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英,张六十,韩志英
(行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行唐050600)
2013年9月9日,行唐县独羊岗乡郑家庄村一养羊户带一只刚死后不久的奶山羊到笔者所在中心实验室求诊,畜主很着急,怀疑是传染病。经询问得知,该养殖户有40多只奶山羊,以放养为主,很少补充精料。近段时间,羊群内常出现离群羊只,发病年龄不等。离群羊只往往来不及治疗即死亡,即使请兽医应用抗生素治疗也收效甚微,已经伤亡7、8只了。因为害怕传染,最近已有1个月没放牧了,可还是不断出现食欲减退,口、眼、乳房部位苍白,身体虚弱等症状的羊只,死亡继续。随后跟随畜主一同到他家查看情况,观察羊群状况,羊只大多全身被毛粗糙、无油性,乳房皮肤、黏膜苍白,食欲不振,初步判断是因为营养不良引发的贫血所致。后经实验室剖检诊断,最终确诊为典型的奶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现就此病例的诊疗过程,浅谈一下诊治体会,以期对兽医和养羊户有所帮助。
捻转血矛线虫病既是反刍牲畜毛圆线虫病的主要病原,又是一种对山羊、绵羊危害比较严重的传染性寄生虫病。
捻转血矛线虫是血矛线虫属,虫体呈毛发状,常因吸血而显现出淡红色。它主要寄生于反刍畜的真胃和小肠,引起反刍牲畜消化道疾病,是线虫中对牲畜致病力最强的一种。此种线虫分布广泛,常常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此病发病率的高低主要与宿主免疫力、畜种、温度、驱虫时间、饲养管理措施等有关,山羊染虫率达68%。
捻转血矛线虫的虫卵主要在草场上发育,其所需要的外界条件主要是温度、湿度和氧气,因此属季节性疾病。羊对捻转血矛线虫有“自愈”现象,一些老龄羊对寄生虫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并将虫体排出体外,但大部分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使宿主缺乏抗寄生虫的免疫力,致使大量虫体寄生于体内。在北方10~12月,山羊可感染大量的第3期幼虫,这些幼虫进入山羊体内后,以低生活力方式寄生在宿主中。春季来临后,虫体恢复发育,4~6月形成成虫和虫卵高潮(春季高潮)。7~9月间,大量成虫被排出,第1个发育周期结束。
捻转血矛线虫宿主的感染主要在温暖季节,早晚阳光较弱和阴天的情况下,在草地上放牧时发生,但也可由饮水感染。在草场上,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能影响虫卵和幼虫的发育,影响感染性幼虫的活动和生存期,自然也就影响终末宿主的感染数量和山羊胃肠道线虫数量的季节动态。在温暖季节,日间光线变弱时,幼虫的活动量也较大。
一旦大量的虫体寄生在羊真胃内,以头端刺入胃黏膜时,引起黏膜的严重损伤,致使羊真胃发生胃炎病变。虫体分泌的毒素被宿主吸收后,扰乱正常的新陈代谢,防碍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造成贫血和营养不良。由于宿主失血和血液再生能力被破坏,代谢紊乱,所以引起一系列的症状。贫血引起的循环失调和营养障碍可能导致肝脏中心静脉周围的坏死和肝细胞脂肪变性,有时伴发铁的缺乏。所以,羊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最重要的特征是贫血、衰弱和消瘦。
奶羊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口舌灰白、被毛粗乱、腹泻。有的病例表现为高度贫血、乳房及眼结膜苍白、突然死亡。还有的表现为日渐消瘦、精神萎顿、贫血、下颌间和胸下部水肿、体重减轻、育肥不良等症状。幼羊生长受阻,食欲减退,被毛粗乱,放牧时离群落后,严重者卧地不起,随体内寄生虫数量的增加及病情发展,病羊眼结膜苍白,高度贫血和极度衰弱,个别下痢,甚至卧地不起。最后因极度贫血、衰弱而死亡。
剖检所见病理变化为:血液色暗淡稀薄,全身淋巴结苍白、水肿,尤其是十二指肠水肿出血,小肠肠内环状出血明显,肠壁变薄,肠内有血色水样便,内壁粘附少量白色粒状物,外观形似绦虫;肠系膜淋巴结发白肿大,内脏各器官颜色变淡,肺脏苍白呈海绵状;肝脏呈淡黄色,胆汁稀薄,呈淡黄绿色;胸腔、心包积水,心肌变软;瘤胃内积满食物,胃黏膜有坏死、脱落现象;真胃内有少量饲料残渣,黏膜大量脱落,胃壁发炎、水肿、溃疡分层,内寄生大量淡红色、线头状寄生虫,虫体呈球团乱麻状。
