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下高频电切摘除术治疗40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3-03-03 11:37曲宗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3期
关键词:癌变大肠息肉

曲宗明

山东省齐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 齐河 251100

镜下高频电切摘除术治疗40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

曲宗明

山东省齐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 齐河 251100

目的:探讨经结肠镜下高频电切摘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80例大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镜下高频电摘术,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100%,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方便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

大肠息肉;结肠镜;高频电切除

大肠息肉是一种下消化道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来源于大肠上皮而隆起于粘膜面向肠腔内突出的赘生物,可以有蒂,也可以为广基无蒂。大肠息肉常引起消化道出血,大量资料证明部分息肉尤其是大肠腺瘤性息肉可发生癌变,而随腺瘤体积的增大,癌变的机会就越大,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提高对大肠息肉的诊治水平是防治大肠癌的一个重要环节,恰当、合理的治疗可终止病变发展,对防治大肠癌有重要意义。随着电子肠镜的不断普及,大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内镜检查一旦发现息肉,原则上是即行摘除的,从而达到息肉治疗性摘除、预防癌变及治疗出血的目的。据相关报道,切除的大肠息肉的人群相对于未作切除大肠息肉的人群或普通人群,患结直肠癌的概率分别会降低89~91%和77%,内镜下电切已成为处理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该方法安全、有效,已被广泛应用,可降低息肉复发及癌变的风险。我院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治疗大肠息肉40例患者实施了镜下高频电摘除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我院就诊治疗大肠息肉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79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4.2年。80例患者中,单发54例,多发26例,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血便及粘液血便、腹泻、腹痛,大便习惯及形状改变,经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排除恶性肿瘤,观察组所有息肉均经镜下高频电摘除。息肉的内镜表现:①息肉部位:直肠22例、脾曲3颗、乙状结肠13例、横结肠5颗、降结肠15例、升结肠10颗、肝曲10颗,盲肠2颗。②息肉大小:息肉直径<5 mm 45颗,5~10 mm 33颗,11~20 mm 11颗,>20 mm 1颗。③息肉性质:管状腺瘤17例,炎性息肉23例、增生性息肉32例,,潴留囊性息肉5例,幼年性息肉3例。④形态:无蒂型25颗,其中含日本山田法I型15颗,亚蒂型23颗、有蒂型12颗,广基型12颗、柱状型8颗。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内镜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 使用Et本PENTAX公司生产的EG一3801型电子结肠镜,WILSON—UES-30高频电发生器及回收标本用活检钳,SOring一2000氩气刀,异物钳,WF-2421DT圈套器,一次性绝缘电极板,K2418-M三爪钳,NM一200U注射针等。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已明确息肉的部位、性质、大小、数目及形态等,术前1天服番泻叶和蓖麻油进行常规清洁肠道,随后大量饮水导泻,次日凌晨6点给予温热水清洁灌肠,每次800ml,给予患者反复清洁灌肠,直至患者排泄出清水为止。所有患者在结肠检查前1~2天不吃纤维素含量较高的蔬菜和水果,手术前1天患者应进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检查当天清晨暂禁食。所有患者在术前均应检查包括常规检查血常规、乙肝表面抗原、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小板记数、凝血功能、

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术前检查排除严重心、肺、肝、肾等内科疾病,如遇患者有凝血机制异常,待纠正后方可实行电切手术。医护人员应掌握手术的风险性,在术前向患者耐心解释电切术的必要性及风险性,取得患者配合,在术前患者及家属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已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的患者以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手术。在术前医护人员还应对高频电发生仪及相关器械进行检查调试,根据患者的息肉及蒂基肉的大小选择切凝指数,同时还应告知患者,治疗前去除身体上的金属物。最后在治疗前15分钟,为避免患者的肠道蠕动频繁,给其肌肉注射阿托品lmg或654—2 10mg,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

