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东 叶文艳
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普外科,辽宁 海城 114200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在直肠癌的根治中Dixon手术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临床结果表明影响手术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吻合口的愈合情况,而影响吻合口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血运情况,因此保留直肠上动脉Dixon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选取拟进行保留直肠上动脉Dixon手术的86例直肠癌患者进行观察比较,研究保留直肠上动脉Dixon手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拟进行保留直肠上动脉Dixon手术的患者86例,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7例,平均年龄47岁。患者进行术前结肠镜检查活检病理均被证实为直肠癌患者,其中菜花型45例,溃疡型41例。肿瘤下缘距肛缘5~12cm,适于保留直肠上动脉Dixon手术,经B超、CT及MRI检查,均排除肿瘤侵犯肛提肌和盆腔淋巴结广泛转移的状况。
1.2 手术方法 麻醉方法: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或持续硬膜外麻醉,其中为保证足够大的麻醉平面,持续硬膜外麻醉置双管采用两个穿刺点,穿刺点分别位于T12与L1之间和L4~5之间。
体位:手术采用仰卧位,为利于手术野的显露,用软枕垫将骶部垫高6~8cm。
手术方法:在开腹后进行常规检查,以此为据进行临床分期,然后进行常规性Dixon术。将乙状结肠提起并拉向右侧,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的腹膜返折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膀胱陷凹 (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将盆腔腹膜向左分离,并将左侧输尿管显露出来,向右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到腹主动脉分叉处;在手术中注意将位于输尿管内侧及左髂血管附近的淋巴结切除分离,然后将乙状结肠翻向左侧。采用同样的办法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向上分离到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于肠膜系下动脉根部打开血管鞘,顺系膜缘裸化肠系膜肠上动脉,清扫血管周围脂肪和淋巴结,直到腹主动脉旁2~3cm的范围,显露向下至直肠膀胱陷凹,与对侧切口相会合,同时认清右侧输尿管的走向,用电刀切开直肠两侧腹膜到前方的子宫直肠窝(女)或膀胱直肠窝 (男),充分显露并分离直肠后方的骶前间隙,分离直肠前壁使之与膀胱、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后壁分开(女性患者应将直肠与阴道后壁分开),分离并切断直肠两侧侧韧带,将直肠前后左右都分离到距肿瘤下方3~5cm,保留直肠上动脉,并骨骼化清扫其周围脂肪和淋巴结,距肿瘤下方3~5cm处切断直肠并将钉砧座插入直肠断端的腔内,结扎荷包缝合,于距肿瘤上方15~20cm处行结肠侧壁与直肠断端吻合,吻合口处无张力及旋转,于吻合口远端2cm处切断并缝合结肠残端。结肠断端保证有来自左结肠动脉或乙状结肠动脉的良好血运,保留的直肠上动脉搏动良好,自然卷曲,完全吻合重建肠道后,检查吻合口远近端肠管血运良好,经肛门注气检查无吻合口漏。需要注意的是在Dixon手术中必须将直肠断端附近的脂肪组织及疏松结缔组织充分分离,目的在于保证吻合钉能完全钉合全层,防止出现吻合钉因肠壁组织太多而不能缝透全层肠壁造成吻合口漏的状况。
1.3 分析方法 通过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中并发症、吻合口血运及张力情况、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的个数、术后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等情况,比较分析Dixon手术临床应用效果。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本文86例进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均能顺利完成直肠癌根治手术,并成功的保留了直肠上的动脉。具体的术中及术后指标见表1、表2所示。
表1 保留直肠上动脉Dixon手术观察记录
表2 保留直肠上动脉Dixon手术观察记录
保留直肠上动脉Dixon手术可以在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前提下能够不增加吻合口张力,是一种可为吻合口提供充足血运、降低吻合口漏、提高化疗效果的直肠癌根治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汪建平.直肠癌扩大根治术的合理选择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730-732.
[2]田振国,韩宝.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1:538-539.
[3]赵发,李红岩.结直肠肛管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19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