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龙彪/文
建设服务型执政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经验与启示
■ 钟龙彪/文
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执政党建设新目标和新任务。新时期为什么要提出建设服务型执政党?什么是服务型执政党?如何建设服务型执政党?这些基本问题目前没有现成的答案,既需要我们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不断的实践探索来回答,也需要学习借鉴国外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有益经验。笔者曾于2012年赴新加坡访学,专题研究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有一个体会:一方面,中国与新加坡的国情具有天壤之别,中国共产党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党情也迥然不同,对其成功经验不能照抄照搬;另一方面,执政党建设存在共同规律,人民行动党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理念和做法对我们党推进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加坡原是英国殖民地,自1959年实现自治后,实行多党制和议会内阁制,在议会大选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方能获得组阁权,成为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独立后的历次议会大选中都获得胜利,连续执政至今。该党凭借什么实现长期执政?笔者分析认为,作为一个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成功之道最根本的在于:它不仅在理念上把自身自觉定位为服务型执政党,而且在长期的执政党建设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整套体现服务型执政党理念的制度和做法,通过全党努力取得了新加坡大多数民众比较满意的执政业绩,使得其执政具有广泛厚实的民意基础。
人民行动党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要建设成为服务型执政党,但是有自觉为国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该党党章开宗明义阐明其立党目标是“党应成为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的福利进步服务的国家运动”。据该党解释,之所以要取人民行动党这个党名,是因为它是“为人民而行动的党”,其执政的基本信念是心系群众、关怀草根。该党之所以秉持立党为民的理念,是因为其创始人、开国总理李光耀非常清楚,执政党的地位和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支持和信任。他曾说过:“假如我们掌握政权时,不为人民争取更好的生活而奋斗,只是填饱几个人的腰包,我们一定会灭亡。”可见,该党明白,一个政党,一旦失去大多数人民的拥护,就必然失去执政地位,走向衰败,乃至灭亡。
基于服务型执政党的理念,人民行动党在长期的执政党建设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做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把治理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赢得民心作为执政党的第一要务和最重要的服务内容。
新加坡国小民寡,自然资源匮乏,连喝水都主要靠马来西亚供应。独立初期,西方评论家称新加坡是一个“勉强成立的国家”,断言“独立的新加坡是没有前途的”。但是,事实击碎了这个悲观预言。今天的新加坡已经发展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国家。可以说,没有人民行动党,就没有新加坡;没有人民行动党的有效治理,就没有新加坡今天的发展成就。曾任人民行动党秘书长的吴作栋在该党成立45周年之际曾撰文指出,“根本就没有别的体系可以取代行动党,无论那是个政党还是其他的体系,它们都无法像行动党这样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行动党不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政党,它是一个能维系全国的国家主要体系”,“新加坡还有其他的重要体系,像民事服务、新加坡武装部队、全国职工总会和人民协会。新加坡也有国家机关,例如司法界、公共服务委员会、为捍卫少数民族利益以及维持宗教和谐而成立的总统理事会。但它们都是被赋予特殊功能的机关。它们的功能不是治理国家,它们也不可能治理国家。它们缺乏凝聚多元社会不同族群的功能,只有行动党能做到这点,并有能力为国家制定议程”。这段话清楚地说明,在新加坡的国家治理体系中存在多个主体,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人民行动党。正是因为人民行动党把一个先天不足难以治理的新加坡建设得比较好,才得到了新加坡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能连续执政至今。
治理国家,以发展经济为先。建国初期,人民行动党政府根据新加坡地小国贫、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等基本国情,提出了“生存第一、经济立国”的基本经济国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施政纲领,大力发展经济。与此同时,人民行动党政府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新加坡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得最出色的是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目前大约87%的居民住在政府建设的组屋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政策是在很多人当时都未能填饱肚子的20世纪60年代拟定的。此外,还以中央公积金为主要依托,建立了集养老、住房和医疗于一身的社会保障体系。之所以要制定、出台这些政策,是因为该党认为,“让人民在自己的国家享有权益,他们多数会在大选时投票支持那个能够给国家带来安定与繁荣的政党。党必须能够使选民信服,它重承诺,讲信用,而且所许下的并非一些短期性的承诺。”
