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艳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输血科,湖北 思施 445000
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
罗 艳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输血科,湖北 思施 445000
目的:分析成分输血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49例发生成分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9例发生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中,输注红细胞出现输血反应共24例,占49.0%,输注血浆类出现输血反应23例,占46.9%,输注血小板类出现输血反应2例,占4.1%。输血反应类型主要以过敏反应为主,共38例,占77.6%,其次为发热反应共9例,占18.4%,恶心、胸闷反应各1例,占4%。结论:导致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和反应类型较多,临床医务人员应增强成分输血安全意识,采取积极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和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成分输血;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输血主要是补充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血液不足,可有效且迅速地纠正患者缺血的状况,是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1]。成分输血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较浓和较纯的制品,以供临床输用,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血液充分复杂多样,近几年成分输血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的报道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成分输血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将进一步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现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共有49例患者发生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3.5±1.8)岁。血液病患者13例,肿瘤患者8例,妇产科手术4例,脑创伤患者1例,骨科手术5例,消化内科9例,普外科手术9例。
1.2 方法 建立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患者每次输血或血制品都由临床医生和护士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填写《输血记录单》,若有输血不良反应者,则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并送输血科保存。
本组49例发生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中,输注红细胞类出现输血反应共24例,占49.0%,输注血浆类出现输血反应23例,占46.9%,输注血小板类出现输血反应2例,占4.1%。输血反应类型主要以过敏反应为主,共38例,占77.6%,过敏反应共9例,占18.4%,恶心、胸闷反应各1例,各成分血输注不良反应见表1。
表1 各种成分血输注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n(%)]
输血反应是指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导致的任何输血前不能预期的意外反应。目前成分输血在临床救治患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分输血是根据治疗的需要,输注相应缺乏的成分,成分输血常用的有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制品,其优点在于制剂容量小,浓度和纯度高。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必要输血给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同时实现一血多用,节约了血源,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
本研究结果表明:输注血浆类和红细胞类制品出现输血反应所占的比例较大,输血反应类型主要以过敏反应为主,占77.6%,这与文献[3]报道一致。过敏反应属血浆蛋白质的免疫性反应,能是由于IgA或IgE介导的抗原抗体反应,也可能是被动获得性抗体,献血者的抗体通过输血传递给受血者,如果受血者体内有相对应的抗原或以后输入此抗原,就可以产生过敏反应,还有些可能由于受血者过敏体质,对普通特异性变应原敏感,输注含这类变应原的血液后,可产生过敏反应[4]。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的机制可能是同种免疫反应导致,尤其是反复输血的患者,受血者体内产生的白细胞抗体和(或)血小板抗体再次遇到含有相应抗原的血液成分时,就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刺激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引起发热反应。
输血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后果及预防处理各有不同,早期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对于降低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加强血站及临床医务人员的输血质量管理意识,对供血者献血前问询,对采血环境和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确保血液在采 集、储藏和运输过程中的“冷链”。临床医务人员应在患者输血前做好免疫血液学检查,同时采用新的配血技术、自细胞过滤技术、血细胞单采技术[5],尽量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医院输血科在预防和控制成份输血不良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输血科应严格审核临床输血适应证,并提出输血合理化建议,定期对临床各科室用血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输血相关知识培训,更新输血观念和知识,增强输成分血的安全意识[6]。同时在输血全过程对所有患者进行严密观察、详细记录,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症状应及早处理,以避免和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邱威,黄玉香.输血不良反应8532例情况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62-63.
[2]孙秀娟.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1(4):58-59.
[3]张美萍,张孟尚,田志彬,等.濮阳市医院成分血输注不良反应原因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14(3):260-261.
[4]徐敏,王华.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 [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23-2524.
[5]张朝云.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96-97.
[6]袁青,王萍,廖思红,等.我院2006-2008年临床成分输血应用情况回顾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4):316-317.
R457.1
A
1007-8517(2013)06-0062-01
201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