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耀
呵护一百里国色天香
◎黄家耀
百里杜鹃党工委、管委会自2007年7月正式成立以来,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涉及区域旅游资源实施统一保护和开发,对其经济社会事务实施统一领导和管理,实现了管理景区与管理社会事务的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具有毕节试验区特色、符合百里杜鹃实际的旅游扶贫新路子,形成了科学规划、依法保护、合理利用、加速发展的“百里杜鹃模式”。
当前,百里杜鹃正处在一个最好的发展阶段,刚刚过去的2012年,生产总值从成立之初的2.03亿元跃升到1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6700万元增长到32.5亿元;财政总收入从3000万元增长到7.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704元增长到5060元。可以说,五年多来,百里杜鹃各项数据指标均实现了逐年跨越的快速增长,辖区内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
随着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深入学习贯彻,去年国发2号文件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和今年国办函35号批准实施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实施,百里杜鹃迎来了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东风。尤其是作为国家层面推动区域发展的这个《规划》,明确提出了要“调整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行政区划”、“支持百里杜鹃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重点建设百里杜鹃文化旅游区”、“研究建设百里杜鹃文化旅游集聚区”等要求,这些对于百里杜鹃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此,我们已经通过详细研判,并请国内外专家把脉,对今后的发展做出了清晰的定位,提出了“生态立区、旅游强区、工业富区、城镇带区、科教兴区”的发展战略,力争利用好百里杜鹃各类丰富的旅游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打造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建设成为社会和谐、风景美丽、人民富裕的景区典范。
我们正全力以赴将百里杜鹃升级打造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除了大力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及时启动了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先后组织编制了《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规划》、《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等多个发展规划,并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组的评审。
去年,我们先后三次赴京对接申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相关事宜,并得到国家和省、市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申报材料已按程序上报到国家旅游局,目前正等待国家旅游局派专家组赴景区进行检查验收。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我们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成功跻身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充满信心。
作为一个以发展旅游产业而建立的风景名胜区,如何解决好“旅游季节性强”这一突出的问题,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并力求不断改善的工作重点所在。
近年来,百里杜鹃充分依托自身条件,不断发掘景区内的旅游资源,除了成功打造了普底、金坡、戛木、杜鹃花王等多个以花为主体的景点之外,还先后开发了百里杜鹃大草原、百里杜鹃湖、米底河风景区、普底彝族风情小镇等多个优秀景区。同时去年我们还先后隆重推出了2012避暑季国际彝族火把节、米底河民族风情节、普底彝族风情小镇啤酒节、附源村满韵乡风旅游文化节、环百里杜鹃湖自行车骑游等10项系列活动,有效丰富了夏季避暑旅游文化内涵,突破了景区旅游季节“瓶颈”,初步形成了春看花海、夏游草原、秋赏湖光、冬巡雪域的格局。
百里杜鹃在旅游景点及旅游内涵上的不断开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告别了以往“一花独放”的模式。在去年6.34亿元的旅游总收入中,除开春季看花,其他季节的旅游收入达到了2.86亿元,占45%。
百里杜鹃除了拥有美丽的杜鹃花之外,这里还是一个少数民族世居的地方。多年来,彝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创造了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厚重的民族风情。如果说把百里杜鹃比喻为一个美丽的姑娘,杜鹃花是她靓丽的外衣的话,那么少数民族文化则应该是百里杜鹃美的灵魂所在。
为了进一步挖掘百里杜鹃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切实提升百里杜鹃的旅游文化内涵,这些年百里杜鹃加大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掘力度,比如2012年全省第七届旅发大会期间推出的大型群舞《乌蒙欢歌》,就吸引了广大中外嘉宾及旅客的极大关注,而且这样的舞蹈表演目前在百里杜鹃已经形成了一个常态。除此之外,每年杜鹃花节开幕式上的民族歌舞《杜鹃花开》、《祭花神》以及彝族火把节的《火神祭》、“彝族原生态音乐展演”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文艺活动表演,都充分展示了百里杜鹃灿烂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同时,百里杜鹃还成立了索玛艺术团等专业演出团队,长期驻扎在景区进行演出,成为了吸引广大旅客的一大亮点。可以说百里杜鹃在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能力的同时,在大力挖掘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方面也花了较大功夫。
今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规划》特别提出了“探索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加快推进发展文化旅游创新先导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产业”的要求,我们将立足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总体目标,全面推进百里杜鹃民族旅游文化的发展。
百里杜鹃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达到小康的要求依然还有一定的距离。刚刚过去的2012年,百里杜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727元,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5060元,增长20%,旅游扶贫战略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再加一把劲,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去年,胡锦涛同志在百里杜鹃考察时对我们提出了“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要求,我们牢记这一嘱托,结合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要求,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先行先试、创新发展,坚持经济驱动、跨越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和坚持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牢牢把握生态立区战略不动摇,加快林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牢牢把握旅游强区战略不动摇,加快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培育;牢牢把握工业富区战略不动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牢牢把握坚持城镇带动战略不动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牢牢把握坚持科教兴区战略不动摇,加快创新能力提升步伐。在大力实施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战略背景下,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出发点,通过花卉业、特色经果林、养殖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以此快速增加农民的收入,更好地让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争取在2016年在毕节试验区乃至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我们每年举办的杜鹃花节,与其他地方的旅游节有所不同。
一是时间长。每年3月28日开幕,要到5月上旬才结束。
二是主题独特。近几年我们都是以“相约花海,浪漫杜鹃”为主题,在这个被誉为“地球彩带,世界花园”的地方,以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杜鹃花区为“媒”,相约四海朋友前来领略“一百里国色天香”,自然是一次难忘的浪漫之旅。
三是活动多。今年,我们按照“热烈、节俭、务实、有序”的原则,突出生态宜居、休闲度假、文化养生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特点,充分利用杜鹃花节的交流平台以节会友、以花兴业,多角度展示百里杜鹃新貌,以此更好地打响旅游品牌、提升产业层次。因此,在本届杜鹃花节期间的活动安排上,我们突出了简约而精彩的特点,保证天天有活动,日日有节目。从2013中国·贵州百里杜鹃国际杜鹃花节开游仪式暨《索玛花开》文艺演出到“北京百家企业百里杜鹃行”暨招商引资活动;从国际、国内知名花卉城市参与“国际鲜花城市联盟发起仪式”,到群众创新编排体现景区民俗风情的《彝山欢歌》、《月亮挂在半山崖》、《相思红》、《浪漫杜鹃海》等活动,都能确保惊喜,感受浪漫。今年杜鹃花节的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只待杜鹃花开、四海客来。
作者系贵州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