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义 董文萍
蛇目半两,是西汉铸造的一种版式较特殊的半两钱。最早见于清李佐贤编著《古泉汇》收录一枚(图为手绘),释曰:“外郭特宽,与肉相平,半两字半在肉,半在郭”。蛇目半两是日本泉家为此种半两钱取的名字,此名称首见于奥平昌洪著《东亚泉志》。丁福保《古钱大辞典》上卷释文云:“钱文面文拓视而阴阳半圆者曰蛇目”。但是此谱并未收录蛇目半两钱。张志忠《古钱辞典》收录蛇目半两8 枚,称其曰宽郭半两。《中国钱币大辞典·秦汉编》收录两枚蛇目半两,但未列出两钱的尺寸及重量数据,释文曰:“铸于文帝前元五年至武帝元狩五年(前175—前118年)。面有边,较宽,钱肉分高低二层,外边肉高,近穿孔处低。文字外侧压于边上。因其形似蛇眼,故称‘蛇目’。河南永城出土”。《中国历代货币大系2·秦汉三国南北朝货币》收录12 枚蛇目半两,各枚标有数据,钱径最大者23.57mm,最小者22.20mm,最重者3.1g,最轻者2.3g。但是对此种版式未加文字注释说明。
蛇目版式的钱穿廓左右两边钱体多数由于钱文的掩盖,与普通的无郭半两钱看不出太明显的区别,但钱穿上下半月形的凹下部分却非常显眼。蛇目半两的成因,主要是作圆规运动的刮刀制作修整石范所留的痕迹。这种钱制作质量都较高,钱形铸制精整,钱文书写规范,上下基本与穿郭等高,客观上改变了钱面平坦单调的造型,看起来富有变化,较为美观。竖杠纹记半两和凸块半两的制作方法,都是在已经做好的钱范上刻画竖杠及挖出凹坑铸成的。下面是笔者从一百余斤汉半两钱中检出的各种版式蛇目半两钱10 枚,前九枚都较厚重,最重者达3g,平均重量2.66g。只有第10 枚系荚钱版式,重量只有1.9g。
1.蛇目半两,广穿。外径24,厚1.2,穿宽10.6mm,重2.7g。此钱铸制精整,钱体圆大厚重,钱肉光洁细腻,穿孔方正,面文修长,两字类十字两,但是中间一横呈拱形,半字漫涣(彩页6 图1)。
2.蛇目半两,广穿。外径23.4,厚1.2,穿宽11.1mm,重2.6g。铸工较好,钱体厚重,外缘左上有铸柄,穿孔有下横杠(彩页6 图2)。
3.蛇目半两,广穿,穿孔四角呈圆弧形。外径23.3,厚1.1,穿孔11mm,重2.5g。此钱铸工稍差,钱文漫涣。钱肉凸起之外环稍宽,钱穿上下凹下部分似月牙(彩页6 图3)。
4.蛇目半两,广穿。外径23.5,厚1.3,穿宽11.3mm,重2.5g。铸制精整,面文狭长清晰,“半”字竖笔下部较长,“两”字中竖出头与上横相接,系所谓有颈半两。孙仲汇著《古钱币图解》云:“(汉半两钱)一般两字的中竖与上横不连,相连的极罕见,称有颈半两。”此钱更为特殊的是有双重身份,既是蛇目半两,又是有颈半两,应该更为罕见(彩页6图4)。
5.四铢半两形式。外径23.1,厚0.9,穿宽8.6mm,重2.5g。制作精好,有一宽一窄两铸柄,钱肉凸起的外部较窄,面文方正清晰,“两”字似十字两,但中间一横较粗且波折。此钱特殊之处是面穿上,月牙形正中还有一竖线至钱肉外圈。此钱也是双重身份,既是蛇目半两,又是穿上竖纹半两。也罕见(彩页6 图5)。
6.四铢半两形式,狭穿。外径23.5,厚1.1,穿宽7.4mm,重2.8g。铸制厚重,面文方正。此钱也较特殊,是蛇目半两,但是钱肉里圈不凹下,钱面中间是一条阴刻的弦线,把钱肉分成内外两区。应叫弦纹蛇目半两。较为少见(彩页6 图6)。
7.四铢半两形式。外径23,厚1.2,穿宽8.1mm,重3g,铸制特别厚重,钱体圆润精细,是十枚钱中最重者。面文规整方正,十字两。此钱蛇目的外圈不是平的,系由三条阳文弦线组成。应叫弦线蛇目半两。少见(彩页6 图7)。
8.此钱制作非常精美,钱体圆润光洁,面文规整深峻,“两”字写法特别,内部两横是两条短弯折线,下部有两颈与上横相连。外径23.9,厚1,穿宽8.5mm,重2.8g。钱面上下圆环,是由对称凸块组成,可以看出此钱又是另一种特殊的四铢半两钱——凸块半两,也有的泉友称为邓通半两。所以此钱也是双重身份,既是蛇目半两,又是凸块半两钱。这种版式应属罕见(彩页6 图8)。
9.四铢半两形式。外径24,厚1,穿宽8.5mm,重2.6g。铸制尚好。面文较宽短,此钱钱肉外圈特宽。是十枚钱外区最宽者(彩页6 图9)。
10.榆荚形蛇目半两。外径23.2,厚0.6,穿宽8mm,重1.9g。此钱制作粗率不精,钱文小字,十字两,半字省笔,中横成一直线。是所有十枚钱中,最轻薄者(彩页6 图10)。
这些钱铜质略红,与其它汉半两钱无显著不同,有的铜色略有差异。有两枚有铁磁性,能被磁铁吸引,特别是图9 铁磁性特强,距离8mm 就能被吸起,并且吸着有力,图6 铁磁性稍弱,说明这两钱含有较多的铁质,应是铜矿中的杂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