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从资源、能源,以及环境保护三个视角分析了“生态节能型住宅”的必要性,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分析了其可行性,然后针对目前国内外生态节能住宅应用的现状,指出了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生态节能型住宅”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节能型住宅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进步,能源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住宅作为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场所,在其建设与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能耗占我国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逐年上升。因此,在我国建设节能住宅、推广节能技术已经迫在眉睫,也已经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我国政府把建筑节能列入“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2020年建筑节能远景规划目标”。
一、建设“生态节能住宅”的必要性
(一)资源匮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资源角度看,我国资源相对缺乏:目前我国可耕土地占全世界的7%,人均1.43亩,是世界人均量的1/3。我国城市中有300多个缺水,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量的1/4,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
(二)能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我国每年仅建筑耗用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砖瓦砂石等建筑材料的年生产耗能达1.6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耗13%左右。每年用于采暖的能源高达1.3亿标准煤以上,占采暖地区总能耗的20%,占全国能源消费的12%。
(三)加强环境保护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环境角度看,我国建筑垃圾增长速度与建筑业的发展速度成正比,除少量金属被予回收外,大部分成为城市垃圾。目前我国已有2/3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建设“生态节能型住宅”的可行性
(一)技术是实现生态节能住宅可行性的有效手段。
生态节能建筑对建筑的技术性要求更高。涉及建筑设计与施工、建筑设备与材料、工程管理等众多的专业技术领域,在其不同的工作阶段,从基地规划布局、建筑单体建造到运行维护管理,从建筑形体与维护结构到空调系统,照明技术的节能方法,乃至建筑的物业管理,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生态节能设计应该和建筑方案设计节能概念的贯彻联系在一起,一项“先天技术不足”的建筑将会使建筑节能付出沉重的代价。方案设计节能概念的偏差会给建筑维护节能构造设计带来困难,建筑节能造价巨增,空调负荷增加。因此,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生态节能技术的正确及措施得当恰恰是建筑节能的关键。
(二)经济是实现生态节能住宅综合效益的根本保障。
建筑设计是工程建设计划的具体化,对工程建设的投资、实施及使用中的能耗、物耗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作用。生态节能住宅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在其不同的工作阶段,都始终贯穿着经济性这一理念。
据资料分析,住宅项目设计施工的不同阶段对工程总投资的影响程度有很大不同,设计准备与策划阶段影响投资的程度为95%~100%,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25%~35%;进入施工阶段后各种项目管理措施所能够节约的投资总和不超过整个项目总投资的25%,由此可见,设计策划阶段对项目总投资的影响程度远高于施工阶段的总和。随着能源消耗费用的不断上涨,使客户和使用者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建筑生命周期的花费,包括运行的费用和维修的费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设计策划阶段开展经济分析是实现生态节能住宅设计综合效益的根本保障。
三、应用现状及评估
(一)国外生态节能住宅应用的现状及评价。
1、欧洲国家节能应用的现状及发展。
德国对节能的研究与应用在欧洲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2002年2月,德国又实行新的建筑节能规范,从控制单项建筑维护结构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转化为对建筑物真正的能量消耗量的控制。英国市政局和房管委掌握的房屋中95%的屋顶有保温措施,50%的外墙为保温墙体。新建房屋全部采用双玻窗、保温屋面、保温墙体和地面。供暖系统全部采用双管供热,每组暖气片都有调节阀,可以自由调节供热量。
2、美国节能应用的现状及发展。
从节能建筑的内容看,美国推动建筑生态节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1)建筑物本身的热工性能,即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门窗的密闭性能和充分利用通风、太阳能、自然采光等措施来降低采暖和空调的能耗;(2)提高建筑物内的能耗系统及设备的能源效率,包括采暖、空调系统、照明灯具、热水器等。
(二)国内生态节能住宅应用的现状。
1、逐步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体系。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第一部旨在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行业法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节能率要求30%。2001年颁布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要求对不符合节能标准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2005年4月公开发布《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要求各地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做好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四节”工作。
2、初步形成了建筑节能的技术支撑体系。
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域得到了一定的扩展,建成的节能建筑逐年增加。建筑节能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外墙外保温技术、新型高效节能窗的水平大大提高;供热采暖温度控制与计量技术取得明显进展,建筑节能产品体系初步形成。
3、建设了一批节能示范工程。
