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湿敷保护化疗患者静脉的护理研究

2013-03-10 09:12孙红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1期
关键词:静脉炎局部中药

孙红霞

中药湿敷保护化疗患者静脉的护理研究

孙红霞

(湖北省武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武汉430014)

目的 寻找保护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的有效护理方法,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恶性肿瘤化疗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遵循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复方地黄酊湿敷患者前臂静脉穿刺点近心端沿血管走向的皮肤的方法来保护静脉,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的方法。结果 观察组方法对化疗静脉的保护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地黄酊湿敷能有效保护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静脉,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中草药;湿敷;恶性肿瘤;化疗性静脉炎;护理;硫酸镁

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化疗临床上多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外周静脉穿刺等3种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能有效避免化疗性静脉炎,但本操作置管需局部麻醉及缝针,对穿刺技术要求高,并且限制患者臂部的活动度,有导致患者气胸并发症的风险[1]。而PICC穿刺置管虽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2],但是费用较高,限制了在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中推广应用。因此外周静脉穿刺输注仍然是目前化疗的首选的给药方式。相关文献报道[3],静脉滴入化疗药物局部静脉炎发生率可达57.6%。我们采用中药复方地黄酊湿敷的方法来保护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静脉,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在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恶性肿瘤化疗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5例,女71例;患者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0.5岁。其中乳腺癌25例,肺癌19例,胃癌16例,卵巢癌15例,宫颈癌12例,肝癌6例,绒毛膜癌3例。96例患者在化疗前无深、浅静脉疾患,实施外周静脉穿刺输注化疗药物的过程中没有针头滑出血管外情况,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且预备完成5~6个疗程化疗。遵循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化疗方案、给药周期、药物剂量及种类、躯体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 选择患者弹性好、回流通畅、静脉内径较粗、位置易于固定、便于观察和穿刺的外周静脉,因内径粗的静脉血流速度快,能使药物及时得到稀释,可减轻化疗药物对静脉的化学性刺激。不要在肌腱、关节、神经丰富处、静脉瓣处穿刺,并确保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化疗后输0.9NaCl100ml冲洗残余化疗药物后再拔针。静脉穿刺成功后,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复方地黄酊(将地榆、黄连、黄柏、大黄、丹参、细辛、芒硝研末,用75%乙醇调配成浓度为60%~70%的液体)湿敷患者外周静脉穿刺点近心端沿血管走向的皮肤:取5×10cm的无菌纱布块浸湿药液湿敷选择区域,表面用保鲜膜覆盖后胶布固定。湿敷宽度4~5cm、长度18~22cm,湿敷时间以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开始到结束后1小时。湿敷期间每一小时更换一次浸湿药液的纱布。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湿敷的方法、范围、时间、位置等与观察组相同。两组患者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期间,严密观察输液通畅情况,记录患者穿刺部位及穿刺静脉有无发红、肿胀、疼痛、灼热、色素沉着、静脉有无条索状改变和硬结、静脉管壁弹性改变等血管情况。

1.3 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4]。I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期间,观察组疼痛、灼热、皮肤发红和肿胀、色素沉着、静脉血管硬化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n(%)]

2.2 两组发生静脉炎的情况比较 观察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发生静脉炎情况比较[n(%)]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治疗疾病过程中,化疗药物可损伤静脉内膜,使静脉血管通透性增加而药物外渗。同时药物可致静脉血管痉挛,局部组织供血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引起不同程度的化疗性静脉炎。化疗性静脉炎发生机制有药物因素、物理因素和机体自身因素[5]。化疗药物属细胞毒素类药物,刺激性强而且无高度的选择性,即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和组织也有一定的损伤,进而影响正常组织细胞代谢及其功能。化疗药物与人体组织细胞DNA结合后容易发生炎症反应或者引起组织坏死,甚至在化疗药物撤除后仍可持续数周。长春瑞滨、盖诺、诺维本、环磷酰胺、阿霉素、表阿霉素、丝裂霉素等溶解后注入静脉均可引起血pH值的改变,促使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氟尿嘧啶、顺铂等均易引起变态反应,导致化疗性静脉炎。再者针头的物理刺激、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均可导致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中医理论认为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是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过程反复穿刺以及药物刺激等多种原因导致局部脉络损伤,血溢肌肤或血热内蕴则局部发红;气血不畅,凝聚肌肤,津液输布受阻则肿胀;瘀血内蕴,蕴久化热则局部发热;脉络血行不畅,瘀血阻滞,不通则痛。根据中医辨证求因理论治疗应以清热、化瘀血、散结、通脉为主。中药复方地黄酊配方由地榆、黄连、黄柏、大黄、丹参、细辛、芒硝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消肿、散结通脉、止痛的功效[6]。黄连、黄柏的有效成分为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并能增加白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抑制细菌凝固酶的形成,有利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以增强组织抗感染能力;芒硝局部应用可加快淋巴循环,增强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减少局部白细胞浸润,预防局部组织及静脉损伤。

我们选择用酒精调和诸味中药,使本方的保护静脉作用更好,因为酒精具有催眠和消毒、防腐的作用,兼有局部麻醉和止痛效果。酒精局部应用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血管损伤。酒精易挥发,局部使用可带走组织大量热量,起到冷敷作用,减少静脉损伤的发生,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同时低温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进一步减轻疼痛,且低温可抑制组织胺等炎症递质释放,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和扩散,从而减轻水肿。

总之本文中我们采用中药复方地黄酊湿敷的方法来保护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静脉效果好,提高了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1]冷明英.诺维本3种途径给药局部毒性反应的观察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5):40-41.

[2]秦孝波,刘龙刚.PICC导管在农村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4):313-314.

[3]任娟.中药外敷对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90-91.

[4]邵晨东.金黄膏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30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1):49-50.

[5]黎余余,蔡晓艳.中药湿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2):95-96.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2005年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4-85.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1.091

1672-2779(2013)-21-0122-02

吴义红

2013-08-12)

猜你喜欢
静脉炎局部中药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药零食”怎么吃
局部遮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