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人 ,陈 玲 ,杨莉萍 ,许凤侠 , 徐 平
(1.银川市兴庆区农牧局,宁夏银川750004;2.银川市金凤区农牧水务局,宁夏银川750002;3.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畜牧站,宁夏银川750004)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牛、羊、猪等家畜和其他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口蹄疫病毒有七种血清型,而且每种血清型还有若干亚型,我国目前主要以0型、A型、亚洲1型为主。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源,康复期和潜伏期的病牛亦可带毒或排毒。口蹄疫病毒主要存在于水疱皮、水疱液及淋巴液中以及肉、奶、血、内脏、分泌物和毛皮等动物产品中也有病毒的存在。病毒会随同奶牛的乳汁、唾液、尿液、粪便、精液和呼出的气体而排出体外。
1.2.1 不耐热,口蹄疫病毒在80℃以上加热即可杀灭,连续阳光暴晒也可杀灭病毒。
1.2.2 不耐酸,这给发病时选择消毒剂提供了依据。
1.2.3 病毒可在被污染的饲料、用具、皮毛、土壤中保持数月的传染性。
1.2.4 病牛的一切排泄物如流涎、乳汁、粪尿、水疱液、水疱屑、呼出的气体等在奶牛发病初期均含有大量的病原。
1.2.5 该病发病急、传播极其迅速,常呈跳跃式传播方式。
1.2.6 传播途径广泛,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以及配种等途径传播。
1.2.7 传染源极为普遍。病牛、带毒牛、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车辆、人员、野生动物、鼠、狗、鸟等都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该病。
1.2.8 口蹄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易流行,且有周期性暴发流行的趋向。暴发和流行具有1~2年或3~5年的周期性。
奶牛感染口蹄疫病毒后潜伏期一般为3~7天,长的可达14天。特征是口、鼻、蹄及乳房等无毛部位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会形成溃疡、结痂,痂块脱落后形成斑痕。其他症状包括沉郁、发热、流涎、跛行。病牛首先是体温升高,精神抑郁,脉搏加快,结膜潮红,反刍减弱。奶牛在泌乳期发病后,产奶量会下降,乳房浮肿、触摸有疼痛感。怀孕奶牛有流产、死胎等症状。新生犊牛发病较急,不形成水疱,表现高热、极度衰弱、心功能紊乱,有时可见腹泻现象,1~2天后会因心肌炎而死亡。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但必须引进奶牛时,一定要从非疫区引进,逐头做好产地检疫,证明无传染病才能引进。入群前还要隔离观察45天,做一次检疫,证明无传染病的牛才能与原来的牛混群饲养。 规模奶牛场要本着看好自己的人,管好自己的牛场出发,谢绝外来人员参观,绝不允许本场兽医、配种员到外面兼职。
2.2.1 按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犊牛:3个月龄以上的犊牛,肌肉注射牛羊“A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单价苗)1毫升/头以及牛羊“O、亚洲I型”口蹄疫双价灭活苗(多价苗)1毫升/头。犊牛首免1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
青年牛、后备牛、成母牛:肌肉注射牛羊“A型”口蹄疫灭活疫苗以及牛羊“O、亚洲I型”口蹄疫双价灭活苗各2毫升/头。
对病、幼、产后的奶牛及时开展补针工作,确保奶牛的有效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100%。
2.2.2 做好口蹄疫抗体水平监测工作
免疫1个月后,规模奶牛场积极与县以上动物疾病控制中心联系,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牛场按存栏的5%采血进行抗体效价监测,采血时要兼顾各个牛群,免疫抗体水平要达到70%以上。一旦发现抗体合格率低于标准要求,要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并立即组织实施加强免疫,确保维持有效抗体水平。
2.3.1 圈舍消毒
彻底将畜舍内的污物、粪便、垫草、垫料、剩料等各种污物清理干净,然后再进行消毒,中午气温较高时,选用氯制剂进行喷雾消毒,消毒每周进行2次。
2.3.2 环境消毒
环境消毒一般使用喷洒的方法进行。首先将环境清扫干净,然后可选择消毒药物有火碱,含量应不低于90%,使用浓度一般为2%。氯制剂消毒药同圈舍消毒方法,一般每平方米不少于200毫升。另外还可选用10%~20%的漂白粉溶液等定期对畜禽圈舍的顶棚、地面、墙壁等进行喷洒消毒。
2.3.3 粪便消毒
对奶牛粪便的消毒一般最实用的方法是热消毒法,即将奶牛粪便堆积后密封发酵。
2.3.4 人员、车辆消毒
场区门口必须设置消毒池,消毒池内保持有效浓度和数量的消毒药液如2%火碱或消毒威 (主要成分:癸甲溴铵、碘)1:400溶液、冬季寒冷季节消毒池内铺洒生石灰,人员要用碘制剂或氯制剂洗手消毒。