组屋是新加坡最常见的公共住房形式,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建造,向公民和永久居民出售,基本原则是保证几乎所有老百姓买得起舒适住宅,但同时限定每户家庭最多只能拥有一套组屋。组屋计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2010年共建造99.9万套组屋,目前大约87%的居民住在政府建设的组屋里。图为新加坡城市一景。
第二,做负责任的执政党,决策和施政注意平衡各方的利益,注重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强调服务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
人民行动党于1959年获得执政地位并长期执政之后,努力将自己建设成“代表国内各方面的利益”的政党。在该党看来,随着新加坡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成熟,就会出现不同的利益团体,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执政党,行动党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维护和捍卫社会的整体利益。例如,在种族平等问题上,人民行动党重视平衡照顾不同种族利益。“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国家,主流政党便注意让三大种族——华族、印度族、马来族,都在国会有代表。主流政党不容人口占多数的种族压榨少数民族,它保证一人一票的制度不会造成多数种族压迫少数民族。”人民行动党还强调作为负责任的执政党,必须为国家的长期利益做出正确的决定,而并非只考虑支持度或政治上的权宜之计。该党认为,负责任的执政党应以国民和国家的长期利益作为执政的出发点。李光耀在总结其从政经验时指出:“要受人尊敬,不要讨人喜欢:拒绝避重就轻。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即使有些政策在短期间不受欢迎,政府也毫不犹豫地付诸实施。我们从来不会忘记,受欢迎的治国方法,并不意味着政府的每一个行动,都必须受到人民的欢迎,而是意味所有符合公众利益的政策,必须及时加以拟定,以便它们所带来的好处,能够在下一届大选来临前获得人民的赏识。”在其看来,这样做,可能会使执政党暂时失去一些选票,但当人民意识到执政党所做的决策都符合他们的长远利益时,执政党最终能够赢回失去的选票,并且扩大人民对执政党的支持。
第三,实行“政党小,政府强”、“政府在台前,政党在幕后”、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方式的特点是执政党在政治上很强大,但在组织上很精干,机构很小,极少专职干部。人民行动党为民服务的方式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而且以间接方式为主。直接的方式,最突出的就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设置的社区发展基金。社区基金是人民行动党在基层设立的福利性机构,为社区提供一些政府基层组织所不及的服务,在社区开办行动党幼儿园、托儿中心、儿童图书馆、电脑辅导班等,还为选区提供一些福利如保健计划、学生奖学金等,总之居民需要什么,就主办什么活动。
所谓间接的方式,就是执政党不直接提供服务,而是通过政府、群众团体等来开展公共服务。人民行动党牢牢掌握内阁与国会等大量行政资源,但刻意坚持“凸显政府,弱示政党”的运作原则,严格将党的职能与政府、议会区分开。人民行动党严守法律设定的活动界限,不仅通过政府和国会执行党的意志,还通过职工总会(“职总”)和人民协会(“人协”)等群众团体来强化党的影响力。此外,人民行动党还成立了青年团、妇女团组织,将青年人、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了外围组织“行动党之友”,将支持本党却不愿或不能入党的人团结起来。这不仅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而且通过这些组织开展的活动,扩大了党的社会影响。
第四,建设高效、廉洁、充满活力的执政骨干队伍,保证服务的公信力和执政地位的持久力。
人民行动党始终把廉洁视为党的生存之本,将道德品质列为党员选拔标准中的首要因素;借助政府相关法规对党员干部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将议员置于群众严密监督之下;对踏过红线者“零容忍”,即使是资深领袖、政府高官也同样毫不留情。由于态度坚决、措施得当、处罚严厉,人民行动党比较成功地解决了一党长期执政条件难克服的腐败问题,在群众中保持较高威信。人民行动党把“创造一个自我延续的权力结构”当作重要目标,并将其制度化,每次大选都要推出四分之一的新人参选,为内阁提供预备梯队。党的最高领袖以身作则,主动规划新老交替工作。李光耀于1990年交班给吴作栋,2004年李显龙接任第三任总理,2011年赢得大选胜利后,李显龙也正在内阁团队中物色和培养第四任总理。但接班人并非由前任领袖指定,而是提交整个领导层讨论决定,以确保其获得整个团队的拥护。同时,接班过程是渐进式的“软着陆”,以保证党的执政理念和政策的延续性。这比较好地解决了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执政骨干队伍活力的问题,使得执政地位得以持久延续,避免发生人亡政息的现象。
第五,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人民行动党议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最典型的是长期实行的“议员接待日制度”、议员走访选民制度。每周一次的议员接待选区民众的活动,是人民行动党的所有议员必须遵守的一项制度,上至总理、部长(新加坡实行议会制政体,议员才可以担任政府要职,因此新加坡历届总理、部长都具有议员的身份),下至一般议员都不例外。人民行动党议员在一个国会任期内还要进行大量走访工作,挨家挨户敲门拜访选民,询问和听取意见。定期接见和走访选民制度经过持之以恒地实施,使民众切实感受到执政党就在自己身边,愿意倾听自己的声音和提供帮助,从而密切了党与民众的联系,巩固了党的群众基础。每次大选前,人民行动党都会劝退一些群众工作不力、群众评价不高的现任议员,使台上精英保持对群众的“敬畏之心”。第六,与时并进,改革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手段和方式方法。
