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探析

2013-03-11 07:14惠红梅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公共交通公交公交车

惠红梅

摘要公交事业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乘坐公交车出行方便与否也是影响市民幸福指数高低的一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嘉峪关市城市城市建设的不断拓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公共交通事业的依赖也不断加强。

关键词中小城市公共交通事业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一、嘉峪关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历程

自1965年嘉峪关市建市以来,其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一经营(1965年-上纪80年代末),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私营经济进入公交服务业(上纪80年代末-上纪90年代末),第三阶段,政府加大对公交事业的投入力度(90年代末-2007),第四阶段,嘉峪关市公共交通事业迅速发展时期(2007-2012年4月)。第五阶段,嘉峪关市公交重归国有(2012年4月—)。

二、嘉峪关公共交通事业的市场结构

公交需求的发展是伴随着城市经济的扩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与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人们出行的变化情况是步行、自行车、机动车,最后追求舒适和品质的私家车。但出行方式的选择却与城市建设的路况,出发地与目的地的距离关系密切。鉴于国内城市大都以单中心布局为主,因此假设市区为同心圆状态,建成区的拓展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市区各方的通达性相同,则可以优势距离为半径计算出各种交通方式适宜的建成区面积。当城市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时,常规公交才能显示出优势,对于中小城市,制约公交发展的症结正在于此。

(一)嘉峪关市公共交通需求现状。

嘉峪关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1965年建市,全市总面积3000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86平方公里。建成区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长约8.6公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23185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59566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2287人,增长45.30%,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3.81%。流动人口约32000人,并逞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约3100人。城市化率91%。主要居民区、商业区集中在新华路两侧,特别是商业区集中在新华商场——百货大楼路段。

近十年来,嘉峪关社会经济发展迅速,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183.91亿元,是2000(17.93)年的10倍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1.16元,比2000(6750)年增加1万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95%,居民消费中用于交通的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13%。

嘉峪关市不同出行方式的交通分担情况,见表2

由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购买力的不断提高,嘉峪关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体机动车(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拥有量迅猛增长,截止到2011年上半年,嘉峪关市私人小型载客汽车数量为12623辆,比2010年年底增加1738辆,仅仅半年时间,增长幅度就达17%。出租车现有700多辆,摩托车近3万辆,电动车据估计数字有6万余辆。个体机动化的交通方式对公交出行方式有着强烈地排斥作用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与公交出行方式进行着激烈地竞争,特别是酒钢职工上下班大多只好选择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厂区对私人小汽车有管制)因为进了厂区大门距离工作地还较远,公交车又不能进厂区,还有一些单位位置偏远,没有通开辟公交线路。这就使得嘉峪关市公交出行量比例低。

(二)嘉峪关市公共交通供给状况。

目前,嘉峪关市公共交通责任有限公司现有职工168名,其中驾驶员143名。正常公交线路6条,汽车北站-酒钢厂区五号门的7路公交正在试运行阶段,线路总长度80多公里,日均营运里程1700公里,日均旅客周转量约4万多人次。营运车辆104辆,其中经常处于营运状态的有80多辆,有20多辆处于备勤状态,其中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购进的北京福田欧V汽油混合动力低踏板公交车5辆,重庆恒通低踏板客车10辆,大大方便了腿脚不方便的老人乘车。政府也承诺每年都会保证城市公交事业的投资,并设想将这一项投资量在年度规划中固定下来。旧车体进行了统一喷色和维修,公司也有自己的企业标识。公交车辆基本实行一车两驾,只有3路、6路两条冷线是2车3驾。全体司机实行合同化管理,合同每三年一签,平均工资达3400左右,司机短缺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司机队伍也实现了稳定。

三、嘉峪关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嘉峪关公共交通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一是站点缺站牌且设置不合理。站牌不仅是一个城市重要的交通标志,同时也有品牌效应,嘉峪关好多站点没有站牌,本地除非经常坐车的知道等车地点,本如果没坐过车的人根本不知道在哪上车,如果是外地人想做嘉峪关公交就更难了。其次,嘉峪关好多路段的站点设置不合理。另外,有些站点附近小商贩摆摊设点、社会营运车辆挤占公交停车位等情况,给公交车的正常运行造成不便。最后,嘉峪关的公交车站并非港湾式,这样既不科学,也存在安全隐患。

二是站场的设施建设非常落后。站场建设的标准是每辆公交车必须有180—200平方米的停车位,按此计算我们的站场应该占地近20000平方米,但现如今我们最规范的嘉北场站占地面积仅为1500多平方米,其他的场站就更为简陋,司机们反映,场站没有厕所,不提供饮用水,而且没有留司机停车休息时间,很不规范。

三是公交车的档次低。有些公交车车况差,有些已很旧,还有就是车辆的容量太小,公交车辆档次与市民期待有一定差距,急待更新。

四是道路设置上存在问题。调研中有司机反应: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之间道口太多导致非机动车辆横穿马路现象频繁,一是影响公交车运行,二是留下交通隐患。

