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课程教学中程序设计思维的培养研究

2013-03-05 09:53张志祥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年36期
关键词:VB程序设计实践技能教学

张志祥

摘要:针对高校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问题,通过进行入门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并更新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中加强对学生程序设计思维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程序设计水平与应用能力。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程序设计思维;算法分析;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6-8743-02

Visual Basic6.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环境的一种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具有功能强大、简单易学的特点。在许多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中选择开设了VB语言程序设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目的是通过VB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人才所需的基本信息素养和简单的计算机开发应用能力。

但目前在高校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普遍反映存在学生学完课程却不会编程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学生的思维定势阻碍了对程序设计思维的理解,进而影响了程序语言的学习[1]。在VB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突出学生程序设计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程序设计水平与应用能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重视入门引导,培养学习兴趣

1.1 精心设计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程序设计课程入门难,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这是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许多师生的共同反映。目前程序设计语言已从传统的面向过程全面转换到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其中的许多概念对于刚刚涉足程序设计的大学生来说有些难以理解,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对这门课程失去信心。兴趣是求知的起点,要学好程序设计课程,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程序设计的领域里,营造新颖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

目前使用的教材多以语法讲解为主线,如果教师照本宣科,课堂索然无味,学习效果自然好不了。尤其是我们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讲解程序设计课程时要精心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准备充分导入和教学用的案例。一个恰当的教学案例往往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譬如,在VB课程教学的第一节课时,首先在VB集成开发环境中演示“红绿灯”、“计算器”或其它有趣味性的小程序,然后告诉学生这个小程序就是用VB语言编写的,很多学生立刻产生了兴趣,减少了一些对该课程的畏惧心理。之后在每讲授一个新的知识点时,都根据内容精心设计一个有效的引导案例,并由此案例逐步展开知识点的讲述,由浅及深,循序渐进。案例的选取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展现精炼的程序思想,让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内容产生兴趣和求知欲,逐步引导学生步入正确的程序学习的轨道上来。

1.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保持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保持专注、积极思考,教学的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怎样才能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呢?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启发式、任务驱动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适时进行情境设计,避免直接照搬教材内容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教学中让每位学生都有意识地、主动地参与进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就不容易将注意力分散到玩手机、听音乐、聊天等其他上面去。让学生参与进来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适时提出一些启发性、引导性或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或回答,若时间安排较紧也可以进行自问自答,目的是让学生大脑保持一定的兴奋度,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讲授的内容上,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只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枯燥、缺乏生机。

2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程序设计思维训练

2.1 更新教学理念,加强程序设计思维训练

VB程序设计教学通常以程序设计语言自身的体系为脉络展开,着重数据类型、语法规则、语言结构、函数过程等概念的介绍,然后结合一些例题进行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悟性较高的学生能够接受,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了程序设计知识,课后缺少主动对所学内容的训练和巩固,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把握不足,从而造成动手编程的能力较差,甚至遇到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

程序设计是将人们分析问题的过程翻译成计算机能理解的某种语言表达的可控制的有序步骤,从而达到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由此可见,学习程序设计语言不光要学习语句语法,最主要的是学习思维方式,能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分析、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养成正确的程序设计思维对于学好程序设计语言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在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中加强算法思想和程序设计思维的训练,弱化程序设计语言语法格式讲解。引导学生对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分析研究,推出解决方案,然后采用相应的算法,用计算机程序的方式表示并完成程序的编码[2] [3]。在上机实践中,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按照编程的规范编写程序,保证程序的可读性和易修改性,使学生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掌握程序设计的数据类型、语法和规则。程序设计语言的运用不能通过基本操作的机械重复练习得以熟练掌握,而是更多地通过分析、设计、实践和调试进行,使“教”与“学”的动态过程同步展开,把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看懂现成结论为主过渡到引导学生探索结论上来。

2.2 加强程序阅读和算法分析,提高算法分析与理解能力

要学会编程,首先要学会阅读程序。培养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我们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程序和算法开始,逐步过渡到较复杂的程序。通过大量的有计划的程序阅读,增加对编程的思想、方法、技巧的理解,从而加深对程序算法、结构、功能的认识。但在阅读程序时切记应循序渐进,不能一开始就看较复杂的程序,意图一口把它吞下去,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对程序设计产生畏惧心理,并影响学习兴趣和效果。

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设计能力的提高才是程序设计能力提高的关键。要提高算法设计能力,就要加强算法的分析和理解,提高程序设计思维能力[4]。学生在开始学习程序设计时,是不具备系统化思维模式的。在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算法的设计,以系统化的观点选取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展开分析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程序设计思维能力。

3 改进实践环节,深化程序设计思维,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实践环节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实践技能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程序设计思维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5]。

实践技能训练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完成几个验证性的课堂实验就完成任务。首先,教师要做好实践环节设计的相关工作,在布置实验内容时按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的顺序安排实验项目。课程开始时验证性内容多一些,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之后逐步加大设计性项目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安排综合性实践,培养学生程序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这三种类型的实验的合理安排,遵循“模仿—设计—提高”的规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程序设计与分析能力。

学生在可视化编程环境里将实际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程序,并反复运行调试,直至输出正确的运行结果。往往实验得出的结果和操作时直观的感受会带给学生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好奇心,提高了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上机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程序设计思维训练的过程,学生的编写和调试过程会使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模式得到进一步加强和锻炼,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当学生通过一种方法完成编程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编程,体会程序设计中算法的多样性,并引导他们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这样通常会使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地拓展和提高,增强程序设计的能力。

4 结束语

在VB程序设计的教学中,程序设计思维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层次、知识水平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程序设计思维的养成会促进其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将对其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产生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姚天昉. 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引入“计算思维”的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12(2): 61-62,76.

[2] 马智娴. 探索“程序设计VB”教学方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J].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8(2):167-169.

[3] 陈国良, 董荣胜.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 中国大学教育, 2011(1): 7-11.

[4] 董荣胜. 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J]. 计算机科学, 2009,36(1): 1-4.

[5] 吴文虎. 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程序设计的基础[J]. 计算机教育, 2005(4): 29-30.

猜你喜欢
VB程序设计实践技能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行动导向教学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