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重建中国的30年
——读华揽洪先生的《重建中国》

2013-03-03 03:12袁委
重庆建筑 2013年9期
关键词:遗留建筑师城市规划

袁委

那重建中国的30年
——读华揽洪先生的《重建中国》

袁委

重建中国,首先需要重建的是新秩序、新机构、新组织方式。其次需要重建的是建立运作的机制。还需要重建的就是物质的城市。今天我们看来,1949-1979年那30年的城市规划似乎乏善可陈,但从零开始,城市规划共同与共和国政体的发展走过一段不平凡的路。所有这一切,都为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制度的城市规划技术体制和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和预准备。

揽洪先生的务实态度是与生俱来的。在50年代的建筑学领域,作为执业建筑师,既拥“经济”和“功能”之观点,与当时一些主张“社会主义内容加民族形式”的古典复兴的建筑师意见相左。体现在本书中,华先生所体现出的功能第一、经济先行和技术理性,贯穿始终。应该说,在这30年中,这种态度有着经济现实和意识形态的土壤,有合理性和现实诉求,但也难免陷入了过犹不及的境地。现实的环境加上意识形态的调整,也在国家和民众层面蔓延着这种近似绝对的理性。住宅区的规划和建设模式采用了简单的务实,简单的"拿来"主义,简单的抛弃传统。街巷生活逐渐远离了城市,致密的城市肌理逐渐被层析。经济环境变了,社会诉求变了,空间模式没变,只是变了一下房子里的人。虽是题外话,但不得不思考那30年所固定下来的思维模式对这30年的影响,思考前期建设条件和指标控制下的规划解答,我们的形式和要素组织方式应该在空间性中追寻什么才有意义,才在规划学和日常生活空间建构上有确定的结论。本书还为我们展现了与华先生共同成长的城市规划那30年中对城市规划领域一些基本问题的深刻理解。华先生并没有只是把30年的制度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城市规划发展史的背景,而是在它们和城市规划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将城市规划看成是这些内容的空间投射和解决方案。

那重建中国的30年,是奠基的30年。那30年,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否定和忽略,它依旧以某种形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遗留的空间叠加在我们的城市中;遗留的意识叠加在我们的头脑中;遗留的体制延续在我们的制度中。这是值得研究的30年,不仅仅是为了"经验"和"教训",还要理清那30年与我们这30年的联系,这是我们的现实。

(摘自:豆瓣网读书。请作者与本刊联系,即付稿酬)

责任编辑:黄定坤

猜你喜欢
遗留建筑师城市规划
胖胖的“建筑师”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许林涛作品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小孩遗留小汽车内智能安全装置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当建筑师
静寂的故宫博物馆
天龙,遗留六百年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