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天堂

2013-02-24 01:35乔安娜穆尔黑德编译
读者·原创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阿尔农舍弗朗西斯

文 _ 乔安娜·穆尔黑德 吉 禾 编译

营造天堂

文 _ 乔安娜·穆尔黑德 吉 禾 编译

无家可归者的天堂

玛丽亚·阿尔布莱克特对邀请第一个无家可归者去她家居住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只能肯定他是个酗酒者,大约五六十岁,有好长时间没洗过澡了。玛丽亚在客厅里支起了一张行军床给他睡。那是20年前的事了,从那时起,阿尔布莱克特一家迎接了差不多300名流浪者:有的是从街头领回来的,有的是英国红十字会送来的。玛丽亚说:“我知道,在人们看来,带无家可归的人回家是不可行的。但如果我睡在公园的长凳上,我希望有人能带我回家。我知道我们没有能力帮助所有的无家可归者,但只要一个无家可归者在我们家待那么一个晚上,那天晚上就会少一个在街上颤抖的人。”

今天,阿尔布莱克特一家住在英国沃特福德郊外一幢美丽的红砖农舍里,农舍的四周有很多农田,在后院里有一个大鱼池。住在这里的有50岁的男主人司各特、51岁的玛丽亚、他们的两个小儿子—18岁的贾斯汀和15岁的弗朗西斯,以及几名无家可归的女性和两个志愿者。

那不是一个很大的房子,那些无家可归的妇女就住在像公共宿舍的房间里。我去的那一天,正在下大雨,他们拿桶来接屋顶漏下的雨水。

司各特说:“这段时间我们主要接收无家可归的妇女和她们的孩子。这些妇女中大多数是要寻求避难所的人—很多是被人拐卖了逃出来的,有的是来英国当佣人,被主人虐待而逃出来的。”

这类妇女在英国没有居留权,当局会给孩子提供住所,但孩子的母亲不得同住。司各特从几年前就决定帮助这类妇女。玛丽亚的母亲去世后,给她留下了一些钱,他们就用那点钱租了这个农舍,以便有足够大的居住空间。

目前有6个妇女跟玛丽亚一家住,但数目每天不同。有一个房间是专门给带孩子的妇女留的,阿尔布莱克特一家最近又在不远处租了一所农舍,可供10个妇女和孩子居住。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员—有打扫房间和做饭的轮值表,妇女们轮流去做家务。到吃饭时间,往往有10个到12个人同时吃饭,因为掌勺者不同,所以做出的菜有可能偏重非洲风味,也可能偏重亚洲风味。弗朗西斯说:“吃饭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圣诞节的时候,我们这儿可能会有50个人吃饭。”

阿布莱克特夫妇的两个大一些的孩子,28岁的乔萨娜和24岁的克里斯汀,在第一个无家可归者入住他们的那套半独立的两居室时还很小,现在他们已经离开家独立生活了,但是弗朗西斯和贾斯汀还是住在家里。弗朗西斯承认他家很特别:“当我跟朋友们说起我家的生活时,他们常常会很惊讶。我告诉他们,我们跟一些寻求避难者一起住,他们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寻求避难者’。”

“我们家总是有一些有趣的事情发生,一些妇女志愿者在这里做工,成为我们真正的朋友。记得有个从印尼来的妇女—她受到丈夫虐待而逃到英国,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现在搬出去了,但仍然和我们保持联系。有人搬走时我们都会难过,尤其是那些在我们家住得比较久的人要离开的时候。”

捡食物的慈善家

维持这个大家庭每年要花5万英镑。这些资金一部分来自天主教会的资助,另一些则来自个人的捐助。大多数食物是别人捐赠的或者从各超市的废料桶里捡的。

弗朗西斯说,他也为父亲去捡超市扔掉的食物来养活家人和无家可归者感到羞愧,但他觉得超市扔掉还可以吃的食物更可耻,因为还有人连肚子都没填饱。除了吃饭,需要考虑的还有安全问题。阿尔布莱克特一家有没有担心带回家的流浪者是危险的人?对于这个问题,司各特回答说:“有时候会担心,但救助无家可归者的那种责任感比所有的担心都强烈。记得有一次,我们带一个无家可归者回来,让他睡在客厅里。当我从房间里出来跟他道晚安的时候,看到他手里拿着一把刀。我当时心里有点不安,但跟他坐了一会儿,我发现他并不想攻击任何人—他习惯了生活在艰难的环境里,那把刀让他感到安全。所以,我们让他住了下来,我们相处得不错。”

玛丽亚说,自从搬到农场里住以后,带回来的170名妇女中只有7名因行为上的问题被要求离开。“司各特和我有敏锐的感觉,在跟陌生人生活方面我们有很多经验,我们能够准确地知道他们的心理状态。”

“人们不会突然狂暴地拿起一把刀,一个人的敌意是累积起来的,我们对一切迹象非常警觉,我们也及时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玛丽亚说,刚结婚时,她跟司各特住在美国的伊利诺伊州,司各特的收入很高,他们有一所好房子。但是,她觉得那时的优裕生活有一种空虚。和那时比起来,目前的生活才更有意义。

猜你喜欢
阿尔农舍弗朗西斯
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以建筑的力量回馈社区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法国]弗朗西斯·皮卡比亚作品5幅
有些房门不必打开
周永凤
大哲学家买鱼
大哲学家买鱼
梵高的1888
花在何处不清香
怪脸:生活在德国的叙利亚难民阿尔沙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