在2011年5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国会大选中,人民行动党赢得87个议席中的81个,继续以绝对优势蝉联执政,但得票率为独立以来最低的60.14%,并且自设立集选区以来首次丢掉一个集选区。该党领导人李显龙在选后表示,这次大选是一个分水岭,表明新加坡政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新的形势下,人民行动党必将面临更多、更严峻的挑战,其既有的服务之道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人民行动党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在党的网站和Facebook等社交网站上及时更新党的资讯内容并注意搜集民意反馈。针对年轻人对人民行动党“老气横秋”的批评,李显龙等高级领导人亲自开微博。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执政党的未来。为了抓住年轻人的心,人民行动党青年团经常举办非党员与人民行动党议员的对话会,让年轻人进一步了解人民行动党的组织结构和核心政治价值观。1965年国家独立后出生的新生代国会议员组成了一个“P65小组”,通过成立兴趣小组、设立服务中心、简化青年组织结构以及设立“P65博客”网站等方式,直接与青年选民交流。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经验对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供了有益启示。
第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扎扎实实地推进服务型执政党建设。
政党的主要目标是执掌国家政权。已经执政的政党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长期执政。要实现这个目标,根本的问题是要获得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支持。而要获得群众的支持,就必须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不管在哪一种政党体制下,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否都是政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竞争性政党体制下。选民的选票是公众对政党支持与否的晴雨表,是政党能否继续执政的通行证。在非竞争性政党体制下。公众对政党的支持度,或许不像选举制下的选民的选票来得那么直接,那么显而易见,但人心的向背同样可以决定执政党的前途命运。所以,要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扎扎实实地推进服务型执政党建设。
第二,建设服务型执政党,最主要的任务是治理好国家、不断改善民生。
服务型执政党的最突出的特征是将服务作为其主要职能。而执政党最重要的服务任务是治理国家、改善民生。治理国家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治理等在内的系统工程,是全面的、均衡的治理。治理好国家,必须以发展经济为基础,以改善民生为目的。没有经济实力,无从改善民生。不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也是不可持续的。第三,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必须采取科学的服务模式。
执政党的主要职责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并不是意味着执政党直接提供服务。特别在我们国家的政治体系中,是由政党、政权、军队和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人民群众团体构成的大系统。这些组织都是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不过它们在整个政治服务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承担的职能是有差别的。党是国家政权机关、人民团体、群众组织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实行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全局工作上,党总揽但不包揽,协调各方但不取代各方,各方的工作仍由各方去办,各方之间的事由党协调。在重点工作上,党主要抓方向、方针,政府抓方案、方法和具体实施。在工作方法上,党既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及时研究并统筹解决他们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又要通过这些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第四,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必须建设一支服务意识自觉、服务能力过硬、服务作风优良、清正廉洁、充满活力的执政骨干队伍。
要把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关键在人。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保证。这就必须夯实其立场、情感、能力、作风、制度根基。要使党员干部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立场,进一步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服务能力,改进服务作风。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通过制度来管服务、促服务,把服务这个“软任务”变成“硬任务”,实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魏丹丹)
[1]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党章. http://www. pap.org.sg/about-pap/party-manifesto
[2] 人民行动党. 为人民而行动的党(1945-1999)[M]. 1999: 5.
[3] 李光耀. 李光耀40年政论选[M]. 北京:现代出版社,1994:扉页.
[4] 人民行动党. 为人民而行动的党(1945-1999)[M]. 1999: 2.
[5] 人民行动党. 为人民而行动的党(1945-1999)[M]. 1999: 21.
[6] 人民行动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人民行动党 (1954-1979)[M]. 1979: 42.
[7] 李光耀. 李光耀40年政论选[M]. 北京:现代出版社,1994:154.
[8] 蔡定剑. 向新加坡学什么?[N]. 中国青年报,2005—11—09.
[9] 张晓明.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党建方面的主要做法及其革新[J]. 中直党建, 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