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鹏
笔者在安徽省安庆宜泉斋见到咸丰钱一枚,面文咸丰重宝,背满文宝泉,无纪值。此钱比初铸当五十稍大,直径为56mm,重52.6g,满文宝泉与初铸当五十无异。该钱铸工精湛,面、背上下无刮痕;地张平整,包浆与它处无异,十分精美(彩页1 上)。
清朝中叶,内外战事不断,国库日虚,军饷不足难以度支。于是刑部尚书周祖培、大理寺卿恒春、御史蔡绍洛先后条陈钱法,请改铸大钱。时有小平通宝;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五十用重宝;当八十、当百、当五百、当千用元宝(个别省份宝文不一),得清廷允。咸丰三年(1853)八月,清政府增铸当五十钱。但为何铸此无纪值钱呢?
宜泉斋好友初以为是开炉性质,然年前拜会安徽省合肥市吕老前辈,言及此钱时才豁然开朗。清朝钱制,当二比小平稍大,当十更大,背均不纪值,后又铸当五十钱。由于各地铸造大小不一,比价不稳,以十充五十用,遂停铸。部分钱局仅试铸了一些样版性质的钱,如宝福局、宝巩局等,南京博物院就藏有宝苏局当五十型无纪值钱。此枚咸丰重宝宝泉当五十无纪值钱即应为此试铸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