1.3.2 术中操作方法 观察组实施镜下高频电摘术,采用双人操作法,插入肠镜后首先对全肠道进行观察,发现息肉后取直镜身,退镜至息肉部位,调整镜头方向,观察息肉全貌,充分暴露息肉于6点方位,多发性息肉依次由高位到低位切除,对有蒂息肉直接用圈套器套扎后高频电切除,息肉蒂较长时应保留0.5~1.0 cm长的蒂部。对粗蒂息肉,术前在蒂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溶液,然后再采取先用钛夹前后或左右钳夹,再用圈套器于钛夹钳夹远端约0.5cm部位套扎后高频电切除,在残蒂上止血夹以防出血、穿孔。对圈套器无法全部套住的较大的息肉,行分次多块切除,切除的所有标本送病理检查。内镜下电切的并发症主要为大出血和穿孔,在手术中应注意凝切是否彻底,有无渗血,对于息肉断离后,医生应观察5min无活动出血退镜,倘若一旦出现大出血应需开腹手术处理。息肉越大基底越宽则风险越大,因此,术前应准备好开腹手术的准备,一旦出现大出血及穿孔立即可进手术室开腹处理。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1.3.3 术后处理 术后推车将病人送回病房,嘱病人卧床休息,观察有无出血、腹痛等情况,术后嘱患者尽量少活动,1周内避免用力,予流质饮食1天,半流质饮食两天,1周内进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并注意观察腹部情况及大便颜色。术后医生应给予所有患者口服云南白药0.5g,一日三次,连服三日。对于息肉发生黏膜内癌变、腺瘤伴不典型增生者,术后半个月3、6个月和12个月定期接受检查,检查结果无异常者嘱患者每年复查肠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为87.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比较

2.2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有2例电切后息肉根部出现少量渗血,立即给予电凝止血成功,未出现大出血及穿孔情况,术后均无疼痛感觉;对照组有6例患者术后有痛感,有2例术后发生肠粘连,均给予对症处理。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腹部不适,无腹痛、血便,原电切处可见白色瘢痕,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大肠息肉是起源于粘膜上皮并向腔内隆起的病变,大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是肠道常见的良性肿瘤。大肠息肉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易出血,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特别是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故应尽早治疗。据相关研究报道,腺瘤性息肉的大小与恶变密切相关,腺瘤性息肉越大,癌变的几率就越高,且癌变的年龄多发于40~60岁之间,对于有大肠息肉的患者应尽早治疗。原来在治疗大肠息肉时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一般创伤大,时间长,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创伤,而且不适用于多发性息肉。目前,内镜下高频电息肉切除已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各种形态的息肉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痛苦少,标本能回收,一次可切除多个息肉,具有可行性,并能获得完整的病理组织,应用广泛。镜下高频电摘除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该术要求操作者技术熟练,必须与助手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该术对无蒂、小息肉、直径大于2cm的息肉治疗较为困难,在治疗中由于热效应强,对人体组织损伤较大,容易造成组织粘连,所以内镜下治疗需慎重,操作不当会引起出血和迟发性穿孔等并发症。我们对于该手术的体会是,操作中一定要在视野范围内进行,在内镜检查过程中要缓慢退镜,可通过旋转镜身和变换体位将息肉转到视野下方偏左或偏右的位置,仔细观察异常黏膜,以免遗漏多发病变或小息肉。另一方面,术前术者和助手对电极板、通电情况等情况做好检查,术中两者配合默契才能将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我们为防止患者大出血、灼伤以及穿孔,我们一般将电凝指数调低,缩短通电时间,增加通电次数,在距离息肉根部较近的部位进行操作,避免因电凝时间过长、功率过大而对患者进行灼伤。为了防止患者在术中出现大出血的并发症,我们在手术中,采取先凝后切,防止患者出血,边凝边切的方法,直到息肉切除。操作结束后观察3-5分钟,若发现有出血情况及时用圈套器压住残端,大约l0分钟后可止血。若还未能止血,应采用在息肉残端基底部注射l:10000肾上腺素的方法进行止血。该术其他应注意的方面为所切息肉均应通过内镜医师判断及病理检查,排除癌变,以免耽误病情,在应用该术前对于巨大的大肠息肉应谨慎操作。综上所述,高频电凝电切术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大肠息肉的手段,能够有效避免了外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备受患者及家属青睐,该手术简单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刘运祥,黄留业.实用内镜新技术[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9-162.

[2]李冬云,糜若然,瞿全新.核转录因子-B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天津医药,2010,38(7):584-586.

Microscopically at high frequency electric cutting colon polyp excision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QU Zong-m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eneral Surgery of Qihe Town,Shandong Province,Qihe 251100,China)

Objective Explore the colonoscopy under high frequency electric ex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n polyps cutting effect.Methods Will our recently treated 80 patients with colon polyp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0 cases,observation group USES the mirror under the high frequency electric pick,and the control implementing traditional surgery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urgical success rate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operation success rate 100%,control group was 100%,compared two groups,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Microscopically at high frequency electric resection of colon polyps is a safe,effective,simple,and the preferred method,worthy of promotion.

Colon polyps;Colonoscopy;High frequency electric resection

R656.9

A

1007-8517(2013)13-0078-02

2013.06.01)

猜你喜欢
癌变大肠息肉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癌变·畸变·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癌变 ·畸变 ·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LC3和beclinl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