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慧
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肾阴虚证的的疗效观察
曹晓慧
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目的:观察保肾巴布剂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保肾巴布剂穴位敷贴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保肾巴布剂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西医治疗对照组,仅予西医常规治疗,不予敷贴治疗。两组疗程为1个月,治疗前后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作出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总积分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表明两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保肾巴布剂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脏病 (肾阳虚型、肾阴虚型)有较好的疗效。
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肾阴虚证;穴位敷贴疗法
慢性肾脏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等。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尚缺乏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是肾脏病中医辨证的主要证型。本研究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顺应现代中医药研究客观化及产业化的发展要求,采用保肾巴布剂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肾阴虚证,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寻找出一种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价格低廉、适宜推广的肾病的治疗途径。
1.1 病例纳入标准 ①中医辨证属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者。②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且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各种可逆加剧因素如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得到有效控制的非透析患者。③年龄在18~65岁之间。
1.2 病例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②合并心血管、肝、脑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③Scr>442umol/L的患者或需要透析或已经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
1.3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病房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共80例 (其中住院病人23例,门诊病人57例),随机分为保肾巴布剂穴位敷贴治疗组 (以下简称A组),西医治疗对照组 (以下简称B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又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两组资料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保肾巴布剂由湖北省中医院制剂室及武汉名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制备。保肾1号巴布剂治疗肾阳虚证;保肾2号巴布剂治疗肾阴虚证。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根据其西医诊断疾病分别采用常规优质低蛋白、低磷、低脂饮食,以及补充必需氨基酸、降压、降糖、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利尿消肿、控制感染、改善循环、纠正肾性贫血等对症支持治疗。保肾巴布剂穴位敷贴治疗组 (A组):在西医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保肾巴布剂敷贴于双肾俞、命门、双复溜穴,隔天敷贴1次,每次6~8个小时,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分别用保肾1号巴布剂、保肾2号巴布剂敷贴 (敷贴部位:命门穴、肾俞穴、复溜穴),疗程为1个月,治疗时间定在三伏期间。西医治疗对照组 (B组):仅予西医常规治疗,不予敷贴治疗,疗程为1个月,治疗时间定在三伏期间。
1.4.2 疗效性观察 中医证候学观察(症状、舌、脉象等),其程度用计分法表示,于治疗前后各记录一次。
1.4.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运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1.0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分析。P<0.05为有显著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为无显著差异。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变化(P<0.05)。A、B两组分差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A、B两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A组疗效优于B组,其中A组对肾阳虚型CKD疗效优于B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s)
注:△P<0.05,表明A组、B组治疗前后证侯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组别 证型 治疗前 治疗后 分差肾阳虚 19.17±5.37 9.83±6.61△9.39±2.54▲A组肾阴虚 17.24±2.61 8.41±5.78△ 8.82±3.56总积分 18.35±4.47 9.23±6.23△9.15±2.98▲肾阳虚 18.52±4.25 11.48±5.81△B组7.10±3.02 7.05±3.61肾阴虚 16.63±3.64 9.52±5.67△ 7.16±2.32总积分 17.63±4.04 10.55±5.76△
2.2 两组病例不同中医证型疗效比较 A组与B组肾阳虚型CKD疗效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表明A组对肾阳虚型CKD疗效优于B组;A组对肾阴虚型CKD疗效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对肾阴虚型CKD疗效相近。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中医证型疗效比较
穴位敷贴疗法是在祖国医学经络学说的指导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将药物敷贴在体表的特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它不仅用于治疗局部疾病,还可用于治疗全身疾病,如《黄帝内经》中就有以药膏治疗痈疮的描写 (局部作用);在《五十二病方》中有用“雷矢” (即雷丸)药浴治疗“婴儿病痛”的记载 (全身作用)。中医学认为:外用药物切近皮肤,通彻于肌肉纹理之中,将药物的气味透达过皮肤至于肌肉纹理而直达经络,传入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治愈疾病。保肾巴布剂是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参考中药性味归经和现代药理研究,针对CRF的主要发病机理,由经验方反复优化选药配制而成。保肾1号巴布剂由附子、肉桂、细辛、丁香、花椒、穿山龙、生姜等组成;保肾2号巴布剂由黄精、肉桂、生姜、丁香、花椒、分心木、冰片等组成。在传统敷贴配方的基础上,我们优化了制作工艺,采用中药巴布剂进行敷贴,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膏贴的作用,同时效果更持久、作用更明确、副作用更小。
临床观察表明:保肾巴布剂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脏病(肾阳虚型、肾阴虚型)有较好的疗效。保肾巴布剂穴位敷贴疗法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中风病因为风、火、痰、瘀,诱因为忧思、恼怒、嗜酒、过劳。病机为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偏颇,气血逆乱,而发生中风。中风后遗症是一组复杂的症候群,其病理特点是气虚血瘀,阻于脉络,筋肉不得濡养,阴阳失衡,而致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等[7]。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诸多方法中,以针灸对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最为明显。
本临床观察中,头针为重点选穴,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头针是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及患者功能保障的情况,在头皮相应刺激区进行针刺治疗,具有调整阴阳,疏通气血,醒神开窍之功。除此之外,肩髃、曲池、合谷等均为手阳明大肠经穴,能疏通上肢经络,活血祛风,行气通络;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亦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能通调三焦气血;阳陵泉、悬钟为足少阳胆经穴,能疏通少阳经气,强壮筋骨;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能疏肝解郁,平肝熄风。头针结合体针,在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中,有着显著的效果,能明显促进患者患侧肢体的恢复,其操作方法简便、有效,适合在临床推广。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3]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张红星,张唐法.头针治疗中风病33例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8):41.
[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7]徐翔.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B):343-345.
(收稿日期:2013.01.20)
R246.1
A
1007-8517(2013)04-0080-02
201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