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把关”理论的高校校园网不良信息源头控制模式研究*

2013-03-11 01:06苏健涵雷国铨
关键词:传播者源头校园网

苏健涵,雷国铨

(福建农林大学 a.管理学院;b.安溪茶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决定了校园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高校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其负面思想会导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偏差,有的因此走上歧途。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校园网正功能,控制校园网负面效应,尤其是如何控制不良信息的源头传播就成了高校校园网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拟从传播学中的“把关”理论来研究校园网不良信息源头的控制问题。

一、高校校园网不良信息有关问题研究的现状概述

针对高校校园网不良信息的有关问题,已有不少学者从存在状态、重大危害和控制机制等视角进行了研究,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状况:

一是采取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应对高校校园网即传播媒介安全性的研究。如叶海琴等的《浅析当前高校校园网安全问题》[1]从技术方面分析了高校校园网存在的安全问题,认为高校内部人员的攻击以及不良信息的侵入严重影响着校园网的正常运行。王艳歌的《校园网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研究》[2]从技术方面讨论了校园网的安全性控制,主要是采取控制校园网病毒和访问限制等策略。

二是从高校校园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即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视角进行研究。如王桂玲的《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3]指出高校校园网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需要从技术防范和行政监管等方面建立校园网文化管理的长效机制。顾玉军的《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和控制对策》[4]指出网络不良信息严重危害着大学生,控制对策有网络立法、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自我管理、网络技术控制等。

三是从高校校园网不良信息即传播内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视角进行研究。如陈潜等的《控制校园网不良信息源头的高校思政之路》[5]较为全面地分析了高校校园网不良信息的影响,提出从源头对不良信息进行控制的对策。李劲雨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新模式,主动占领和谐校园建设新高地》[6],王文彬的《关于构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校园网的思考》[7],马秀峰等的《高校绿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模式探究》[8],彭永刚的《对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9]等论文均研究了类似问题。

通过对上述相关研究的回溯,可以看出以往这方面的研究存在一些以下明显的不足:第一,较少从不良信息的源头视角来分析高校校园网不良信息的控制问题,提出的控制策略相对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第二,相关研究主要为网络传播研究,大多是对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的分析,对传播者的行为进行控制的分析还少有涉及。有鉴于此,笔者欲以传播学的“把关”理论为指导,来构建控制不良信息源头的“把关”模式,以期能更有效地解决防控高校校园网不良信息源头问题。

二、高校校园网不良信息产生源头探析

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有“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受众分析”“媒介分析”和“效果分析”,是沿着拉斯韦尔5W模式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10](图1)形成的。探寻高校校园网不良信息的源头同样借用拉斯维尔5W模式,这个源头就是“传播者”。

图1 拉斯韦尔的“5W”模式

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处于传播活动的“源头”,其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的重要性。它决定着传播活动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传播内容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传播内容的流量和流向,还决定着传播内容的作用和影响[11]。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在特定的情景下能随时转化为受众,受众也能在传播的互动中担当传播者的角色。这种传播活动角色的相对性从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中可以很明显地表现出来[12](图2)。所以,对不良信息的控制,关键就是要对传播者(同时也是受众)的行为进行控制,即进行“把关”。

图2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

高校校园网不良信息的传播者“把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直接产生、下载和上传不良信息的信息主体,包括大学生、教职员工等,主体是大学生,对他们的把关可称为“直接把关”;第二个层次就是对第一层次传播者进行“把关”的个人或组织,如网络管理人员,这可称为“间接把关”;第三个层次就是对前两类“把关”进行管理的个人或组织,如党团组织、辅导员、行政管理者,这可称为“外层把关”。毋庸置疑,第一层次处于不良信息传播的最前线,与不良信息的关系最直接;因此,对不良信息的控制,关键就是要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传播者在使用高校校园网时的行为进行“把关”。