我国建筑节能工程是从点到面逐步扩展开的。为了加快建筑节能标准的全面推行以及为全国其它地方提供经验和教训,建造了一批节能示范工程,有效带动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建设了北京安苑北里北区、哈尔滨篙山小区等新建节能示范小区以及许多试点建筑。
(三)国内生态节能住宅应用存在的问题。
1、建筑中贯彻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过低,能源浪费严重。
我国现有的近441亿㎡的建筑中,98%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新建建筑也只有5%符合现阶段的节能标准,节能技术相对落后。
2、建筑能耗过高。
我国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高出2~3倍。另外,我国城市能源结构不合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率还很低。
3、建筑节能的政策、法规配套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1)管理机构不健全,信息不对称,尚未形成有效的信息扩散体系;(2)现行的供热体制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3)目前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住宅全装修等节能降耗的重要领域,都没有具体化的法律,只有一些零星的规章,不够明确细化。
(四)建筑设计中生态节能技术水平不高。
规划设计中缺乏节能意识。在单体设计中重形式轻技术;各个专业常常各自为政,只是进行一些基本的配合与资料提供,缺乏整体概念。节能技术体系还不够健全,许多先进的节能技术及产品的开发不够成熟。
(五)建筑设计中存在对经济性重视不够。
设计构思中缺少对建筑经济性问题的研究以及对经济条件的客观分析,使得实际工程中超出经济条件而违反概、预、结算梯级制约关系。忽视建筑使用中的消费成本。对建筑经济性的认识局限于建设成本的最小化,而忽视使用过程中能源、资源的消耗成本,缺少对社会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的研究。
四、我国“生态节能型住宅”发展建议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
首先,针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完善《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建筑法》,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来法规,形成由统一的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组成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励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生态节能型住宅、新能源的开发与建设。
(二)出台强制推广与激励相结合的生态节能型住宅政策。
以政府投资的建筑为突破口,包括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公益性学校、医院、博物馆等建筑,规定必须达到生态节能型住宅标准要求,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在部分有积极性、有工作基础的地方试点,强制推广生态节能型住宅标准,要求新开发的城市新区新建建筑必须全部满足生态节能型住宅技术标准要求,将发展生态节能型住宅纳入各级政府节能减排考核体系;大力推进供热计量收费制度,加快供热体制改革;研究出台生态节能型住宅财税激励政策,制定财政资金扶持鼓励绿色生态小城镇与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的实施方案,研究鼓励生态节能型住宅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进一步扩大生态节能型住宅示范。
争取利用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组织实施生态节能型住宅相关的示范工程。一是单体生态节能型住宅的示范,组织实施“低能耗建筑与生态节能型住宅”、“农村中小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示范;二是城区或小城镇的区域性示范,开展“低碳生态城(区)建设”、“园林城市”等示范;三是单项技术的应用示范,如“太阳能屋顶计划”等示范。
(四)完善生态节能型住宅产品技术支持体系。
编制《生态节能型住宅技术产品推广目录》,建立健全生态节能型住宅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机制,加快成果转化,支撑生态节能型住宅发展;组织生态节能型住宅技术研究,在生态节能型住宅共性关键技术、技术集成创新等领域取得突破,引导发展适合国情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节能型住宅新材料、新技术、新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五)大力推进生态节能型住宅相关产业及服务业发展。
建设生态节能型住宅材料、产品、设备产业化基地,形成与之相应的市场环境、投融资机制,带动绿色建材、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能源等产业的发展;培育和扶持生态节能型住宅服务业的发展,加强人员队伍培训,建立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推行生态节能型住宅检测、评价认证制度。
(六)构建全寿命周期的标准及评价体系。
修订《生态节能型住宅评价标准》等标准规范,完善生态节能型住宅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维护、使用、拆除等各环节的标准;建立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评价标准体系;修订《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出生态节能型住宅技术要求,率先在夏热冬暖地区实现推广生态节能型住宅的突破;指导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编制生态节能型住宅标准规范、施工图集、工法等。
(七)提高全社会对生态节能型住宅的认识。
建立生态节能型住宅理念传播、新技术新产品展示,宣传生态节能型住宅的理论基础、设计理念和技术策略,促进生态节能型住宅的推广应用;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普及生态节能型住宅知识,提高人们对生态节能型住宅的正确认识,树立节约意识和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结语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生态节能型住宅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转变城镇发展方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生态节能型住宅,为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减排和改善建筑人居环境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本课题为江西财经大学校级课题,课题编号:55,指导老师:李明,课题成员:李慧泽、何洁、林珍、李敏,课题名称:基于LCE的“生态节能型住宅”的经济技术分析及应用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