福利的城镇老年人,其获得的养老金水平也较低。
(三)老年用品、服务和休闲文化领域市场细分程度不够,产业定位不明晰,发展滞后。
在市场上,我国老年专用产品稀缺。目前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还仅仅停留在基本医疗、集中养老等方面,对养老人口其他方面的需求开发远远不够,养老产业体系没有完全培育起来。在物质产品方面,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健身产品、休闲产品不多;专门针对老年人保健、生活的特殊用品,如老人床垫、老人手杖等以及辅助商品如助听器等则供给短缺;即使在许多大中城市,也很难找到老年产品专卖店。在文化精神产品方面,适合老年人的图书、报刊、影视、广播等同样很少。
(四)养老资源供求失衡,缺乏行业规范和标准,发展秩序混乱。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为1.78亿,养老床位约260万张,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不到15张,不仅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约70张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也低于有些发展中国家如罗马尼亚、巴西等,它们为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20张至30张的水平。此外,养老服务机构城乡发展不协调,公办与民办结构失衡。此外,整个养老产业目前缺乏相应的市场法律法规监管,各种类型的企业充斥其中,市场管理和运行机制大多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
三、发展我国养老产业的对策
(一)建立并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和维系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为此,一是要加快健全完善各项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要确保各项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避免缺失遗漏,尽快形成适度集中、有序组合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三要重视制度创新,加强引导,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
(二)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出台养老产业扶持政策,使企业积极投身到养老产业这一朝阳行业中来。
按照养老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使养老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对于积极参与养老产业发展的企业,政府应当从政策面上给予适当的倾斜。针对目前国家对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税收优惠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建议明确税费减免的具体税种和比例。
(三)加强教育引导,转变老年人消费观念。
老年人消费观念更新与否,也关系到养老产业是否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要促进老年人消费观念转变,必须让老年人意识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适度消费是很有必要的。今后不仅要加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力度,还要扩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宣传范围,积极引导老年人转变消费观念。
(四)积极培育专门的老年用品、服务和休闲文化市场。
养老产业所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目前,应当从养老产业的长远计划角度设计好养老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及保障措施,以便更好地培育养老消费市场。从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现阶段需求来看,在养老产业体系中,最值得引起重视的是老年医疗保健业、老年家政服务业、老年保险业和老年娱乐业。重点建设适量的专门服务于老人的诊所、家政保姆中介机构、老年公园;各大保险公司应设计推出一些专门针对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险种。总的来看就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多元、各有特色的老年人需求市场。
(五)加强养老产业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养老产业投资体制和行业标准。
确立养老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政府责任、资金来源、发展规划、执法监督、管理机构、执法机构、违规处理等做出具体规定,使养老产业各相关部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个较为系统的法律法规依据。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市场运作,实行市场准入,加强资格认证,强化老年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管理。
(六)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养老产业从业人员素质。
首先,积极教育和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中介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着重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从事养老产业工作。其次,要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岗位培训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养老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在读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注释:
刘昌平、殷宝明.发展养老产业,助推老龄经济.学习与实践,2011(05):25-31.
李齐云、崔德英.老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山东经济,2008(01):71-75.
管萍、李正龙.国外老龄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经济导刊,2010(08):20-21.
冯永华.我国老龄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1(35):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