三、高校校园网不良信息源头的“把关”模式的勾勒

“把关”是传播学的一个经典概念。勒温提出“把关人”这个概念,并将这个概念引入传播活动的研究。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和发展,这个概念演变为一个成熟的理论。把关人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内部的工作人员。由于大众传播的一切信息,都要经过他们的筛选,才能同公众见面,所以他们就是信息传播的“把关人”[11]。那么,如何对高校校园网不良信息源头进行“把关”呢?本文认为可以采取“自律式把关”和“他律式把关”两种“把关”模式,这两种模式均以大学生主体。

(一)“自律式把关”模式

“自律式把关”是内在的“软把关”模式,强调德治,具体的举措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道德伦理认知、网络文化环境建设。

1.细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细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校园网信息传播“自律式把关”的首要措施。一是要坚持正面引导,用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树立正确网络观,引导和教育广大学生文明上网,提高自己的约束力和自制力,理性表达思想和观点,不进行不良信息的下载、上传或转发,使不良信息缺乏爆炸性扩散的桥梁。二是做精做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建立红色网站来引领网络舆论导向,通过电子邮箱与学生广泛交流思想,依托QQ平台开展组织生活会,利用微信反馈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等。[13]三是可以培养具有公信力的“意见领袖”。美国传媒学者拉扎斯菲尔德曾提出“意见领袖”的概念,即来自媒体的消息首先会被一些比较积极敏锐的受众所接受,他们成为“意见领袖”最先发表观点并加以传播[14]。同样在校园网中也会出现“意见领袖”。培养校园网“意见领袖”,为我所用,可以发挥网络舆论正面导向作用,也可以帮助“受众”明辨是非,提高鉴别力和免疫力,使不良信息没有“信宿”。

2.提升网络道德伦理认知

提倡网络文明,提升道德伦理认知,是对网络信息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方面。一是要构建一套新的道德伦理体系,要求每个传播者在校园网这个公共平台上发布信息和言论时,要严格遵守。网络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是十分不同的,传统道德伦理体系直接搬到网络拟态环境显然行不通。因此需要构建一套适合于校园网的伦理道德体系。二是要倡导“从自己做起”,认真学习网络道德标准,明确自己的网络道德权利和义务,经常自我反省,达到道德自律,从而在校园网空间活动时能收敛自己的行为。三是要通过评选网络道德模范、网络道德案例展示、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分析等活动,让道德伦理体系耳濡目染、内化于心,提升道德伦理认知水平。

3.加强网络文化环境建设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15]。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传统文化在网络上的延伸,加强网络文化环境能够有效控制高校校园网不良信息源头。一是要调动网络管理者和传播者各方面积极性,大力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切实把校园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二是要坚定主导权,在校园网上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工作指导,坚决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校园网阵地,教育引导师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三是要掌握主动权,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要理直气壮地宣传文明上网正面事例,凝聚正能量,抵制不良信息,释放负能量。

(二)“他律式把关”模式

“他律式把关”是外在的硬把关模式,强调法治,具体的举措有网络信息立法、校园网信息监管、网络技术防控等。

1.加强网络信息立法

网络信息立法的实施,是进行“他律式把关”的有效保障。加强网络信息立法的实施,一是要大力宣传有关网络信息立法,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立法遏制网络不良信息。我国对网络信息立法极为重视,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关于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决定》、文化部发布的《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刑法中的有关计算机犯罪等法律,这些为清理网络上不良现象提供了法律依据,也适用于校园网的使用者。二是要组织师生员工加强相关具体网络法规的学习,加强师生员工法律意识,提高对由网络主体的匿名性、隐藏性而导致的合法与非法等问题的鉴别能力。三是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高校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构建一套完善的校园网管理制度,来引导、规范师生员工的信息传播。

2.加大校园网信息监管

高校要根据网络信息立法和校园网管理制度,加大校园网信息行政监管力度。一是要根据国家互联网管理的相关法规,认真抓好校园网站的登记备案工作,对校内网站与网络用户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同时要按照IP地址管理办法,落实IP地址分配使用逐级负责制。二是要对网站实施受众监督等。如实行BBS论坛用户实名注册制度,接受监督,以有效遏制高校校园网不良信息的传播;设立“校园网络不良信息在线举报”栏目,以规范校内上网场所管理和校园网使用秩序。三是要确立和量化校园网行为和校园网责任主体的对应关系,对校园网各责任主体的网上行为进行强力监管,对违规违法者进行处罚与制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监督的存在。

