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契机,让读写迁移正在进行时

2013-02-20 06:45傅芳芳
课外语文·下 2013年1期
关键词:兰溪想象课文

傅芳芳

【摘要】在教学实施中,教师既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又要引领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悟自得等方式,领会课文在遣词造句、结构、表达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作者从“创新练习形式,实现读写迁移;挖掘课文空白,实现读写迁移;发挥想象练笔,实现读写迁移”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根据学段特点,实现读写的有效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读写迁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该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是于永正老师对我们所说的一句话。很显然,于老师告诉我们教材是实现读写迁移的最好的例子,它不但给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而且教材中还蕴涵着丰富的写作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写作契机。因此,教师要立足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练习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既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又要引领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悟自得等方式,领会课文在遣词造句、结构、表达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如何根据学段特点,实现读写的有效结合呢?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创新练习形式,实现读写迁移

课堂练习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补充。所以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能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遵循小学高段语文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的教材特点,立足文本独特的语言现象,创新练习形式,激活学生不断创新的火花,从而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

例如,人教版六上《索溪峪的“野”》一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是学生进行篇章结构迁移的好范例。在教学完成后,我列出课文提纲,并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布置了一道作业:我们写“家乡母亲河——木兰溪”的时候,能否模仿它的谋篇布局呢?请回家后列出作文提纲。

一个学生以家乡的《木兰溪的“美”》为题,列下了这样的提纲:

题目:南浦溪的“美”。第一段:见到家乡的母亲河——南浦溪,心中只剩下一个字:美。第二段:①木兰溪的水是美的。(详写)②木兰溪两岸的景色是美的。(略写)③木兰溪给家乡的人们带来幸福生活,使它变得更美。(详写)第三段:木兰溪不仅景美,更美在它的贡献。

在这样的迁移训练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语言组织能力被提高,真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教材的课后练习设计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因此在提高课后练习指导的有效性时,我们应该关注方法的提炼和加强指导。

二、挖掘课文空白,实现读写迁移

文本留下的“空白”,既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又给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教者在完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善于捕捉课文中的空白点,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感悟,抓住这些“空白”处发挥想象,再综合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以填补这些“空白”,从而形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元理解局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挖掘文本留下的空白处,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实现读写迁移。

王崧舟老师在执教人教版第十一册《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当讲到“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这一句话时,他先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接读,然后问道:这一夜总理休息过吗?睡过觉吗?同学们,这一叠厚厚的文件,摆在总理的面前,重大的问题,棘手的问题,急迫的问题,都需要总理去思考和决定。你说,总理的一夜简单吗?你说他会想到什么问题,他会思索什么文件?(出示一段话,师范读:“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他想着________。)请你把他想的写下来。

生1:“他想哪些地方没有粮食。”生2:“他想怎样使人民富裕起来,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生3:“他想今晚一定要批好这些文件,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

教师通过挖掘课文空白,补充课文情节的练笔训练,使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感悟,此刻他们已经完全与文本融为一体。孩子们在写的过程中,倾诉自己的阅读体验,无疑升华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升华了自己的感情。

三、发挥想象练笔,实现读写迁移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有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或比较简单,或叙事描写留有余地,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这是专为学生展开想象,实现读写有效结合而营造的空间。教师充分利用文本内容,引起情感共鸣,精心选择着笔处,巧妙设计话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把对文本的感悟、体验表达出来,实现有效迁移。

《凡卡》一文中的最后一自然段“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当讲到这个情节时,我出示了这一内容的幻灯片,让学生体会这一情景的温馨。然后话锋一转,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灯片上这美好的情景能否变成现实。请拿起笔写出你最想说的心里话。结果学生有的写道不可能,因为他的信没写地址,他爷爷收不到;有的写道没有贴邮票,邮局不会给他寄。接着我又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假设写了地址,贴了邮票,他爷爷收到了他的信,他悲惨的生活会有所改变吗?有的说不会改变,因为他爷爷也没办法,他自己也只能给人守夜;有的说纵使他爷爷把他接回去,他也还要去给人干活,同样要受压迫,不然就没饭吃。在学生清楚地认清了凡卡的命运后,我趁热打铁,指着幻灯片上睡熟的凡卡说:“同学们,我们不要打扰他,让他熟睡吧,让他的美梦永远不要醒。”然后我关了幻灯机,让学生续写。这样的想象小练笔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真正实现了读写的迁移。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捕捉读与写的“联系点”,努力挖掘教材,寻找读与写的最佳契合点,利用“读”、“写”互相迁移、同步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不断从阅读中汲取养料,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宽他们的写作思路,使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而糅合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样,读写迁移的有效性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会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龙大为)

猜你喜欢
兰溪想象课文
畅游“水乡古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兰溪模式 从“云里雾里”到“胸有成竹”
背课文的小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建造“生命共同体”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