2、市民“公交先行”意识亟待加强。

我市流动人口少、外来人口分布分散,这些都成为公交车乘坐率低的一个客观因素。市民们“公交先行”意识薄弱,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摩拖车或是电动自行车,短途代步工具不用愁;而日益普及的私家车又刚好解决了中长途交通工具问题,都导致当前我市公交车的乘坐率低,大部分市民存在一站到达目的地的固定观念,转乘意识弱,这对城市公交线路的覆盖率和线路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以上问题衍生出来的公交运营成本提高等问题也正面冲击着该市公交事业的发展。

3、职工队伍的管理存在难度。

在对原来的两个城市公交公司以及合并后的嘉峪关市公共交通责任有限公司的访问中,公司负责人都一致认为职工队伍管理上存在难度。嘉峪关市公共交通责任有限公司王汉庆董事长说:目前职工队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偏低、成员构成复杂是造成管理难度的主要原因。公交司机工作强度大,技术要求高,年龄偏大难以承担高强度的工作;再者好多司机原先就是自由职业者、管理意识薄弱,身份转换难;知识结构偏低也是造成对于新的管理模式适应慢的原因之一。

二、改进建议

(一)理顺体制,加强领导。

理顺公共交通管理体制,通过建立公共交通协商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对公共交通行业的领导,整合公共交通和公共客运相关的职能,建立起适应嘉峪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交通管理体制。

(二)切实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1、加强政策支持,制定权威的交通发展战略。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尽早出台我市《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等地方性政策法规,将"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管理等方面都纳入法制化轨道。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修改完善《嘉峪关市公共交通规划》,使其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2、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公共交通财政补偿机制。市政府对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等应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要建立并落实公共财政补偿机制,市财政、审计部门应对公共交通企业的成本和费用进行年度审计和评价,合理界定和计算公交企业政策性亏损,对因价格限制因素造成的政策性亏损给予政策扶持和价格补贴,对因承担社会福利而减少的收入或因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而增加的支出给予经济补偿;对因“冷、热线”而引起的收入不均要出台相应调剂政策和措施,重点补贴扶持“冷线”的发展,提高公交的覆盖率,使公共交通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

3、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议市政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组织规划、建设、公安、土地、市政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站场等公交基础设施和公交车专用道的建设力度。一是加强公共交通站场的建设。要将公交站场和配套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将公共交通站场作为新建小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一项内容,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新站场的建设投资应从土地出让金中支出,建设应由专门机构负责落实,确保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国有资产长期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二是加强换乘枢纽中心等公共客运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规划,建设一批与城市发展规模和出行换乘需求相符的公交枢纽站及与其配套的停车场、港湾式停靠站,实现公交"零距离"换乘,鼓励私家车主在高峰时间或进入拥堵路段时换乘公交车。

(三)建立科学合理、各类客运系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公交体系。

1、进一歩优化公交线网。调整和优化我市公交线网布局,扩大公共交通服务范围和领域,逐步构建"线路功能明确,等级结构优化,与城市进程和道路建设相适应"的公交线网体系。公交线路布设应尽量避免信号交叉口左转,以便设置公交专用道、公共交通优先信号等,提高公交的整体运行效率;对过长的线路、热线上的重复线路、非直线系数偏大的线路进行调整或重设,以充分发挥线路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2、优化公交站点。要本着既方便市民出行,又不浪费公共资源、不妨碍城市道路畅通的原则,合理调整公交站点布局。调整、撤消一些布点过密又影响交通畅通的站点,改建港湾式公交停车站点,使公交站点布设更为科学合理,从而减少由站点布设不合理引发的道路拥堵现象,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

3、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市民需求。"公交优先"实质上就是人民大众优先,我市公交行业应切实加强行业建设,努力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质量。建议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更为科学地安排发车频率,合理制定抵达站点时间;更新车况达不到营运要求的车辆,为市民提供安全、方便、舒适、快捷、经济的乘车条件,让公交成为市民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

4、完善公共交通,形成现代化公共交通大格局。要逐步实现客运站场与公交站场“无缝化”衔接,方便农村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大交通格局。要加大对公交线路的投入,有序开发城市公交线路,逐步建成以城市公交线路为主干,以常规交通为辅助,以出租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新格局,形成城市公交系统、出租车交通协调发展的公共交通良好态势,建立与我市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四)提倡文明乘车。

嘉峪关市公共交通责任有限公司的职工学习宣传栏中有两封信:一封是写给全体司机的,一封是写给所有乘客的。在写给乘客的信的主要内容就是倡导遵守社会公德,培养文明乘车习惯的。公交优先发展离不开公交公司的努力,但也离不开市民的支持,它是一项多方互动的社会公益事业。因此,政府、社会、企业应该向乘客宣传文明乘车的意识,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惯。□

(作者:1997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学学士,现任甘肃省嘉峪关市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公共交通公交公交车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第一次坐公交车
拒绝公交车上的打扰
等公交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公交Ⅱ个股表现
公交车上的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