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安祖轩 本刊记者 任玉梅
金秋时节,走进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金刺梨产业基地,绿色的果园里金灿灿的刺梨飘香,交织出一幅秋日丰年图。
5年来,正是依靠发展金刺梨产业,村民年收入从2008年的1982元提高到现在的7590元,过上了红火的日子。
带领村民将小小刺梨果打造成“致富金果”的,是“白头翁支书”陈大兴。
大坝村地势开阔平坦,土地肥沃。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不高,仅能满足温饱。1996年,陈大兴当选村支书后,为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他一有时间就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民。他发现,要突破发展瓶颈,就必须找到适合大坝村的项目,发展规模种植。此后,他利用农闲时间,上云南下四川,四处取经。
2008年,他听说西秀区有人试种新品种的金刺梨,由于技术不成熟,产量低、果子小,试种的人没多久就放弃了。凭借种过竹荪的经验,陈大兴看好金刺梨发展潜力,便一口气承包了30亩土地试种。
此举遭到家人和朋友的一致反对:“安顺山上野生的刺梨到处都是,偶尔有村民摘去卖,费力费时还赚不了钱,大规模种植岂不亏死!”
但陈大兴有股倔脾气,认准目标就绝不动摇。此后,松土、育苗、施肥、浇水、请专家、学技术……他将全部精力放在种植金刺梨上。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秋,金刺梨喜获丰收,金黄色的果子挂满枝头。
新品种的金刺梨营养丰富,含糖量是普通刺梨的6倍,维生素C含量相当于苹果的500倍,且肉厚无核、口感脆嫩,一经推出便大受好评。此时,一位兴义果商提出想按60元/公斤的价格全部收购,收购总额达100多万元。陈大兴却做出一个让大家难以理解的决定:金刺梨一个都不卖!他要举办一场免费的金刺梨品尝会,让四邻八寨的乡亲和客商都来品尝。
大坝村村支书陈大兴向群众讲解金刺梨栽培技术。(西秀区委组织部供图)
“几万斤刺梨一起卖出去,钱是赚了,但却起不到大的宣传效果。而发展一个新产业,只有大家都觉得好才能得到推广,才会实现更大效益。”陈大兴说。
金刺梨品尝会举办当天,大坝村车水马龙、热闹非凡。附近村寨的村民和外地客商将会场挤得水泄不通。当村民了解到种植金刺梨的收入竟是传统农作物的数十倍时,纷纷找到陈大兴,让他带着大家搞种植。
随后,大坝村金刺梨合作社风风火火地建了起来。合作社采取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供苗供肥、群众参与管理、利益共享、风险由村党支部承担的模式,引导群众种植金刺梨。
目前,大坝村金刺梨种植已达2300亩,新建育苗大棚38个,育苗500余万株,成为安顺市规模最大的种植和育苗基地。与此同时,村里还发展了500亩核桃、200亩高粱等,规模种植初见成效。
2012年,陈大兴到“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学习归来后,结合“华西经验”,确立了大坝村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发展规模种养殖,规划建设新村,发展乡村旅游。
此后,陈大兴自掏腰包垫资200多万元,并抢抓机遇争取到省级新农村“整乡推进”项目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经费52.98万元,按规划、设计、建设、装修“四统一”原则启动新村建设。目前已完成通村、通组、连户道路硬化1.2万平方米,完成首批28户农户的房屋地基建设,建成小型停车场1个,发展自办农家乐3户。
如今的大坝村,村民富了,村寨美了,村支书陈大兴也变了。年仅45岁的他两鬓斑白,成为大家口中的“白头翁支书”
谈到大坝村的未来时,这位“白头翁支书”信心满怀:“到2015年,全村金刺梨年产值将达7000万余元,人均年收入实现10万余元。同时,我们还将建成集生态农业、旅游业、养殖业为一体,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责任编辑/任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