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霍雪域俄色茶

2013-02-27 02:10作者炉霍雪域俄色有限责任公司雷敏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阿布雪域海棠

作者:炉霍雪域俄色有限责任公司 雷敏

编辑: 黄德胡 王雯雯 彭金平

炉霍雪域俄色茶

作者:炉霍雪域俄色有限责任公司 雷敏

编辑: 黄德胡 王雯雯 彭金平

崇尚自然祥和之地

炉霍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东连道孚县,西接甘孜县,南邻新龙县,北靠色达县,东北与阿坝州毗邻,距州府康定290千米,距省府成都657千米。历为去藏抵青之要衢和茶马古道重镇。

炉霍是“中国青藏高原生态茶之都”、“中国藏族唐卡艺术之乡”,“中国川西藏族山歌之乡”、“石棺王国”,古称霍尔拉鄂,隋唐属于附国,唐贞观十二年,吐蕃东侵,始称霍尔章谷,或称霍尔巴。清光绪二十三年终(1897)置屯时取名“炉霍”,因炉(打箭炉)至霍尔为入藏要道,故名。

炉霍森林资源丰富,草地广袤,雪峰婀娜多姿,河谷迂阔多变,气候和风景都非常宜人。森林面积350万亩,占总面积的32.5%,活立木蓄积量1500多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44.3%。猂﹑鹿﹑扭角羚﹑苏门羚﹑猴﹑鹿﹑豹﹑野猪﹑旱獭﹑水獭﹑狼﹑狐﹑兔﹑马鸡﹑盘羊等野生动物在此生息敷衍;冬虫夏草﹑贝母﹑党参﹑黄芪﹑大黄﹑赤芍﹑姜活﹑秦艽、贝母、雪莲、一支蒿等名贵中草药长满林间草地。

这里,处处留下神秘的踪迹,闪烁着远古文明的光辉;数千年的古迹见证这条历史走廊,他是霍尔国王的领地,更是格萨尔王所战备的净土。时至今日,区内千年古树盘根错节,透露着浓浓的生机,这里既有雪峰山脉的雄险,又有原始森林和草原的幽静,还有湖泊的清秀,其间分布着珍贵的野生动物和丰富的药材资源;这里有蓝天白云,有青山绿水,有神山圣湖,有花海草原。雪域俄色茶就生长在这自然、祥和、文明之地。

悠远藏茶文化俄色千古飘香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藏族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饮食习俗别具风格,其中霍尔古藏茶(雪域俄色茶前身)更是藏民族特有的茶饮,俄色茶以其原料的营养性、制作方法的独特性和功效的显著性而闻名遐迩,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藏茶文化。

藏区高原的茶文化,至少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尔雅☒释木篇》中说:“木,苦荼(茶)也。”藏语称茶为“荚”。茶叶具有消食、止渴、去腻等特殊的功能,对于缺氧、干燥和以肉食、酥油、糌粑为主食的青藏高原人来说,确实是不能一日无茶。

神秘的雪域高原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千百种神奇的高原植物,雪域俄色树便是其中重要的物种之一。关于俄色树,在炉霍民间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人类出世之初,有造物神阿布姜庚到人间创世,大地的山、水、土地、草原、以及人、鸟、兽、牲畜都是由阿布姜庚创造。传说阿布姜庚在创造高原炉霍的时候,也被壮美、秀丽、梦幻的美丽景色所吸引,便决定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时光漫漫流逝,千百年过去,炉霍已经在阿布姜庚的创造下,越发的秀丽和灵动。但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原,寒冷的气候使阿布姜庚终于在一个雪天倒在了茫茫白雪中。朦胧中,他看见了一只从未见过的小鸟掠过头顶,小鸟口中衔着几片树叶,停在了阿布姜庚的身边,鸟儿把口中衔着的树叶放在阿布姜庚嘴里,顿时,一丝清凉传遍阿布姜庚全身,慢慢的阿布姜庚苏醒过来。为了确保高原子孙能生存下来,阿布姜庚历经艰辛终于在海拔3000~3500米的地方找到了这种树叶,并谓之“俄色树”(扎巴兴),此后,雪域人民在阿布姜庚和俄色树的护卫下,克服了高寒恶劣的地理环境,生生不息。

虽然这只是一个古老的传说,但在这充满神灵世界和夹杂着浩瀚神话的传说中,却能追寻历史的片段。千百年来的远古文明仿佛已经渐渐被抹灭,高原走廊的古香亘色也仿佛已无人问津,但唯有俄色树久久屹立于雪域,看时代变迁,岁月沧桑,保留远古文明中的那一抹傲骨。

