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娜 杨 妍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2
医源性Cushing’s综合征的临床诊治与护理干预
陈琳娜 杨 妍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2
目的:分析27例滥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医源性Cushing’s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护理。方法:对27例医源性Cushing’s综合征患者进行剂量递减法撤停糖皮质激素,同时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及肾上腺危象,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水肿,以及治疗前后代谢指标,包括血钾、平均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全身症状、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水肿均较治疗前改善 (P<0.05);(2)治疗后血钾、平均血糖、CHO、TG、LDL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HDL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临床工作需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与禁忌证,使其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降到最低水平。
糖皮质激素;Cushing’s综合征;医源性
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合理应用GC,在一些疾病,特别是以变态反应或炎症为特点的疾病治疗中有独特的功效[1]。但如果滥用或应用不当,则利少弊多,甚至带来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2]。因此,正确选择适应症,合理运用GC,减少其副作用。并发症及必要的护理干预是极为重要的。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7例因在外院使用GC不当,引起的医源性Cushing’s综合征患者的诊治情况、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
1.1 研究对象
1.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在外院不恰当使用GC引起Cushing’s综合征的患者27例,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34~65岁。
1.1.2 用药情况 27例患者均有长期服药GC史,用药时间半月至1年,其中9例患者未经医生而骤然停药,18例患者因症状缓解而自行减量。用药原因均为不明原因关节疼痛。单纯用地塞米松者12例,开始用4.5~10mg/d,疼痛缓解后改为4.5~6.75mg/d,用药时间为1月至1年。单用泼尼松者7例,开始用30~120mg/d,疼痛缓解后改为5~30mg/d,用药时间为2月至1年。混合用药7例,开始用地塞米松10~30mg/d静点,7天至半月后改为泼尼松10~45mg/d口服,用药时间为1月至3月。另1例开始用氢化可的松100mg/d静点,1周后改为泼尼松30mg/d口服2月。
1.1.3 临床表现 本组27例患者中,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紫纹、痤疮者27例(100%);多毛10例(37.04%);水肿12例(44.44%);高血压17例(62.92%);低血钾20例(74.71%);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表现,如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22例(81.48%);肾上腺危象1例(3.70%)。2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包括低血钾、高血糖、血脂异常及高血压。
1.2 方法 采用剂量递减法进行GC的撤停。以泼尼松为例,可每2~4周减少原维持量的10%;当减至10mg/d后,每月减少1~1.25mg;当减至生理量(5~7.5mg/d)后,每月减少0.75mg至停药。对于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给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5u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滴,8小时滴完,共7~10天。1例出现肾上腺危象者,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静滴,每8小时一次,同时进行其他对症治疗如补液、抗感染,待病情缓解后氢化可的松逐渐减量,每天递减50~100mg,最后改为等量泼尼松口服(30mg/d),并逐渐减量停药。
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27例患者在主要症状 (全身症状发生率、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水肿)以及代谢异常指标 (血钾、平均血糖、胆固醇 (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代谢异常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主要症状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护理干预
1.4.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医嘱准确执行 严格按照医嘱给药,首先,以静滴给药的患者,护士给药前应认真执行 “三查八对”制度,保证药物剂量的准确性,药物滴注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药物外溢。以口服方式给药的患者应确保给药剂量准确的同时,看服药到口,防止因漏服、服药剂量不准确引发应激反应。
1.4.2 用药知识宣教 27例患者有长期服药GC史,用药时间从半月至1年不等,且均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紫纹、痤疮症状,以及多毛、水肿、高血压、低血钾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代谢紊乱等症状,给患者心理造成一些影响,根据患者用药的时间采用有针对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知识宣教。
1.4.3 心理护理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特征观察与分析,主动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通过安慰与劝解、鼓励与赞扬、举例与比较、调整环境等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及心理疏导。
2.1 本组病例中,治疗后全身症状、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水肿的发生率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本组病例中,治疗后血钾、平均血糖、CHO、TG、LDL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L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变化 [例数 (%)]
表2 治疗前后主要代谢指标的变化(mmol/L,±s)
表2 治疗前后主要代谢指标的变化(mmol/L,±s)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
CHO TG HDL LDL治疗前 2.1±1.3 10.37±4.23 4.82±1.10 2.73±1.15 1.09分组 血钾 平均血糖±0.53 3.18±0.78治疗后 3.8±0.9* 7.16±2.31* 4.02±0.89* 1.76±1.12* 1.13±0.36* 2.45±0.56*
糖皮质激素为维持生命所必需,对人体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3]。超生理剂量的GC可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水、盐、电解质紊乱[4]。外源性GC不仅抑制CRH、ACTH以及肾上腺自身激素的分泌,而且可引起垂体ACTH分泌细胞与肾上腺皮质细胞形态变化和萎缩。外源性GC引起的Cushing’s综合征与内源性GC过多引起的Cushing’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雷同。但高血压、多毛、月经失调、阳萎等症状较多见于内源性皮质醇增多症(主要是Cushing’s病)。而青光眼、后囊下白内障、良性颅内高压、脂膜炎、胰腺炎以及无菌性骨坏死则多见于医源性 (外源性)Cushing综合征[5]。
应用GC治疗后,若病情已获好转,或疗效不确切或出现严重副作用及并发症,必须减量或撤除GC。为减少或避免撤药或减量过程中的反应,需酌情选择撤停GC的方法。GC撤除过程中或撤药后的一段时间内,应注意防止应激反应障碍的发生,在此期间如有感染、发热或手术,则需要重新给予氢化可的松等制剂,以防肾上腺危象的发生[6]。
本组27例患者有长期服药GC史,病史在1月至1年,均未在医生的指导下而自行减量或骤然停药,故出现了一系列Cushing’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这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并迫使患者再度延长GC的使用时间。因此在GC的使用中一定要注意适应症及副作用的发生。
对于需长期服用GC的患者,需采用正确的减药方法和步骤,避免医源性Cushing’s综合征的发生。如果发生了医源性Cushing’s综合征,应积极、正规的治疗[7-8]。本组病例针对27例医源性Cushing’s综合征的患者,采用了剂量递减法撤停GC,同时针对的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使得27例患者的症状以及代谢指标都得以缓解(P<0.05)。
综上所述,GC是一把 “双刃剑”,我们既要合理的应用它,而且在用GC之前,必须全面了解病情,全面评估利弊,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与禁忌证、药量、撤药方法。同时通过护理干预,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医嘱准确执行;根据患者用药的时间采用有针对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药物知识宣教;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主动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心理疏导,在拉进护患距离同时增强患者的自信;密切观察病人;使其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降到最低水平。
[1]杨世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1-129.
[2]庄福国,孟庆成.感染性疾病滥用糖皮质激素致死4例报告 [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3(6):557.
[3]姚泰.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93-595.
[4]张海英,李玉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特性及合理应用 [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4,2(3):36-42.
[5]廖二元,超楚生主编.内分泌学 [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82-996.
[6]王学叶.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0):133-134.
[7]孙淑华.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副作用观察及处理 [J].中国实用医药,2006,1(1):116-117.
[8]李天民.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J].医护论坛,2009,6(5):165-166.
[9]张彤,贾莉.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2,11(18):11.
[8]荆连平.患者心理问题与临床护理初探 [J].实用医技杂志2006,(2).
R586.2
A
1007-8517(2013)10-0109-02
201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