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梅,程光民,徐相亭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泰勒虫病(Thieriaovis)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原虫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疾病,它是一种季节性很强严重危害牛羊养殖的血液原虫病,经蜱传播,主要特征为高热稽留、贫血、黄疸、体表淋巴结肿大。绵羊泰勒虫最早由littewood (1914)发现于埃及,但因其所致的疾病很久才受到人们的注意,随后在南斯拉夫、阿尔及利亚、高加索、小亚西亚及印度等地发现。本病在国内首次报道于1958年2月的《中国兽医学杂志》,由四川农学院杨辅国等在四川省乾宁县境内确诊。随后于1965~1979年在青海省的湟源、门源、久治等县,1974~1975年在甘肃省的临夏州广河、和政、康乐等县及甘南州的碌曲、夏河等县得到确诊。在中国北方地区,目前已得到确诊的羊泰勒虫病流行的省、市、自治区有10个,辖92个县市[1]。
山东潍坊某羊场于2012年4月10日开始发生疫情,病羊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可视粘膜苍白,体温39.5-42 ℃,呼吸增数(80~110次/分)高热稽留,便秘与腹泻交替,迅速消瘦,肌肉震颤,卧地不起,多在发病后1~2周内死亡。羊场共饲养成年羊180只,饲养方式为灌木山林地放牧,就诊时已有45只陆续发病,截止4月22日死亡32只。病羊身上密布大小不一的蜱。在羊发病期间,畜主曾用灭蜱灵灭蜱。
病羊全身皮下、肌间、黏膜和浆膜上均有大量出血点或出血斑。全身淋巴尤以肩前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严重,切面多汁,有灰白色和暗红色大小不一的结节。皱胃黏膜肿胀,有许多针头至黄豆大的黄白色或暗红色结节,有的结节坏死、糜烂后形成边缘不整且稍微隆起中间凹陷的溃疡灶,胃黏膜易脱落。小肠和膀胱黏膜有时也可见到结节和溃疡。脾脏一端肿大明显,被膜有出血点,脾髓质软呈紫黑色泥糊状。肾脏肿大、质软,表面有粟粒大暗红色病灶,外膜易剥离。肝脏肿大、质脆,呈棕黄色,表面有出血点,并有灰白或暗红色病灶。胆囊扩张,胆汁浓稠。肺脏有水肿或气肿,表面有多量出血点。
病羊耳静脉无菌采血,涂片,晾干,姬姆萨染色镜检[2],发现红细胞内有圆形或卵圆形虫体。
取淋巴结和脾脏触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被寄生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核挤向一边,呈紫红色,细胞质呈淡蓝色,细胞质中可见许多着色微红或暗紫色的颗粒组成的圆形、椭圆形或肾形集团,即所谓的石榴体。
取心血接种于2个血液平板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24 h,未见可见菌落生长。
通过以上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尤其是真胃的特征性病变[3],可确定该病例为环形泰勒虫感染。
本病无特效药物。将病羊隔离对症治疗,同时注意羊场灭蜱,停止山地林间放牧。另外,对圈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对场内未见症状羊,每千克体重3.5 mg血虫净,配成5%~7%的溶液深部肌肉注射1次。对发病羊使用磷酸伯氨喹啉(PMQ),每千克体重按0.75~1.5 mg,口服或肌肉注射每日一次,3~5 d为1个疗程。青霉素钠80万IU,维生素C 100 mg,5%碳酸氢钠20 mL,10%葡萄糖酸钙20 mL,ATP 20 mg,辅酶A 100 IU,静脉给药;5%葡萄糖注射液,根据体重50~150 mL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50~150 mL;安痛定1 mL,安钠咖1 mL,维生素B12200 mg,生血素1 mL,1次肌肉注射。
4.2.1 羊体灭蜱 用2%敌百虫、0.2%辛硫磷、0.25%倍硫磷乳剂向羊体表喷洒,150~200 mL/只,每隔2~3周一次。或用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2 mg,皮下注射,每隔14 d注射一次。注意应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剂量及用药方式,防止羊只中毒。
4.2.2 羊舍灭蜱 把羊舍内墙抹平,向槽、墙、地面等裂缝撒杀蜱剂,用新鲜石灰、黄泥或水泥堵塞羊舍墙壁的缝隙和小洞。羊舍内经常喷洒药物,如0.05%~0.1%的澳氰菊酯、石灰粉、敌百虫水等,同时清除杂草和石块。
经过治疗,发病羊只于就诊后第8 d陆续治愈,期间共死6只未及时用药或体质较差的羊。
羊环形泰勒虫病的预防很重要,我国已成功研制出环形泰勒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接种20 d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在1年以上[4]。在流行区内,根据发病季节,在发病前使用磷酸伯氨喹啉或三氮脒,预防期约1个月,亦有较好的效果[5]。或用贝尼尔预防注射,3 mg/kg体重,每20 d用药1次。切断蜱的传播途径,发现羊体寄生蜱及时摘除处死,发病季节应尽量避开山地、次生林地等蜱孳生地放牧,必要时可改为舍饲。每年的6~8月份定期用0.2%辛硫磷或2%敌百虫溶液向羊体表喷洒,每只羊150~200 mL,每隔2~3周一次。羊体、运动场、墙壁等用2%敌百虫彻底喷雾,同时清除杂草石块。在引进牛时,应进行体表蜱及血液寄生虫学检查,防止将蜱和虫体带入。同时控制啮齿类动物,因其是蜱的主要宿主。
羊泰勒虫病在该地区呈地方型流行已久,对养羊业的发展危害极大,严重阻碍了养羊业的发展,所以开展羊泰勒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该病的流行特点和规律势在必行。目前,诊断泰勒虫病主要依赖于血液涂片检查。血液涂片检查虽然可靠,但前提是检查人员必须熟悉泰勒虫的各种形态,同时还要熟悉其它血液原虫如巴贝斯虫、无浆体的形态以予区别。李有全等[6]用PCR 检测和血液涂片法做了比较,结果显示血片检测与 PCR 诊断方法相比,血片检查的检出率相对较低。本病例中对蜱的种的鉴别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淑珍,马登录,牟永娟,等.中国北方地区羊泰勒虫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5,13(4):15-17 .
[2] 孔繁瑶.家畜寄生虫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
[3] 肖定汉.奶牛疾病学[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4] 戴维斯.Rebhun's奶牛疾病学[M].2版.赵德明,等,译.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5] 张进国.牛羊病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6] 李有全,彭欲率,刘志杰,等. 中国部分地区羊泰勒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类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6):3 422-3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