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文 崔京玉
[摘要]目的了解珲春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加强卫生消毒监测管理,为防止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007~2011年对全市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现场采样监测。结果共监测各类医疗机构147家,检测样品2593份,合格2037份,总合格率为78.6%。2007~2011年全市各年度消毒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7.8%、77.9%、71.8%、65.8%、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县市级医院与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的消毒合格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检测项目监测结果显示无菌器械浸泡液合格率最高,为94.4%,医院污水合格率最低,为44.6%。结论对预防医源性感染应继续重视并加强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的消毒质量,加强对医院污水的消毒处理。
[关键词]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2)12(a)-0149-02
为全面了解珲春市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状况,进一步加强消毒卫生监测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2007~2011年笔者对全市的县市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连续进行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监测对象
共监测医疗机构147家,其中县市级3家,乡镇级12家,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132家。
1.2监测项目
灭菌医疗用品、无菌器械浸泡液、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空气细菌、医院污水。
1.3检验方法
每年监测1~2次,按GB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1]、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3]进行检验。
1.4判定标准
灭菌医疗用品、无菌器械浸泡液无菌生长为合格。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数按Ⅲ类环境≤10cfu/cm2、Ⅳ类环境≤15cfu/cm2,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为合格;医疗用房空气细菌菌落数按环境空气Ⅱ类≤200cfu/m3、Ⅲ类≤500cfu/m3为合格。医疗卫生机构污水的排放质量应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4]和GB18466-2001《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5],粪大肠菌群≤900MPN/L、肠道致病菌不得检出、总余氯(氯化法)≥3.5mg/L为合格。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率的比较应用列×行表资料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年度监测情况
2007~2011年共监测各医疗机构消毒样品2593份,合格2037份,总合格率为78.6%。各年度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7.8%(645/735)、77.9%(561/720)、71.8%(318/443)、65.8%(240/365)、82.7%(273/330),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χ2=88.09,P<0.01)。
2.2不同项目监测情况
2007~2011年各类样品监测合格率比较,以无菌器械浸泡液合格率最高,为94.4%;依次为物体表面合格率87.2%、空气细菌合格率77.5%、医护人员手合格率73.4%、灭菌医疗用品合格率72.3%,医院污水合格率最低,为44.6%。见表1。
2.3不同类型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情况
监测合格率县市级医院为83.45%(247/296),乡镇卫生院为80.86%(131/162),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为77.70%(1659/2135)。县市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消毒合格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0.05),县市级医院与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的消毒合格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5),乡镇卫生院与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的消毒合格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P>0.05)。
3讨论
珲春市2007~2011年各类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合格率为78.6%,2007~2010年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大幅回升。说明各医疗机构因各种原因从2007~2010年对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重视程度不够,2011年全市采取举措,对预防医源性感染引起重视,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加大监督监测力度,消毒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使《传染病防治法》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结果显示,全市医疗机构医院污水合格率最低,仅为44.6%,因此各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污水的消毒处理,保证医院污水的消毒质量。
另外,灭菌医疗用品和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也较低。医务人员的手因直接接触患者,直接触摸已消毒器械,直接影响医院环境的消毒效果[6]。要求各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对隔离消毒工作的认识,加强自身管理,强化隔离消毒知识培训,严格执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消毒技术规范》,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监测结果表明,相对来说规模小、条件差、级别低的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消毒质量较差,是今后消毒管理工作的重点,建议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的监督管理,结合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加大政府投入,把医疗用房、消毒设施、人员培训作为重要的硬件要求[7],卫生监督部门和疾控中心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的监测,尤其是加强对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的医务人员消毒工作水平及消毒管理意识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隔离消毒工作水平,预防控制医源性感染事故的发生[8]。
[参考文献]
[1] 国家技术监督局.GB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2]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4] 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技术监督局.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S].北京:199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18466-2001《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5] 陈海明,刘旭振,周伟清,等.韶关市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33(3):67-68.
[6] 陈建民,王中春,张传成,等.费县2003-2005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33(3):66-68.
[8] 朱红梅,孙秀丽.河北省叶县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的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杂志,2010,26(6):675-676.
(收稿日期:2012-09-14 本文编辑:魏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