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法烟气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实验研究

2013-03-11 07:46张亚通张明路王东立顾秀波任爱玲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钛酸丁酯溶胶

张亚通,张明路,王东立,顾秀波,李 立,任爱玲

(1.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2.武强县环境保护局监测站,河北武强 053300;3.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岛 066000;4.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

氮氧化物(NOx)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会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生产带来严重危害。随着大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日益增加,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因此,烟气脱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经刻不容缓[1-5]。

本课题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催化剂,研究负载不同含量的V2O5,WO3制成的催化剂TiO2的脱硝效率,深入探讨SCR反应规律,期望获得高性能的SCR催化剂。

1 实验内容

1.1 催化剂TiO2的制备与表征

本实验选用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载体二氧化钛,其水解方程如下:

由于钛酸四丁酯水解是可逆过程,且水解过程中会产生醇,所以可通过改变钛酸四丁酯与醇的比例来控制水解反应的速率,探索出最佳的添加比例,最终制备出性能最优的二氧化钛载体。

1.1.1 催化剂TiO2的制备

将2.5mL钛酸四丁酯,0.5mLHCl先后加入到30mL无水乙醇中,磁力搅拌;再准确量取3mL去离子水,逐滴加入上述溶液中,室温搅拌2h;将得到的产物100℃下干燥2h,再放在马弗炉中600℃煅烧3h。

分别取不同含量的钛酸四丁酯,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制备二氧化钛。

1.1.2 催化剂TiO2的表征

应用扫描电镜(JSM-6480,日本电子公司)对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6-9]以钛酸四丁酯(TBT)为原料合成的二氧化钛进行SEM分析,结果见图1。

图1 溶胶-凝胶法制得的TiO2电镜照片Fig.1 Electron micrograph of TiO2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图1a)中产品是在原料V(TBT)∶V(乙醇)=1∶6时制备出的,从电镜图中可以看出制备的TiO2颗粒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60nm,但团聚现象较严重。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实验中加入的醇比例严重过量,过度抑制了钛酸四丁酯水解过程。图1b)中产品是在原料V(TBT)∶V(乙醇)=1∶4时制备出的,从电镜图中可以看出制备的TiO2颗粒很均匀,平均粒径约为60nm,几乎无团聚现象,因此可知实验中加入的醇比例适当,很好地控制了水解速率,使钛酸四丁酯水解完全。图1c)中产品是在原料V(TBT)∶V(乙醇)=1∶2.4时制备出的,从电镜图中可以看出制备的TiO2颗粒与图a),b)中颗粒比较不均匀,粒径分布宽,为60~90nm,但团聚现象较轻微。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实验中加入的醇比例偏低,使得钛酸四丁酯水解速率加快而致水解过程不充分。图1d)中产品是在原料V(TBT)∶V(乙醇)=1∶2时制备出的,从电镜图中可以看出制备的TiO2较图a),b),c)颗粒比较偏大,粒径分布不均匀,为80~100nm,且团聚现象最为严重。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实验中加入的醇比例严重偏低,使得钛酸四丁酯水解速率过快而致水解过程很不充分。

[10]—文献[11],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5种不同的二氧化钛载体中,通过电镜分析确定了最优的实验条件:酯醇添加体积比为1∶4,0.5mL的HCl,3mL的H2O,100℃烘干2h,600℃煅烧3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TiO2产品颗粒均匀,形貌好且颗粒分散较好。

1.2 催化剂WO3组分的负载

称取6%钨酸铵(以WO3质量计)粉末放入质量分数为5%的草酸溶液中溶解;称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钛粉末放入烧杯中,磁力搅拌30min;将搅拌好的反应物放入烘箱中干燥,70℃下1h,100℃下2h;再将干燥后的反应物放入马弗炉中煅烧,300℃下1h,450℃下1h[12]。

分别取质量分数为8%,10%,12%,14%的钨酸铵重复上述步骤。

1.3 催化剂V2O5组分的负载

称取0.25%偏钒酸铵(以V2O5质量计)粉末放入一定量的草酸溶液中溶解;将负载钨酸铵后的粉末(WO3/TiO2)放入其中,磁力搅拌30min;将搅拌好的反应物放入烘箱中干燥,70℃下1h,100℃下2h;再将干燥后的反应物放入马弗炉中煅烧,300℃下1h,450℃下1h[13]。

分别取质量分数为0.5%,0.75%,1.0%,1.25%的偏钒酸铵重复上述步骤。

2 催化剂的表征

SCR脱硝催化反应是一个发生在固体催化剂表面的多相催化反应,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催化活性的高低[14]。BET方法是根据氮气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规律,在恒定的温度(低于常温)下,通过对某平衡压力下进入催化剂内部的孔隙和多孔表面,或者是从催化剂内部的孔隙和多孔表面中排出的氮气量的多少,分析得到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等结构参数。