3.构建网络技术防控体系

技术防控可以构建一个健康的大学校园网络。一是网络技术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掌握最前沿、最核心的网络管理知识,以最坚固的技术盾牌抵御不良信息的入侵。二是要利用校园现有网络,广泛设立校园网控制点,建立和完善校园网安全防护、监控与跟踪、路径控制等系统。如,一些高校直接利用高科技手段屏蔽不良信息,昼夜开展信息监控,定期进行舆情分析,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要堵塞各种校园网不良信息的进出口。校园网管理者应通过防火墙的构建,切断校园网与社会网络的部分连接;通过关键词的过滤,缓解校园网信息发布约束力低带来的冲击;通过搜索引擎的控制,消减校园网受众的“积极的信息获取”;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弥补校园网信息发布者的隐匿性。这些技术手段都将有效稀释校园网中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三)“自律式把关”与“他律式把关”模式的内在联系

自律主要通过舆论和信念发挥作用,而他律主要通过威慑和惩罚发挥作用。必须将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控制校园网不良信息。

1.自律是把关校园网不良信息源头的基础,是他律的前提

古人强调“慎独”,我们今天要求“自律”,“自律”即“慎独”,是人的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意识,表现为在没有外来约束、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之事。对校园网信息的传播者来说,信息的真实、健康、客观,具有利他性,有助于网络建设,那才会获得广泛的情感认同,才会受到真正的认可,个人的满意度也比较高。相反,某些失真、阴暗、扭曲的信息也许能满足个人的一些欲望,但最终将受到受众的唾弃,甚至害人害己。当每一个校园网的网民被看做是校园网世界的把关人时,他们的自律就是在维持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是把关高校校园网不良信息源头的基础,也是他律的实施前提。

2.他律是把关校园网不良信息源头的有效武器,是自律的补充

规范高校校园网的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法律法规和技术,这就是他律。他律是指源于网络空间外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的监督、管理和规范,即通过外力迫使网民认同、遵守某一秩序。在高校校园网中,由于不良信息传播者匿名匿形的特征,传播者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与传统概念上的校园社会的直接接触,导致不良信息源头的把关问题变得相当复杂,校园网监管者难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制裁措施。因此,基于必要的法律手段和校园网规章制度的他律是把关高校校园网不良信息源头的有效武器,是自律的必要补充。

3.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是把关高校校园网不良信息源头的关键

正确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是高校校园网主体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的体现和要求,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把关高校校园网不良信息源头的关键。自律在他律的作用和影响下,校园网主体能够在内心深处逐渐形成一整套潜移默化、自觉遵守的规范。而借助法律法规和技术等他律方式的推动,校园网传播者能够比较容易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并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将外在的准则内化为自觉的道德意识,最终完成“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参考文献]

[1]叶海琴,等.浅析当前高校校园网安全问题[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102-103.

[2]王艳歌.校园网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研究[J].软件导刊,2010(3):88-89.

[3]王桂玲.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人民论坛,2010(8):110.

[4]顾玉军.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和控制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6):1371-1372.

[5]陈潜,等.控制校园网不良信息源头的高校思政之路[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7-48.

[6]李劲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新模式,主动占领和谐校园建设新高地[J].时代教育,2010(6):41.

[7]王文彬.关于构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校园网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140.

[8]马秀峰,等.高校绿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模式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5):42-46.

[9]彭永刚.对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南北桥,2010(5):12-13.

[10]Harold Lasswell.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M].1948.

[11]邵培仁.传播学导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126.

[12]施拉姆,等.传播学概论[M].新华出版社,1984.

[13]张筱荣.网络语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应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8-102.

[14]杨祖恩.把握网络舆论特征,实现正确引导[J].青年科学,2010(4):95-96.

[15]新华社.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中国青年报,2012-11-18.

猜你喜欢
传播者源头校园网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深化改革创新 强化源头治理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常回源头看看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