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例婴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临床病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2013-03-04 05:12唐凤英
重庆医学 2013年36期
关键词:母乳黄疸母乳喂养

唐凤英

(江苏省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224001)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是婴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对胆红素研究深入,发现高胆红素在体内持续存在对婴儿听力及神经系统有不同程度损伤[1]。尽快明确病因,根据病因制定合理治疗方案进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现将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婴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进行病因综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个月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男女比例1.3∶1.0;年龄28d至2个月73例,大于2月17例;1~7d发病49例,7~14d发病29例,≥14d发病12例。诊疗时间28~58d。轻度黄疸(血清总胆红素34~205μmol)13例,中度黄疸(血清总胆红素205~342μmol/L)57例,重度黄疸(血清胆红素大于342μmol/L)20例。90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作诊断[2]。患儿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肝功能均正常。

1.2 方法

1.2.1 检验方法 儿科住院部对所有住院患儿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培养、脐部分泌物培养,并进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血清促甲状腺素(TSH)3项甲状腺功能及心脏彩超检查。

1.2.2 综合治疗 (1)血清总胆红素小于252μmol/L纯母乳喂养儿入院后暂停喂养母乳3~5d,给予配方奶粉进行喂养,不愿停母乳喂养儿给予茵栀黄口服液10mL/d,分2次口服;(2)所有大于252μmol/L母乳性黄疸除停母乳外,入院后均采用蓝光照射及茵栀黄口服液治疗;(3)其他治疗:病因治疗,合并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予甲状腺口服治疗。

1.3 疗效评定 治愈:皮肤巩膜黄疸均消退,血清胆红素小于34μmol/L[3];好转:颜面皮肤轻度黄疸,血清胆红素34~205 μmol/L。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儿患病情况 90例高未结合胆红素患儿中母乳性高款结合胆红素血症38例(42.2%);感染相关因素36例(39.7%),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3例(14.4%),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例(3.3%)。90例患儿中轻、中、重度高胆红素分别占36.6%、42.2%、21.2%。90例患儿病因分布及血清总胆红素情况,见表1。

表1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因分布及血清总胆红素情况

2.2 转归 90例患儿78例治愈,12例好转。母乳性黄疸消退平均时间(72.2 4±12.6)h;感染因素中败血症平均消退时间(81.2 ±72.6)h;肺炎、结膜炎,脓疱疮平均消退时间(58.24±6.6)h;先天性心脏病平均消退时间(42.24±6.5)h;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平均消退时间(52.2±8.6)h。

3 讨 论

婴儿高未结合胆红素黄疸是婴儿期较为常见的症状。据研究,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在大脑的脑干、海马等不同部位沉积,产生细胞毒性影响神经细胞功能,导致机体的运动、记忆力等功能障碍[4]。胆红素是一种影响内耳淋巴、血液及脑脊液循环的毒素,而且本身代谢需要耗费能量及离子参与,因此,血液中过高胆红素可造成耳蜗受损[5]。近年来许多作者通过对高未结合胆红素患儿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测听,除对听力损伤外,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的高胆患儿在气质维度方面倾向于活动多、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对外界刺激敏感性低[6],故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及时寻找病因并进行早干预及早治疗。

母乳性黄疸指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1个月甚至3个月内黄疸仍未消退。母乳性黄疸主要原因:(1)新生儿早期由于较多红细胞破坏,产生大量胆红素;(2)母乳喂养儿由于生后母乳喂养不足、胎粪延迟排泄等原因使胆红素在体内蓄积,而母乳中13-葡萄糖醛酸苷酶(B-GD)含量增加及活性增强,增加胆红素肠、肝循环使胆红素排泄减少。而治疗关键就是减少胆红素在体内蓄积,促进排泄。新生儿早期正确喂养,对减少胆红素在体内蓄积至关重要。在婴儿期,本院对血清胆红素达145~250μmol/L婴儿,停母乳喂养3~5d,不愿意停母乳者,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3~5d,效果明显,本组病例中停母乳喂养患儿效果优于茵栀黄口服液患儿;而血清胆红素在250~342μmol/L患儿除停母乳喂养及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均予蓝光间断照射,皮肤黄染在2~3d消退明显,4~6d均完全消退。

感染同样可导致婴儿黄疸持续不退,因婴儿免疫功能不完善,易遭外界环境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引起肺炎、脐炎、脓疱疮、败血症,结膜炎,而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后可致溶血,使胆红素生成过多,感染又可抑制肝酶活性及蛋白与胆红素结合能力,且合并感染部分患儿进食减少,肝肠循环增加,从而使胆红素在体内蓄积不能排出。因此,除仔细全面体检外,对于黄疸为主要表现就诊患儿,应及时进行血培养、胸片、CRP等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感染引起的黄疸,需在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光疗等退黄措施,黄疸一般很快消退。

先天性心脏病也可使婴儿黄疸持续不退,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1)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宫内缺氧,导致红细胞代偿增生,出生后胎儿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生成增加;(2)先天性心脏病尤其分流性心脏病,身体处于慢性缺氧状态,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因此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注意胆红素监测,及时给予光疗等治疗。

甲状腺减低下患儿引起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尚不清楚,据动物实验证明肝脏清除胆红素时需要甲状腺素存在。低代谢率的婴儿肝脏不能充分地维持高能量磷酸盐有效地去结合胆红素,且甲状腺功能低下使胎粪延时排出,则胎粪内的胆红素经肠黏膜重吸收可使胆红素浓度相继升高[7]。因此,需进行甲状腺功能3项检查,避免漏诊后延误治疗。确诊后除应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外,血清总胆红素高者,应辅以蓝光照射积极治疗。

碱性磷酸酶(AKP)及谷氨酰转肽酶(GGT)均为来源于肝胆系统的酶,AKP及GGT同时升高提示肝内胆汁淤积,胆道梗阻及肝炎等肝脏疾病,本组90例患儿血AKP及GGT检测均不同程度增高,提示婴儿高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症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胆汁淤积,这也是引起婴儿黄疸持续不退原因之一,茵栀黄中茵陈能增加胆汁分泌,减少血中胆红素,可不同程度缓解胆汁淤积[8],用于治疗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疗效明显。

研究发现胆红素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与神经细胞暴露胆红素一定时间相关。暴露时间短,这些抑制作用能被等量分子清蛋白纠正。暴露时间较长,则起抑制作用难以逆转,可导致不可逆损伤而留下后遗症[9]。因此,对婴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应重视病因分析,防止误诊误治,结合病因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及早干预,降低脑损伤发生的风险。

[1]谢小梅,梁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与听觉功能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2011,19(5):411-412.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9.

[3]廖友明,利汉其,刘新娥.四磨汤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黄疸42例疗效分析[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12):1065-1066

[4]王海军,刘戈力.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J].医学综述,2007,13(13):1024-1025.

[5]王波,李旭敬,肖绪武,等.新生儿耳蜗损伤与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关系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091-3092.

[6]赵海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婴儿期气质特点的初步研究[D].广州:广州医学院,2009.

[7]黄小霏,高平明.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甲状腺功能检测及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2):215-216.

[8]陈国勋.113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诊断治疗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2(22):94.

[9]张亚京,陈欣,王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神经行为变化临床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2008,12(6):449-500.

猜你喜欢
母乳黄疸母乳喂养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为治乳腺炎用抗生素 妈妈不用停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