本实验中催化剂在300℃抽真空预处理2h,以N2为吸附质的条件下用比表面积分析仪(ASAP2010,美国麦克仪器公司)测定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采用BET法来计算样品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的测定采用的是BJH法,并以吸附等温线的脱附值为基准。

2.1 不同质量分数的V2O5负载催化剂比表面积的表征

当 WO3的质量分数为10%时,不同质量分数(0,0.25%,0.50%,0.75%,1.00%,1.25%)的V2O5负载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表征结果列于表1,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表1和图2说明在V2O5质量分数较低时,由于钒氧化物的结构不同导致催化剂比表面积相差不大,V2O5质量分数达到1.25%时,才由于大量的V2O5覆盖TiO2表面而出现比表面积较大下降。比表面积的降低是由于活性组分负载于载体表面上,占据了载体大量的表面空位。

表1 不同质量分数的V2O5负载催化剂的比表面积Tab.1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ontent of V2O5

图2 V2O5含量对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影响Fig.2 Influence of V2O5content on catalyst specific surface area

2.2 不同质量分数WO3负载催化剂比表面积的表征

当V2O5的质量分数为1%时,不同质量分数(0,6%,8%,10%,12%,14%)的 WO3负载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表征结果列于表2,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表2和图3说明负载不同含量的WO3会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产生影响,随着氧化钨的加入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逐渐变大,这是由于WO3能够抑制钒氧化物导致的催化剂比表面积丧失,起到稳定剂的作用,使催化剂保持一定的比表面积。

表2 不同质量分数WO3负载催化剂比表面积Tab.2 Specific surface areas of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ontent of WO3

图3 WO3含量对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影响Fig.3 Influence of WO3content on catalyst specific surface area

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当V2O5含量增加,WO3含量不变时,催化剂比表面积有减小的趋势;在保持V2O5含量不变,研究WO3含量对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影响时发现,一定范围内V2O5含量不变,WO3含量增加时,比表面积有增加的趋势。

3 催化剂的成型

催化剂成型是催化剂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催化剂成型方法和工艺不同,所制得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和表面纹理结构也有显著差别,从而会带来不同的使用效果。常见的成型技术有:挤出成型法、压缩成型法、转动成型法、喷雾成型法[15]。结合本课题要求,选择挤出成型法来制备催化剂。

挤出成型法是将催化剂粉料和适量黏合剂或水分,经充分均匀混合后,将湿物料送至带有模头的挤出机中,粉料经挤出机被挤压入模头的孔中,以一定形状的挤出物挤出,在模头的外部离模面具有一定距离处,装有刀片,可以将挤出物切成适当长度。它能获得形状各异,长度范围较宽的催化剂成型产品,此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成型方法[16]。

3.1 添加剂比例对成型的影响

本实验主要是通过调整各种添加剂的种类、水粉比等,来寻求最适合成型的物料配方。出于保密的原则,本实验中采用添加剂的名称均用字母(A,B,C,…)来标示。具体实验结果详见表3和表4。

表3 实验组一Tab.3 Experimental group 1

表4 实验组二Tab.4 Experimental group 2

3.2 结果与讨论

由以上实验可分析出最优的添加比例添加剂A为0.30%(质量分数),添加剂B为15%(质量分数),在此比例下可得到成型性好、满足实验使用的催化剂,如图4所示。

图4 成型后的催化剂Fig.4 Forming catalyst

对未成型催化剂和成型后的产品分别进行SEM分析,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图5中a)是未成型的催化剂粉末;b)是成型后的催化剂。从图中可以看出成型后的催化剂有黏结的现象,颗粒更大些。造成上述现象主要是在成型时加入了黏合剂。

4 结 语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5种二氧化钛产品,并筛选出效果最佳的用于负载不同含量的V2O5和WO3的催化剂,最终考察了黏合剂对催化剂机械强度的影响。结论如下。

考察了溶胶-凝胶法水解条件对合成二氧化钛颗粒的影响,最终得到当添加酯醇比为1∶4(体积比),HCl为0.5mL,H2O为3 mL,100℃烘干2h,600℃煅烧3h时制得产品约为60nm的锐钛型二氧化钛球形颗粒,适宜用于脱硝催化剂制备。

本实验采用浸渍法负载V2O5和WO3,对负载不同量的催化剂进行BET表征,得出在一定范围内,当保持WO3含量不变时,随着V2O5含量增加催化剂比表面积有减小的趋势;而当V2O5含量不变,随着WO3含量增加时,比表面积有增加的趋势。

图5 未成型和成型产品颗粒形貌对比Fig.5 Contrast of product particles before and after forming

通过改变添加剂的比例,最终确定出最优的添加比例:添加剂A为0.30%(质量分数),添加剂B为15%(质量分数),在此比例下可得到成型性好、满足实验使用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岑望来,楚英豪,尹华强,等.SCR法烟气脱硝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A].第十一届全国燃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治理技术暨“十一五”烟气脱硫脱氮技术创新与发展交流会(2007)[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120-125.CEN Wanglai,CHU Yinghao,YIN Huaqiang,et al.SCR flue gas denitr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 the status quo[A].11th National Coal SO2NOx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and“Eleventh Five-Year”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xchange(2007)[C].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http:house.ifeng.com/rollnews/detail,2011-06-03.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10State of the Environment[EB/OL].http:house.ifeng.com/rollnews/detail,2011-06-03.