临床检查的3只病羊均出现贫血、消瘦、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口流黏液、被毛粗糙、眼结膜和口舌苍白、乳房发白、卧地不起等症状。
随机采集5份未发病羊只新鲜粪便,回实验室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虫卵检查,对虫卵计数,每克粪便含虫卵约100~150个左右。通过镜检发现虫卵呈椭圆形,卵壳较薄,稍光滑,带微黄色,大小为80~90微米×35~55微米,感染率100%。
对畜主带来的死羊剖检可见:真胃内有大量捻转血矛线虫,虫体呈毛发状,因吸血而显现出淡红色。镜下观察:颈乳突显著,呈锥形,伸向后侧方。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个矛形角质齿。雄虫长10~20毫米,交合伞发达,背肋呈倒Y字形。雌虫长25~35毫米,生殖器官呈白色,吸饱血的消化器官呈红色,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于红色含血的肠道周围,形成红白线条相间的外观,似“麻花状”阴门位于身体后半部,有一显著肉锥状阴门盖突出体外,有的从此处断裂。这是诊断此病的主要依据和诊断方法。
根据该病的流行季节、临床症状、虫卵检查结果及实验室剖检变化即可做出综合判断。
6.1.1 全群注射普虫佳
按每千克体重0.2毫克,皮下注射普虫佳(主要成分:伊维菌素,山东聚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间隔7天再注射1次。
6.1.2 注射爱普利
对症状较重的,按每50千克体重1~2毫升,皮下注射爱普利(主要成分:乙酰胺基阿维菌素,河北威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间隔15天再注射1次。
6.2.1 丙硫苯脒唑片或盐酸左旋脒唑片
按每千克体重7.5~15毫克喂服,连喂3天。
6.2.2 中草药驱虫
鹤虱、石榴皮各7.5克,使君子、陈皮各3克,贯仲9克,共为细末,加菜油50克灌服。每日1次,连服3日,第4天服硫酸镁25~50克。
6.3.1 促进造血
肌肉注射维生素B12针或口服维生素B12片,或注射葡萄糖酸亚铁10~20毫升,同时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以及硫酸亚铁的精料补充料,促进造血功能恢复。
6.3.2 强心利尿
对心衰或心率失常的病羊注射安钠咖或樟脑磺酸钠5~10毫升,促进血液循环;每天肌肉注射速尿1~2毫升,以促进机体对吸收的虫体毒素的排泄。
6.3.3 恢复胃肠功能
对前胃迟缓的病羊,可以兴奋胃肠道,恢复瘤胃功能:注射新斯的明1~2毫升或胃动力注射液1~2毫升,一天一次。灌服健胃散(主要成分:槟榔、神曲、麦芽、山楂)25~50克,或灌服吗丁啉1~2片,一天二次。
6.3.4 补充能量促进体力恢复
三磷酸腺苷2~4毫升、辅酶A1~2毫升、VC 5~10毫升溶入10%葡萄糖150~20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一次到二次。
通过上述方法驱虫等处理,20天后发病情况逐步得到了有效控制,对发病羊只经上述措施治疗后,新发8只病羊全部被治愈。
不让奶山羊饮用低洼的积水或沟塘死水,应在固定饮水点进行清洁饮水,每天供给充足干净的井水或流水;尽量不在地势低洼出放牧,夏秋季节不可在潮湿的草地放牧,减少早晨、傍晚、雾天或阴雨天放牧。
在初春、夏末、秋末定时用驱虫药驱除体内寄生虫,以防“春高潮、夏高潮和秋高潮”到来,使羊只免受寄生虫的侵害。同时牧场可得到自然净化,避免次年羊群感染寄生虫高峰的发生。
及时清扫粪便,防止粪便在羊圈内堆积。把粪便堆积在适当地点进行生物发酵。在消灭虫卵和幼虫的同时,还能做肥料。
捻转血矛线虫是血矛线虫属中对山羊致病力最强的寄生虫,感染后极易造成山羊贫血和衰弱而死,奶山羊虽然对该寄生虫的侵染有较强的免疫力,但近几年由于养羊业的大发展,饲养环境不断恶化,加之养殖户饲养管理水平滞后,极易造成该病的大发生,从而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该病的防控应从流行特点入手,充分了解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性防控措施。虽然笔者应用以上诊疗措施治愈了不少病例,对养殖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要想根除此病,就要求疫控部门和养殖户尽快探索和运用科学手段,早防早治,群防群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