如今的俄色树在雪域人民的悉心培植下,越发的枝繁叶茂,其树木主干粗大,多分枝,叶面呈绿色,叶背呈粉红色,成熟的果实,如同一个个雪域精灵跳跃于枝头。聪明的雪域人民,在长年的生活积累中,慢慢的摸索出,把俄色树制成茶叶,在日常的生活中既可充当饮品又可确保人民身体安康。

品雪域俄色茶参悟人生百态

品雪域俄色茶自有藏族的文化蕴涵其中,讲究16道工序,敬香祈福,营造肃穆祥和之气氛;恭候佳宾;轻拂祥云;临泉听涛,陆羽《茶经》有水三沸之说,初沸如鱼目,二沸、三沸声渐奔腾澎湃,涛声四起;仙雀沐淋;仙茗入宫;沐浴春风;即润茶,以回旋手法将沸水倒入,使优质的藏茶得以浸润散发幽幽茶香;涓涓清流;雀跃仙台;喜降甘露;敬奉香茗;鉴赏仙容,优质藏茶汤色清亮,周边带有金色光晕;细闻天香;初品仙茗;再斟金霞;领略藏韵,感受浓浓的茶香。

藏族文化讲究纯净与空灵,如同佛学厚重而致远,雪域俄色茶在藏文化中给予了人们一种聆听自然的福音,在茶香袅袅中去渗透川藏文化的韵味,达到天人合一的雅致

境界。

看茶起茶浮,如品人生百态,雪域俄色茶如今作为一种产业经济也贯穿藏茶文化,它在茶马古道上飘扬了千年之久,更是填补了藏区无茶的空白,使得中国茶文化更加丰富与饱满,时过今日,也许牵动人们灵魂的不仅仅是藏区的那一片蓝天,还有那一湾清水,一口清茶。

[知识链接]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清明时期,云南藏销茶主要经丽江进入古宗西藏(今香格里拉和德钦县)和康藏、炉霍。进入康藏的茶,部分在木里、稻城、理塘销售,部分到打箭炉(今康定)将云南的竹筐包装换为牛皮包装后继续前进,走康藏线至拉萨等地。长路漫漫,障碍重重,沿途既有土司、寺院设卡收过路费,又时常因动乱引起茶路阻塞。这时,商人们就要寻找其他运茶路。他们找到了从德钦经碧土—邦达—工布江达—墨竹工卡—拉萨的进藏路线。每年春季他们赶着骡马,满载蜂蜡、牦牛尾、虫草等物在茶市交换茶叶后返回西藏。

除背夫外,红河、石屏、江城的马帮也大量进入茶山运茶。尽管驮运的成本较低,但由于驮运量小,行路速度较慢,因此单量运费就较高,后渐渐被马帮所取代。

俄色树

俄色树又称为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 (Rehd.) Hughes),最早由Wilson于1904年在中国四川西部藏区地区收集到标本,Rehder于1915年把它描述为花叶海棠的变种,英国植物学家Hughes于1920年把它立为独立的种,属于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陇东海棠系(SeriesKansuensesRehd.)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四川西部藏区、西藏东南部,分布区植物区系成分新老兼备,是我国横断山脉地区特有种,是极珍贵的植物种质资源。甘孜州康北区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条件,蕴育了丰富的变叶海棠种质资源,目前成片野生变叶海棠约7万亩左右,是我国变叶海棠种质资源聚集区之一,也是我国变叶海棠药用型种质资源品种的分布中心区域。

产品概况

产品名称:炉霍雪域俄色茶

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 2010年第112号

保护范围:四川省炉霍县仁达乡、斯木乡、宜木乡、泥巴乡、旦都乡、雅德乡、新都镇等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形似针松,其味清香甘洌,回味悠长,色泽淡雅宜人。外形芽叶细嫩弯曲,色泽嫩绿光润,整碎匀整。内质清香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明亮,滋味鲜爽甘醇,叶底嫩绿匀整、有光泽。

2. 理化指标:水分≤6.0%;总灰分≤7.0%;碎末茶≤1.0%;水浸出物≥30.0%;组纤维≤18.0%;黄酮≥1.5%。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产品标准编号:DB513327/T01(炉霍雪域俄色茶地方标准)

DB513327/T02(炉霍雪域俄色茶加工技术规程)

猜你喜欢
阿布雪域海棠
挑战雪域之巅
雪域时光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巨人阿布的烦恼
红气球不见了
《大嘴狗》
找春天①
巨人阿布的烦恼
雪域高原
雪域好阿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