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美群,陈曾燕
(南通市肿瘤医院妇瘤科,江苏 226361)
肺栓塞(PE)是因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腹腔及盆腔等的栓子脱落后通过大静脉、右心,到达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高发于近期有大手术史、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合并有静脉血栓的患者。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的风险比非肿瘤患者高数倍。妇科恶性肿瘤大手术后易发生肺栓塞,肺栓塞为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术后发生肺栓塞,栓塞面积小,可对人体无影响或有轻微症状,栓塞面积大可致猝死。因此加强血栓风险评估及早预防和早期诊治,是防治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肺栓塞的关键。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妇科肿瘤术后发生肺栓塞16例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PE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妇科肿瘤术后发生肺栓塞16例,年龄45~88岁,平均60.5岁。体重48~75.5kg,平均66.1 kg。其中宫颈癌6例,子宫内膜恶性肿瘤5例,卵巢癌4例,子宫平滑肌肉瘤1例。手术时间100~270min,平均185min;3例术中使用止血酶、2例术后使用止血酶;肺栓塞发生时间:手术后2~35天,术前合并高血压7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下肢静脉曲张1例。术后第2~4天查凝血功能D-二聚体值1.060~13.2mg/L(正常值 0~1 mg/L),平均 7.458 mg/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均在正常值水平。12例术后第2~4天查D-二聚体值高于正常,患者出现胸闷、气急症状,行肺CT增强扫描检查确诊为肺栓塞。4例患者术后突然发生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及猝死,分析死亡原因为肺栓塞。
1.2 治疗及预后 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同时给予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60~100Iu/kg,于脐周皮下注射,每12h 1次。至病情减轻后改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为2mg,1次/d,3~5天后检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按1/4片~1/2片调整华法林剂量直至INR达2.0~3.0。2种药物需重叠使用3~5天。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1次/天,10~14天为1个疗程。同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不超过30s,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病情较重时行导管内溶栓、导管血栓取出术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等介入治疗。结果治愈11例,病情严重放弃治疗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4例。
妇科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缓慢及静脉壁损伤是导致深静脉血栓(DVT)的3大因素[1],单一因素往往不足以致病。引起肺栓塞的栓子70%~90%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盆腔以及腹腔,但也有部分肺栓塞与DVT形成无因果关系,据报道40%~54%肺栓塞与DVT形成无关。本组16例患者发生肺栓塞时,均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未发现DVT。分析原因可能为在DVT形成过程中,伴随静脉管壁生理性收缩与舒张,邻近肌肉组织运动对血管按摩以及负压回心血流等因素,可能血栓直接脱落造成肺栓塞。如果脱落的小栓子在肺内或被溶解或被血流冲碎、或阻塞20%以下的肺血管可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果栓塞面积超过50%即有明显临床症状,但有可能被误诊或漏诊。当肺血管堵塞80%以上时患者发生猝死才被诊为肺栓塞,但这种猝死性肺栓塞发生率仅为4%。对猝死型肺栓塞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认识到肺栓塞的发生,才能降低猝死型肺栓塞的发生率。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是并发肺栓塞的高危人群[2-4]。本组16例患者多为中老年妇女,合并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加上手术时间较长,均在90 min以上;麻醉后下肢肌肉松弛,周围静脉扩张,血流速度变缓慢。术后应用止血药、长期卧床、腹带加压以及盆腔术后患者半坐卧位,使下肢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流缓慢,均为诱发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肺栓塞发生后多数患者无症状,出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典型“三联征”的患者比例<30%,常不能引起重视,栓塞面积>50%时才有明显临床症状。本组16例肺栓塞患者中术后出现胸闷症状8例,无任何症状4例,突发胸闷、呼吸困难4例,检查D-二聚体高于正常值,12例通过胸部CT增强扫描发现肺栓塞。D-二聚体对急性肺栓塞诊断的敏感性达92%~100%[5],但特异性差,当D-二聚体低于500mg/L时,可以排除肺栓塞。妇科盆腔术后患者应早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测,特别是D-二聚体的监测。若出现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者,应特别警惕发生DVT及肺栓塞的可能。
接受妇科肿瘤手术的患者应及早预防肺栓塞,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如为血栓发生的高危患者,术后应及早下床活动,以增加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术后立即开始使用气压治疗仪,30min/q6h,24小时后改为30min/q12h。如已明确存在血栓,则禁止使用气压治疗仪。术后8小时即可开始预防性应有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可明显减少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6]。一旦确诊肺栓塞应立即启动抗凝治疗,进行风险评估。当评估肺栓塞高危患者的状况后,应考虑溶栓治疗和(或)肺部取栓术,并同时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此外,这类患者可考虑使用下腔静脉过滤器。
总之,妇科肿瘤患者合并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卧床制动、手术损伤、手术时间长、术后使用止血药等均为肺栓塞发生的高危因素。针对上述高危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术后针对高危因素积极预防,及时有效治疗,可明显降低妇科肿瘤术后肺栓塞发生率。
[1]Santoso JT,Evans L,Lambrecht L,et al.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gynecological oncology:Incidence and clinical symptoms study[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9,144(2):173-176.
[2]金力,沈铿,朗景和,等.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诊治与预防[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8):488-490.
[3]Sood CJ,Eiisa A.Inherited thrombophilias in pregnancy:detection and treatment[J].Obstet Gynecol,2006,103(3):393-394.
[4]时勇.肺动脉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1):1447-1448.
[5]罗观.肺动脉栓塞14天内运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法华令临床疗效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149-150.
[6]韩素新,周剑利,朱洁茹.老年妇女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9 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6):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