[3] 宋 闯,王 刚,李 涛,等.燃煤烟气脱销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1(4):63-65.SONG Chuang,WANG Gang,LI Tao,et al.Coal-fired flue gas out of stock research progress[J].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ircular Economy,2010,1(4):63-65.

[4] 原长海,阚中华,陈 嵘.干法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0,38(3):36-38.YUAN Changhai,KAN Zhonghua,CHEN Rong.Research progress of dry-process flue gas denitration[J].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2010,38(3):36-38.

[5] 谭 青,冯雅晨.我国烟气行业现状与前景及SCR脱硝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30(sup):709-713.TAN Qing,FENG Yachen.Progress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the flue gas industry in China and SCR denitration catalyst[J].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11,30(sup):709-713.

[6] ZHUANG Y,LAUMB J,LIGGETT R,et al.Impacts of acid gases on mercury oxidation across SCR catalyst[J].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7,88(10):929-934.

[7] 王彦红,王德松,李雪艳,等.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及其光催化活性的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7,28(3):202-205.WANG Yanhong,WANG Desong,LI Xueyan,et al.Research of Sol-gel technique for preparing TiO2and its photocatalytic activity[J].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28(3):202-205.

[8] 孙克勤,钟 秦,李明波.V2O5-WO3/TiO2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7,20(3):124-127.SUN Keqin,ZHONG Qin,LI Mingbo.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V2O5-WO3/TiO2denitration catalyst[J].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7,20(3):124-127.

[9] 闫志勇,胡建飞,徐 鸿.SCR烟气脱销催化剂 V2O5-WO3/TiO2性能研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11,22(1):68-72.YAN Zhiyong,HU Jianfei,XU Hong.SCR flue gas out of stock the catalyst V2O5-WO3/TiO2performance[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etrology,2011,22(1):68-72.

[10] 杜记民,李 强,付磊霞,等.二氧化硅负载五氧化钒合成、表征和催化性能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0,31(2):166-171.DU Jimin,LI Qiang,FU Leixia,et al.Research of Silica-supported vanadium pentoxide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J].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31(2):166-171.

[11] 姚 杰,仲兆平,陈晓林,等.溶胶/粉末复合浸渍法制备颗粒状SCR脱硝催化剂的特性[J].环境科学研究,2010,23(5):654-656.YAO Jie,ZHONG Zhaoping,CHEN Xiaolin,et al.Characteristics of SCR DeNOxcatalyst powder from sol/powder-complex dipping production method[J].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23(5):654-656.

[12] GROSSALE A,NOVA I,TRONCONI E.Study of a Fe-zeolite-based system as NH3-SCR catalyst for diesel exhaust aftertreatment[J].Catalysis Today,2008,136(1/2):18-27.

[13] 金瑞奔.负载型Mn-Ce系列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制备、反应机理及抗硫性能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JIN Ruiben.Study on the Supported Mn-Ce Low-Temperature SCR DeNOxCatalyst:Preparation,Reaction Mechanism and SO2Tolerance[D].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2010.

[14] 高彦杰.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9.GAO Yanjie.Research on the Prepar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Low Temperature SCR Catalyst[D].Nanj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

[15] 张 剑.SCR法烟气脱硝催化剂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ZHANG Jian.Experimental Study of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itrogen Oxides with Catalyst[D].Xi′an: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8.

[16] 谭文轶,林 扬,张启维.小型烟气脱硝催化剂性能测试装置的研制[J].实验研究与探索,2010,29(7):19-22.TAN Wenyi,LIN Yang,ZHANG Qiwei.Laboratory-scale equipment for testing catalyst performance in SCR process[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10,29(7):19-22.

猜你喜欢
钛酸丁酯溶胶
钛酸铋微米球的合成、晶型调控及光催化性能表征
溶胶-凝胶法制备高性能ZrO2纳滤膜
胺/层状钛酸盐复合材料对CO2的吸附性能研究
3,5-二氨基对氯苯甲酸异丁酯的合成研究
乙酸仲丁酯的催化合成及分析
钛酸锂电池胀气问题的研究进展
溶胶-凝胶微波加热合成PbZr0.52Ti0.48O3前驱体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收缩血管作用及其机制
2,4-D丁酯对棉花造成的药害及补救措施
六钛酸钾纳米晶须的水热反应相转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